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鬼的世界是两个平行空间,互不重合,或者说,鬼魂的世界取决于人的大脑意识,就像电的阴阳两级,需要有两根电线才能产生一个回路让电流通过。
人的意识就是使鬼与人产生联系的“媒介”。
无神论者不相信鬼魂的存在是因为其意识中并没有“鬼”这回事,并否认一切无法通过实证方法证明的精神方面的东西,因而,一般不会“见到”鬼魂。
有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之所以能感应鬼魂的能量,是由于其意识中原本就对鬼魂或未知事物存有畏惧心理,因而当自己的视野中出现某种异象时,因为畏惧而感应了鬼魂这种能量,使身体以恐惧、寒毛直竖等反常的身体反应以及噩梦、精神恍惚、六神无主等精神现象作为回应。
这就是宗教体验。
我经过无数个案例分析发现,鬼魂附体均在那些智慧不高、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居住的女性身上居多,这种现象多与其意识能量强弱有关。
意识所产生的能量是身体自我保护的屏障,使自我意识中没有足以与鬼魂能量产生联系的条件,如此则不会出现附体现象。
鬼魂也不会无缘无故附在一个毫无鬼魂概念的人身上。
因而,自古有“正气内守,邪不可干”之说。
鬼魂既然是由人自己的意识感召的,也就意味着,如果大脑中没有鬼魂、心中不产生恐惧感,则鬼魂便不会主动前来。
鬼魂是有能量的,宛如磁场,拥有记忆功能。
这样,当鬼魂开始影响一个人的意识,思维就会变得混乱不堪,会胡言乱语、想法怪异,甚至其行为不受控制,并会在大脑中产生多个幻像,这些幻象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别人。
就像一个住在精神病院里的物理学家不断看到很多个自己在做各种测量工作,这都是精神性的。
从这个层面看,对于鬼魂的问题,我们应做的是减少对鬼魂的恐惧,这样一来,自己的意识与鬼魂的能量没有了沟通联系的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宗教界认为,通过修行的方式可以提升自身的能量,或曰“鬼怕修行人”,鬼真正怕的不是修行人这种“名分”,而是通过修行给自己意识中注入了很多“正”的能量,不“怕”鬼魂,所以鬼魂便不会前来干扰。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有人问我:晚上在家里可否播放些宗教音乐?我说:最好不放。
她问:不是说播放些度亡的音乐可以帮助鬼魂减轻痛苦吗?我说:你怎么知道做鬼就一定是痛苦的?即便鬼魂是痛苦的,播放度亡类的音乐,就在自己的意识中产生了“帮鬼”的念头,这样便与鬼魂之间形成了某种感应,因而,最安全的办法是:不产生任何关于“鬼魂”的想法。
有些朋友喜欢在夜间观看鬼片或读鬼故事,实际上,这就无形中给自己的意识中注入了某种“鬼魂”的能量,影视作品中的音效、场景、人物造型等不断对大脑意识进行刺激,使潜意识中根植入了“鬼”的概念甚至形象。
正因为如此,有人甚至可以“看到”鬼魂,实际上,我们的肉眼看不到鬼魂,就像我们看不到空气和手机信号一样。
他们“看到”的鬼魂,可能是自己意识中早已存在的某个形象。
我们对鬼魂产生恐惧的根本原因,在于鬼魂本身是无形无相的能量,或者来源于千百年来根植于民族血液里的祖先崇拜和宗教信仰。
又或者说,即使你不信仰任何宗教,鬼魂的概念仍然固存于潜意识中,并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因而,再十恶不赦之人也会对鬼魂有所敬畏,只是慢慢变得麻木不仁而已。
由此看来,召不召鬼魂,还是取决于自身。
我们常常见到心术良正之人多能百邪不侵,是因为其相信那句老话“白日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因为言行不违背良知和善性,自然不必惧怕鬼魂。
总而言之,辟邪的最好的方法是培养一身正气,使言行不亏于本心,然后才能气定神闲,鬼祟自远。
文:地理三体说 编辑:地理三体说 神州大地,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种名川大河数不胜数,既有号称“天下第一险”的华山;也有各朝各代皇帝都会举行封禅的泰山。
可为何,在诸多名山大川中,只有秦岭被称为“中华龙脉”呢?它又到底有多重要? 一、宽广的秦岭 秦岭指的是西起甘肃临洮,中贯陕西省南部,东抵河南鲁山的一条广大山脉,呈现东西走向,其长度约有1600公里,宽度约有400公里,最高峰为主峰太白山,其海拔约在3771米。
从天空中望去,整条秦岭就仿佛一条巨龙,横卧在神州大地之上。
不过这是广义上的秦岭,如果是狭义上的秦岭,其长度则没有如此之长,狭义上的秦岭主要指的是位于北纬32—34之间的一条山脉。
其处于关中平原和汉江谷地之间,是洛河、汉江、渭河、嘉宁江这四条河流的分水岭。
长度只有400—500公里左右,宽度也只有100—150公里左右,比广义上的秦岭要小上很多。
之所以会有这种区别,主要是因为秦岭本就是褶皱断层山地所形成的山脉,呈现断断续续的状态,并不是连续的一整条山脉,中间是有一定的分别的。
比如按照广义上的秦岭划分,整条秦岭大致可以分为东、中、西三段。
而其中西段又可以分为北、中、南三支,北支便被称为秦岭,或者南岐山、大散岭;中支被称为凤岭,水土流失较强;南支称为紫柏山。
整体而言,广义上的秦岭西段,就跟狭义上的秦岭有不少地方重合。
而中段则是赫赫有名的“终南山”,同时也是恒河(不是印度恒河)、付家河、蜀河等诸多河流的发源地,在我国各大山系中,也有不小名声,同时骊山也是中段秦岭的一部分。
而东段秦岭则没有太多名声,它大致呈现五指状,有五个山岭,分别是太华山、蟒岭、流岭、鹘岭和新开岭。
除了太华山外,其他的山峰都不是很出名。
这也是为什么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相差很大的原因,因为广义上的秦岭,其实是包含了很多名山大川的,它们的名声并不比秦岭低,自然不会屈居在秦岭这一个名声下。
而我们常说的“中华龙脉”也指的是广义上的秦岭,而不是狭义上的秦岭。
那么,大家知道秦岭为何被被无数古人赞颂为“中华龙脉”吗?而它又究竟有多重要呢? 二、中华龙脉 秦岭之所以会被称为“中华龙脉”,主要是因为历史因素。
虽然秦岭的面积很大,横跨了多个省份,但其实从地图上,我们就可以明显的发现,秦岭的主体,还是位于中原大地上的,主要位于陕西、山西等省份。
而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时期,一直是各个王朝的中心之地。
骊山 有着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比如道教名山终南山,以及骊山,太华山等名川大山,都位于秦岭一带,以及各类的道教神话也发源于秦岭,比如道教太上老君,就是在秦岭讲道。
而历史名人更是层出不穷。
如号称药王的孙思邈,以及“四皓公”: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等人,都与秦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四皓公就是汉朝的商山四皓)。
除了这些真实存在的历史名人外,还有一些带有传说色彩的名人。
如道教著名的文史真人“尹喜”,便传说是在终南山古楼观得到太山老君的传承,并创下了道教楼观派,是楼观派的祖师爷。
还有著名的捉鬼天师钟馗,也是秦岭人,而文财神刘海、武财神赵公明等神话故事人物,也都跟秦岭有关。
可以说,我国有大部分的神话故事,历史文化名人都跟秦岭有直接关系,或者间接关系,说秦岭是我国文化发源地毫不夸张。
除此之外,秦岭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龙兴之地。
从秦朝一统天下,建立大一统王朝开始,到汉朝、唐朝等各个王朝都是以秦岭周围为中心,从而夺得天下。
这也是为什么秦岭会被称为“中华龙脉”的主要原因。
毕竟连我国史学家也曾赞叹秦岭:“一座山脉,半部中国史”。
可见,秦岭的历史文化有多深厚。
三、秦岭的重要性 除了历史光环外,秦岭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
秦岭在横跨多个省份后,刚好和我国淮河连接在了一起,构成了著名的“秦岭淮河线”,这条线不仅从地理上,分割了南北两地,让南北地区有了明显的界限。
同时还因为秦岭海拔较高,山脉宽广,阻挡了洋流、季风的通过,使得秦岭两边的降水量、土壤、气温等多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比如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年降水量大多都是在800毫米以下,而秦岭淮河以南的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所以秦岭淮河一线又被称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而出从气温上看,秦岭淮河以北,因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是半湿润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度较低,而秦岭淮河以南,这是湿润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
因此,秦岭淮河一线,又被称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与半湿润气候”分割线。
而气候的不同,又导致了南北两个地区的农业种植作物也有所不同,北方以旱田为主,多种植小麦;南方以水田为主,多种植水稻。
当然黑龙江等特殊区域除外。
而作物种植的不同,使得秦岭淮河一线又被称为“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当然,除了上面所说的几个称呼外。
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多水带与过渡带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等。
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对调节我国的气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古代没有太多科学知识的时代来说,秦岭就像是一条神龙一样,掌握着风调雨顺等重要职责。
所以秦岭才有“中华龙脉”的称呼,也是我国诸多山脉中,唯一拥有这个称呼的山脉。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
不过人们一直对于火药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都了解的不是很清楚。
而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火药源于古代的炼丹术,而在炼丹术中获得火药方法的人就是东晋时期的葛洪,葛洪这个人不但对丹药医术十分在行,对于化学也有一定研究。
火药最早的发明者-葛洪炼丹一直以来都是古人们十分热衷的事情,因为古人都想自己可以长生不老,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全部都没有成功。
虽然长生不老的丹药没有成功,但是却无意间发明了火药的最初形态。
而这也为后来的火药发明奠定了基础。
在炼丹术中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这就是火法炼丹,火法炼丹说的就是无水加热,而对这种炼丹方法最擅长的人就是晋代的葛洪了。
葛洪认为火法炼丹主要包括长时间高温加热、干燥物质的加热、局部烘烤、熔化、蒸馏、升华、加热使物质变性几种方法。
而这些方法全部都是最基本的化学方法,并且还是火药需要的方法。
就这样在无意之间火药的炼制方法出现了。
不过当时的火药并没有受到葛洪等炼丹家的重视,因为对于这些炼丹的人来说炼出长生不老的丹药才是自己想要的,火药什么的不是自己关心的事情。
不过这些火药配方最后到了军事家的手中就成为伟大的发明。
至于这其中的军事家是谁没有明确的记载。
我们只知道,是葛洪等一些炼丹家无意间制造了火药的配方。
火药虽然在晋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配方,但是真正使用在军事上却是在唐哀帝时期(十世纪),《九国志》记载:“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里的飞火指的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的武器。
而到了宋朝因为战争频繁,所以火药的发明已经十分完善了。
当然火药使用最多的还是明朝朱棣时期,明朝有专门的神机营,神机营是明朝中期最强大的部队之一,配有大量的火炮火枪。
而这些全部都需要归功于葛洪等人在炼丹时的意外发明。
所以现在要问火药是谁发明的那么只能说是葛洪等炼丹家了。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