被湮没在历史迷雾下的夜郎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让人迫不及待地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追寻历史的真相。
这个"自大"而又强盛的夜郎国到底在哪里呢?在《史记》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夜郎者,临牂牁(zāng ,kē)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这似乎为夜郎国划定了一个坐标。
但当踏上贵州的土地时,人们才会发现,原来的想法是如此简单:由于历史的久远,现在的人们连牂牁江的具体位置都无法确定,更谈不上依据它来判断古夜郎的位置了。
六盘水东部的六枝特区毛口地区附近有一片水域,最终汇入北盘江,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牂牁江。
毛口地区地域辽阔,物产相当丰富。
现今,根据毛口地区的民居特点,结合其环境特征,人们可以推断出毛口在古代应该非常适合居住。
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或者部落,甚至一些大的民族,也可以在这里长期生息繁衍。
尽管毛口的这片水域的确和史书中记载的"江广百余步"相吻合,但仅凭这一点似乎还不足以证明这里就是夜郎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但是,当地人这样告诉来访者,在离毛口不远的地方有一座被称为"老王山"的山,和夜郎王有着密切的关系,山上的月亮洞更是隐藏着一些年深日久的秘密。
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山洞呢?很多人都很想上去看一看,一些人甚至不顾当地人的劝阻,执意前往。
不过当人们来到老王山的山脚下,才发现,想登上这座山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上山的路已经完全找不到了。
据当地人说,最近几年也常有一些外地的探险队来到这里试图登山,但都没能成功,2004年还有一位探险队员在此丧生。
中国梭戛生态博物馆副研究员徐美陵老师是现在能找到的唯一一位进过月亮洞的人,他对月亮洞的描述让人大吃一惊。
据徐老师说,1982年全省文物普查的时候他上去过一次,当年的山崖就已经相当不好攀登了。
幸好当年与徐老师同行的还有一位熟悉地形的当地采药人,采药人用绳子从一棵树上进了洞以后,同行的消防队队员才接着攀上去,最后才将徐老师带了进去。
让人惊奇的是徐老师接下来的叙述,他说,月亮洞洞口呈半月形,洞深大概14米左右,洞内非常干燥,在月亮洞的正中间还埋有两座坟。
山洞中的两座坟墓应该是当地盛行的洞葬,令人惊异的是,据说这两座坟埋葬的是夜郎王和王妃。
徐老师介绍说,依据当地的民俗,洞葬应该有很多的棺木埋在同一个葬洞里面,但月亮洞里为什么只有两具棺木呢?据说是因为当时的夜郎王和王妃埋在里面,所以其他人就不能再葬在这个洞里了。
1982年以后,就再没有人进过月亮洞了,所以这两座坟到底是不是属于夜郎王,谁也不能确定。
但人们还是会被这个神秘传闻所吸引,想再远远地观望一下月亮洞。
但是,往往就在人们遥遥观望的时候,会有大片云雾悄然飘过,瞬间掩盖了月亮洞。
当地人说,实际上月亮洞一年到头几乎总是被云雾所遮挡,甚至有人来了很多次都看不到它,就像夜郎的故事一样引人入胜而又神秘莫测。
人们无法亲眼目睹夜郎王和王妃墓的真面目,只能望洞兴叹。
古老的谜题还没有揭开,新的疑问又随之产生:古夜郎国的居民到底属于哪个民族呢?在贵州,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夜郎传说,居住在六枝的彝族就认为自己是夜郎的后代。
彝族拥有本民族的文字,那么,在这些文字中会不会有关于夜郎的记载呢?按照传统,一般只有极少数彝族人才掌握本民族的文字,幸运的是在六枝中寨住着一位叫陈兴发的老人,他曾经是一名祭司,家里收藏了一些彝族的经书。
他说曾经在一本《指路经》中看到过关于夜郎的故事。
陈兴发说,当一个人过世后,在他的葬礼上就会诵读《指路经》。
《指路经》中记载了这一族人迁徙、发展的过程,这种诵读会引导亡者的灵魂回归祖先居住的地方。
而他就曾经在《指路经》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他们的族人是来自夜郎……但由于经书太多,他现在已经找不到那段文字了。
陈兴发很肯定地指出,他家所藏经文就是彝文的经书,那些大本的经文还是特别用来在彝族打嘎(彝族超度祭祀,属于最隆重的祭祖大典;滇、黔彝族称之为"打嘎",俗称"做斋")时使用的,他还会娴熟地朗诵这些彝族的文字。
虽然没有在陈兴发家找到文字的证明,只能遗憾地看着刚刚有点清晰的夜郎形象又变得模糊,但当地专家告诉我们,在很多现存的其他彝族文献中的确都提到过夜郎。
目前在彝族中留存的文献毕竟不是两千多年前留下的原本,在历代传抄的过程中也许掺杂了人为改造加工的因素,但是,古人不会像今人一样有那么强烈的功利意识,不会肆意改造甚至篡改历史,所以流传下来的文献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可以作为彝族先民是古夜郎主体民族的可靠证据。
夜郎曾经是古代西南地区最大的族群、最强大的国家,西南地区的民族都以古夜郎后裔的身份为骄傲。
提起夜郎,就会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相关史料缺失,已经无法验证这种自我认同感是否真实可信了。
关于夜郎族的祖先,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女子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有三节大竹子漂过来,而且从竹子中还传出了哭声。
她剖开竹子,发现里面有一个男孩儿,就把他抚养长大。
这个男孩就是夜郎王的祖先。
所以人们也把夜郎王称做竹王。
因为夜郎先王因竹而生,他的子民就对竹子有了无上的崇敬之情。
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当地人把夜郎王称为竹王,竹崇拜也就成为夜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虽然看不到记录夜郎王由竹而生故事的彝族经书,但很多人都说,这里每家的堂屋里都挂着的竹筒,跟夜郎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山后面还有专门供奉竹筒的地方。
在彝族居民的房后小棚子外,也能看到一只外形奇特的竹筒,它的外表包扎着很多草绳,从外面几乎看不清竹筒的本来面目。
这种草绳包裹的竹筒几乎家家都有,据说这样的竹筒代表的就是彝族的竹崇拜。
另外,每一个家族在靠山的背后都有一个祭拜祖先的祭舍,舍棚的内顶上也会有一只被草绳包裹的竹筒。
因为他们的祖先是来自于竹,所以竹子就被尊奉为彝族共同的祖先,竹筒就相当于家族的先人,每户人家都会在这山后的祭舍里祭祀祖先。
在六枝郎岱的毛口中寨一带的彝族中,基本上每个寨子、每户人家都有用来祭祀先人的竹筒。
其实,在六盘水地区,有着竹崇拜的民族还不止彝族,在梭戛的苗族也有着自己的竹崇拜。
不仅如此,布依、仡佬等民族也认为本民族与夜郎族有着深厚的渊源。
所以,在六盘水出现了一支由多个少数民族女孩组成的女子竹乐队,她们经常聚集在一起,用象征着夜郎文化的竹乐器一起演奏一曲《夜郎宫廷乐》。
这些少数民族少女在演奏时敲打着一种特殊的大鼓。
这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在祭祀、打嘎和祭山的时候专用的一种大鼓。
大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结合处用的全是竹钉。
这是因为在祭祀的时候不能使用铁器,也不能出现铁,于是人们以竹代铁。
这从侧面反映了当地的竹崇拜习俗,也说明了从夜郎时期延续下来的文化传统已经渗透到了当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距离毛口十几公里的郎岱镇,游人们如果在这里小住一些时日,就会发现很多当地人的一天都是这样开始的:像和面一样揉出一个个椭圆形的"面团",放在很大的笼屉里面蒸。
他们并不是在蒸馒头,而是在做酱——郎岱酱。
郎岱酱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做蒟酱。
在汉武帝建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35年,唐蒙奉令出使南越,在南越尝到蒟酱后,大为惊讶,经多方打听,了解到蒟酱正是由夜郎国沿牂牁江转运到南越。
当时联想到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许多问题,于是,唐蒙上书汉武帝,提出通过夜郎以制南越的计划,这也是汉朝关注夜郎国的开始。
时至今日,郎岱出产的酱还被称为"夜郎酱"。
在郎岱,关于夜郎国的故事还不止这些。
相传,郎岱即古之郎山,"夜郎"的名字也就是由郎山而来,但由于缺乏考古发现的证明,"郎岱"和"夜郎"的故事就像毛口、月亮洞的传闻一样,一直只是在当地口耳相传。
夜郎国留给后人太多的疑问,促使着人们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贵州考古所的专家称,他们将会与更多专家联手,对包括六盘水在内的北盘江流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在不久的将来,夜郎国的真实面貌也许就会浮出水面。
那个被历史错误地定义为"自大"的古国,将渐渐揭去她古老的面纱,向世人展现出真实而美丽的面容。
今日得闲,便邀我驱车前往,想要探秘一下古夜郎国遗址。
我们九点出发,约一个多小时后到达新晃侗族自治县的晃州风雨桥。
高德地图上并没有搜索到夜郎古国,唯有一个夜郎古都风景区。
迟疑了一会,突然发现路牌上有夜郎大峡谷。
莫非夜郎大峡谷才是夜郎古国的遗址?我和波哥面面相觑,最后,波哥一锤定音,直接驱车赶往夜郎大峡谷一探究竟。
这一变道直接增加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从湖南进入了贵州地界,而后又进入湖南地界,又变成贵州地界,真神奇哦!大约这个村庄一村跨两省? 导航把我们带到天柱,经过玉屏,然后又到了万山,最后来到标属着夜郎的大门前,让我们心里落下一块大石头,看来没有走错。
从村庄进去继续行驶了十几分钟,到达一处宽坪,便再无道路。
我们下车四处梭巡了一下,发现前面不远处便是大峡谷的身影。
于是寻觅路径前往。
穿过绿油油的稻田、玉米地,和一处荒草地,我们看到一幢屋子,写着景区维护,不得入内,然而却铁门大开。
我们满怀疑惑的踏进去,在屋子的走廊上,峡谷瞬间出现在我们眼前。
但绿植葳蕤,遮挡住向下的视线,无法窥清峡谷的模样。
屋子也都铁将军把门,渺无人迹。
我转到房子的后面,有一处院落,种植有三颗石榴,然而,看起来久已无人打理,到处都是断墙残垣,罅隙里各种植物疯长。
这里发生了什么? 绕过院落和地下的积水,眼前出现一个小小的坪坝,地面的石板呈现出黑灰色,凹凸不平,似锈迹斑斑的铁器。
缝隙间顽强的挣扎着一些矮小的蕨类。
我走近边缘损毁的水泥栏杆处,目睹着眼前的一切,不禁呆了。
深不见底的峡谷两端,壁立千仞,犹如刀削斧劈一般,直插谷底。
绿植葳蕤,点缀其上,犹如雄姿奇伟的汉子腰间缠绕着沙罗,巍然矗立 。
又似头戴绿冠的智者,挺立着雄伟的身姿,屹立在天地之间,思索着漫长的岁月。
间或飞瀑流泉,倾泻而下,水声隆隆,振聋发聩。
隐约可见谷底蜿蜒的溪流和一片土黄色。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这是是唐代诗人李季兰所作诗词《三峡流泉歌》,我以为也可以用在此处。
“哇喔!太值了,不虚此行啊!” 不知什么时候,波哥来到我的身后,赞叹不已。
斑驳断裂的栏杆,陡峭风化的石板阶梯无法阻挡住两颗寻芳探幽的心。
我们小心翼翼的踏上猎奇之旅。
阶梯是由页岩搭建而成,每梯之间的高度达到了400毫米以上,页岩的结构并不稳固,因而在岁月的风化中有些散落成细小的石块,有些剥落在一边,还有些只剩薄薄的一层。
残存的栏杆并不敢依靠,到处是断裂粉碎的痕迹,固执的不肯完全消失。
似乎只要你轻轻一推,便能坠入万丈深渊。
我侧着身子,小心翼翼的一步踩踏实了,另一脚才敢落下。
波哥走在前面探路。
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弯,下了多少级台阶,我的小腿已隐隐开始发抖,谷底仍然遥不可及。
再往下,石板路消失不见,全是粗粝的碎石块,一个不小心大约就可以享受乘坐飞艇的感觉了。
日头火辣辣的照在身上,戴着遮阳帽的我汗水模糊了眼镜,又顺着鼻子的分水岭流向脖子。
料来波哥也差不多。
幸而,云层翻涌,时不时盖住日头,得以让我们吹到猎猎的风,能够喘口气。
走过砂砾遍布的陡坡,我们来到了密林之中,两旁遮天蔽日的林木笼罩下来,奥热而又沉闷,路上流淌着山上挤压出的水流,混合着枯叶,踩上去,沙沙着响。
我看到堪比人高的蕨类植物,各种荆棘,兰草,还有竹条等等,纠葛丛生,互不干扰。
穿过密林,又走过一条黄土坡,在胆战心惊中,我们终于下到了谷底。
看着清波鳞鳞,流水淙淙,拔地而起,层峦叠嶂的山峰。
波哥喜不自胜的喊了一声号子 “嗷……嗷……嗷……”。
声音层层叠叠的传出去,被无限放大,又在峭壁上弹回来,空谷阵阵回声。
我们跨过一块断裂的石板,想在峭壁对面寻找一块荫凉处休憩一下。
我却不小心在青苔上一滑,一脚踩进了溪水中。
好吧,索性换上了凉拖鞋,一脚踏进水里。
顿时,一股沁凉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大脑。
酷暑立时被逼退了不少。
“真舒服啊!”波哥欢快的叫着 我梭巡着谷底,看到两壁之间宽不过3-5米,两侧是汩汩流淌的溪水,偶尔有些地方中部枯枝横生,挂满各种废弃的垃圾,腥臭难闻,让人不适,大大破坏了谷底的风景。
枯枝上数万只蜻蜓环绕盘旋其上。
绵延数里,渺无人烟。
整个谷底除了我和波哥,唯有到处遗弃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玩具,鞋子,甚至衣服等等证明着此前人类曾经到过的痕迹。
我们看着荒芜的谷底,四处遗弃的垃圾,不禁为人类的破坏力咂舌。
这些人如同一群臭虫,走到哪里,都能制造出无数的臭气,破坏着大自然的美丽。
明明可以随手带走的东西。
我们休息了一会,决定涉水而下,那里有一挂瀑布,我们预备走到瀑布处补充能量。
风不知什么时候停滞,两边的峭壁顶端仿佛挤压过来,露出逼仄的天空。
炫目的白光直射,让鳞鳞的水波荡漾出一片虚无。
“望山跑死马”。
看着不远的瀑布,也跋涉的我们精疲力尽方才到达。
我仰望着山崖,飞花溅玉的流瀑蒸腾出一缕缕白雾,化作细小的玉珠,伴随着雷鸣般的声音,飞泄直下三千里,敲打在底下的小谭之中,击打出一朵朵透明的水花。
那一颗颗细小的玉珠晶莹剔透,形成一片珠帘,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彩的颜色。
珠帘的背后凹进去一大片,如同水帘洞一般,我和波哥捂头钻了进去,寒气扑面而来。
他伸手接住一捧水,洗去脸上的污垢和汗液,泉水扑进他的衣服,波哥龇牙咧嘴,抖着胸前的衣衫,直喊好凉好凉。
在瀑布处嬉闹了一会,波哥发现远处的两壁间居然悬挂着一架破败的吊桥,吊桥下有一堵黑黢黢的“墙”。
映衬着两壁黑黝黝的岩层,显得怪异而又惊悚。
“那是什么?水流下去又到了哪里?” 我们两相视一眼,一致想要去探个究竟 “你如果一个人来到这里,怕吗?” 波哥问我,我迟疑了一下,回他,“不怕,这不有你吗?” 波哥照例在前面开路,我在后面跟随。
越往前,溪水逐渐加深,水底开始没了石子,踩上去,软绵绵的下陷。
石壁两侧也是淤泥丛生。
我担心是一片沼泽,喊住波哥,想要试试能不能从两侧的黄泥上行走。
波哥试探的踩了一下,泥巴迅速下陷,看起来不可行走。
我们大眼瞪小眼,看着近在咫尺的黑墙,犯起了嘀咕。
向前吧,又担心未知的危险,返回吧,心有不甘。
在向前和返回之间挣扎了半晌,终究是向前占了上风。
“我在前面探路,你跟后面一点”。
波哥叮嘱我。
于是,我们两人胆战心惊,忐忑不安的继续前行。
我和波哥尽量寻找脚底的枯枝和呈现着黑色东西的地方缓解下陷。
深一脚浅一脚的,顾不得衣服裙子满是泥污,终于来到石壁前。
溪水到了这便消失不见了,只听见隆隆的声音。
莫非有一处地下的暗河? 我莫名看着眼前出现的黑墙,头顶破烂的吊桥,挤压扭曲的峭壁,遮天蔽日的密林,不由的打了个冷战。
脑子里想起一些恐怖片的场景。
强压下心头的不安,同波哥讨论了一下黑墙,吊桥的功能,不得甚解,遂准备返回。
波哥重新试探了一下黄泥,发现没过脚踝以后,底下是硬层,比水里更方便行走。
于是,波哥照例在前面开路,要我踩着他的脚印走,怕有尖利的玻璃和砂砾会戳穿脚心。
我们的运气真是不错,没有遇到尖锐的东西,顺利走过了黄泥路段。
又开始涉水而上。
离开那一段黑墙后,我们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太阳暖暖的照下,此刻感觉夏天如此明媚。
望着荒无人烟的大峡谷,波哥突然转头看向我,眼睛变得邪魅,嘴角上扬。
我奇怪地问他怎么了,他不怀好意的盯着我说,“嘟嘟,我忽然想起了孔子的父母”,说着说着,佯装张牙舞爪的要扑过来。
我忽然明白了他要干嘛。
羞恼地低下头来,掬起一捧水,泼到他的头上。
笑骂道,“你这个变态,滚你的!” 我们在溪水里一起哈哈大笑。
笑声回荡在山谷里,混合着不知名的鸟的鸣叫。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夏天,我们一起的夏天。
玩累了,我们休息了一会,看看时间,已经下午四点多钟,于是,打道回府。
人家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到我们这应该是“下山好下,上山难”。
那几千级台阶,一眼望不到顶绵延的石板路,天呐!想想都恐怖。
停停复停停,歇歇又上上,我和波哥不知道休息了多少回。
手里拎着的拖鞋,背上的背包都变得重逾千金,波哥还提着最重的我挖掘的一兜花草。
猎猎的山风吹过,迅速带走我们流淌的汗液,留下干涩的盐粒在脖子上,腌渍的生疼。
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水了。
波哥舔着干裂的嘴唇说,“我终于体会到沙漠中被渴死的旅人是什么感觉了,你说渴死前他们会出现幻觉吗?” 我喘着粗气,一屁股坐在波哥脚下,平复着肺部的气促,回他,“他们会依靠莫大的意志力战胜困境!” 两股战战,气喘如牛,饥肠辘辘的我真是依靠意志力在一步一步往上爬啊!天知道,我恨不得就此躺下,躺在这风化粉碎的石阶梯上,哪怕被晒成一条咸鱼干。
在我们的意志力都到达了极限以后,终于到达了山顶。
相靠瘫坐在坪坝上,我急促的呼吸着,头晕目眩。
波哥哈哈大笑着,“我们终于又回到了人间。
” 是啊,终于又回到人间! “夏天的风轻轻吹过,抚过头发,穿过耳朵,仿佛轻声说着要热死我,这是我们的夏天。
”我听见波哥轻轻地哼唱起来。
“这是我们的夏天,属于我们两个的夏天!”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夜郎自大出自于《史记·西南夷列传》。
夜郎古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史记·西南夷列传》 这则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遣王然于、柏始昌、吕越等人,去滇国寻找从巴蜀通往今印度的通道,滇国国王为此派出了10多批人寻找1年有余,都被昆明国阻拦,没有找到通往印度的路。
期间,滇王问汉使:“汉与我谁大?”后来,使者返回途中经过夜郎国,国王也用同样问题问汉朝的使者。
汉朝使者回到京城,极力陈说滇是大国,值得让他亲近和归附汉朝。
这便是“夜郎自大”的出处。
那么夜郎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一、彝族传说中的夜郎国 根据彝族的传说可知,夜郎兴起于夏朝时期,历经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4个朝代,武米历史时期又分为夜郎、采默、多同、兴和苏阿纳4个历史阶段。
苏阿纳之后,夜郎盟长转移到佐洛举部落,就是洛举夜郎。
但这一代夜郎王朝在首领佐洛举死后就断了香火,来自于武部分支的撒骂继任盟主,建立撒骂夜郎。
频繁的战争消耗了这个王朝的实力,它统治下的句町部的幕帕汝舍磨部逐渐强大起来,首领金竹于是掌握了夜郎的军政大权,成为夜郎盟主,建立金竹夜郎。
金竹夜郎统治时期是夜郎国有史以来最强盛的时期,也可能是夜郎国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可惜的是,金竹夜郎的最后一代国王惹怒了汉王朝,引来了国破家亡的大祸。
夜郎国大致存在于世300多年,遭灭国于西汉末期。
电视剧《夜郎王》 二、正史记载的夜郎国 但是据《史记》记载,在汉朝西南的众多小国家中,以夜郎国最为强大。
夜郎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紧靠牂柯江(现在六盘水市的北盘江),汉武帝时期的国王叫多同,拥有精兵10万。
夜郎国人的头上都梳着椎髻(chui二声 jì四声),耕种天地,群居与城镇或者村落。
公元前135年,汉朝攻打南越国,唐蒙上书说:“南越虽然自称为王,他的面积也就方圆一万多里,名义上是外臣,实际就是一州之主。
现在从长沙和豫章郡进军,水路多半不通,难以前行。
我听说夜郎所拥有的精兵能有十多万,乘船沿着牂柯江而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是攻打南越的一条妙计。
如果真能用汉朝的强大,巴蜀的富饶,说服夜郎在那里设置官吏,这是很容易的。
”于是,汉武帝封唐蒙为郎中将,率领1000人的军队,从巴蜀筰关进入夜郎,见到了当时的夜郎侯多同,给多同丰厚的赏赐,恩威并施的说服多同归附汉王朝,在夜郎国设置官吏,让多同的儿子做那里的县令。
蒙乃上书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
诚以汉之彊,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
”上许之。
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
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
——《史记·西南夷列传》 此后几年,汉武帝对西南用兵,并没有多大的进展,又因为要权利对付匈奴,所以只在夜郎国设置了两个县和一个都尉。
夜郎国开始依附于南越国,南越国被汉王朝平定后,夜郎侯多同随汉朝军队一起到长安觐见汉武帝,汉武帝封他为“夜郎王”。
夜郎从此归附汉王朝。
西南夷的数以百计的小国国王,唯独夜郎和滇的国王被汉王朝封为王。
夜郎王印 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
滇小邑,最宠焉。
——《史记·西南夷列传》 被封为夜郎王后,又经历了大约100来年,到了汉成帝河平年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
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斩杀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
立国约300余年的夜郎国至此在历史上消失。
三、探寻夜郎国神秘古都 “古夜郎国”的版图距今年代久远,而且缺少文字史料记述,所以夜郎国具体版图、疆域、旧址在哪里已经没有具体界定,国内专家只是说在中国的西南方向。
而夜郎国的首都,更加只是推测而已,大致有三种说法。
《触摸夜郎古国》 1、贵州长顺县广顺镇 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
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
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后汉书》 竹王兴起于遁水,有一个女子在溪边洗衣服,有三节大竹留到了这女子的脚边,推不走,听见有婴儿的哭声,女子将这三节大竹拿回家破开,得到一个男婴。
长大后武力超群,然后称霸周边部落,用竹字作为他的姓氏。
这就是《后汉书》记载夜郎建国的经过。
广顺当地人代代相传,夜郎国时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在这里,当地老百姓称那里的古城池为夜郎王府、竹王府。
古城池面积为2平方公里,有4个出口,有两道城墙,用土石筑成。
近代,人们在郎山西侧山下还曾挖出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也挖出过多处古夜郎的坟墓。
2、湖南沅陵 湖南沅陵说的依据是,唐代刘禹锡在常德所作的《楚望赋》:“武陵故郢之裔邑,夜郎诸夷杂居。
”文中指出武陵山脉地区为夜郎各族杂居之地。
李白所作《闻王昌龄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里的夜郎指的就是现在的沅陵县。
《唐人七绝诗释》一书为这首诗注解时特别说明:“此夜郎在今湖南省沅陵县。
”因沅陵战国时为夜郎都城,《沅陵县志》记载梁公元511年改沅陵县为夜郎县。
南北朝时期贵州郡县图 3、贵州毕节赫章可乐 在最近发现、整理、翻译、出版的《夜郎史传》等彝文文献中,古夜郎的中心被指为可乐。
可乐,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思是“中央大城”,史志记做“柯乐”。
将历史的发掘与文献对照研究推断,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很可能是属于夜郎国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也说明可乐在贵州古代历史上曾经占有重要地位。
四、知名夜郎文化旅游景点 21世纪初,各地盛行古文化旅游风潮,在此期间,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夜郎文化”景点。
尤以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最多,较为有名的三处:夜郎古乐城、夜郎文化广场和新晃夜郎谷。
夜郎故地:湖南新晃 1、夜郎古乐城 新晃古乐城又名夜郎古都、黄家垅森林公园,位于县城东部,与中心城区仅一水之隔。
景区占地面积8000亩,丹霞地貌,坡度舒缓,最高山峰海拔403.6米,最低海拔305米。
主要由大前门、浣纱湖、竹王祠、夜郎王宫、王印塔、皇家动物打斗场等景点组成。
公园森林茂密,遮天蔽日,数十座山峦连绵起伏。
2003年投资500万开始兴建夜郎古乐城,11月底古都一期工程竣工开城。
2004年申报省级森林公园成功。
新晃夜郎古乐城 2、夜郎文体广场 位于湖南省新晃县城中心,北邻中共新晃县委原址(现商业步行街),南靠原县人民政府,,是新晃传统的政治文化娱乐体育广场。
广场分为体育、休闲和集会三个主要功能区,每个功能区标志鲜明又融为一体。
广场的核心区域设计为3根高高竖立的少数民族图腾柱,图腾柱高8-9米,直径1.2-1.6米,柱上刻有夜郎王、牛头和神鸟等图案,还有夜郎地方民族农耕渔猎等传说故事。
竹王祠 3、新晃夜郎谷 新晃夜郎谷,在湖南省最西部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方家屯乡与贵州省万山特区高楼坪乡的结合部,夜郎谷呈英文字母“V”字形,全长15公里、谷底展宽不足30米、山谷直接切割深度200—300米的大峡谷。
由于它天生的山、水、崖、瀑,使之赢得了“三十里幽谷,三十里画廊,三十里世外桃源”的美誉。
4、花溪夜郎谷 位于贵州贵安新区党武乡花溪大学城的夜郎谷喀斯特生态园是一个独领风骚的神秘之谷。
整个生态园蕴育在峡谷之中,占地200000平方米,与之相对的斗篷山相传曾是夜郎王后继金竹司的住所。
山顶上至今仍保留着古夜郎屯堡的遗址,夜郎谷也因此得名。
据史料记载:斗篷山就是古夜郎国道府夜郎邑的辖地。
夜郎王后裔金筑府所在地。
斗篷山顶至今还保留着古夜郎城墙屯堡的残垣断壁。
斗篷山不仅有丰富的古夜郎国历史文化内涵。
夜郎国遗址 5、普安夜郎遗址群 普安夜郎遗址群位于城南22公里,分布在青山镇、雪浦乡、新店乡境内,景区面积400平方千米,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由青山镇铜鼓山遗址、大坡顶遗址、营盘山遗址、大营山遗址、小营山遗址、大园子遗址、狮子山遗址,雪浦乡铜壶山遗址、土司湾遗址、倪大箐遗址,新店乡屯脚河遗址共11处组成。
铜鼓山为云贵高原经过正式发掘的古夜郎国唯一一座最重要最大型的青铜兵器冶铸基地暨王族饰品加工厂。
大坡顶遗址为古夜郎纺纱织布造衣的纺织中心。
大营山遗址为占统台地位的夜郎王侯行政府邸暨屯兵的军事城堡,其余为古夜郎村落遗址。
6、金竹夜郎侯四世祖金庸墓 位于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