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昆仑山

1983年军队为什么封锁昆仑山考察队历时一个月调查 找到了答案

时间:2023-07-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前几天,一个很宅的妹子突然说要去昆仑山看看,追问之下才得知,她是中了某知名小说和电视剧的蛊,不仅CP磕得上头,对这个地方也更增添了一份向往。

昆仑山因其巍峨的地貌,和各个时期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确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是自带光环的存在。

但其壮丽的景色背后却暗藏凶险,其中的那棱格勒峡谷更是世界知名的五大生命禁地之一。

人们一旦进入便有去无回,山谷中遍布焦糊的尸骸。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昆仑山里有着怎样的秘密。

(昆仑山)

一、传说中的昆仑山

昆仑山巍峨巨大,素有东昆仑、西昆仑和中昆仑之分。

可能由于山多,神仙也多,所以我们在众多古籍中,都能看到人们将它奉为神山。

在《山海经》中,古人称昆仑山是诸神落脚之地,也就是古人与天帝之都的“联络站”,故而昆仑山被称为“天帝下都”。

传说中昆仑山共有门户九座,更有百神出入,其中有三个半人半兽的神仙,最出名的当属“王母娘娘”。

因为她居住在汉中原西部的昆仑之丘,所以被称为“西王母”。

西王母掌管着醴泉和瑶池,是炼制长生不老丹的关键人物。

(西王母画像)

据说她把不老丹赠与了嫦娥,哪知这个妹子吃下之后,就飘飘然飞到了月亮之上。

这些还都不算啥,最重要的是西王母乃是道教正神,大名鼎鼎的昆仑派正是发源于这里,因此昆仑山引来无数道家弟子传经布道。

汉唐盛世时,这里已是庙宇林立。

到了金元时期,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见到的全真派开始兴起,全真鼻祖王重阳,也将开山道场“洞天福地”选在了此处。

清朝光绪年间,昆仑山被道家真人誉为“万神之乡”,并率弟子开始修建“万神宫”,历经五年的时间,才建成宏伟的道观群落,吸引了无数信众前来朝拜修炼。

(昆仑道观)

在经过历史和战火的洗礼后,“万神宫”中的玉虚宫、修真洞等道观至今仍然存在。

西王母掌管的瑶池也得以保留,在神话故事中瑶池的树上有结满了珍珠和美玉,用我们现代人的眼睛一看就知,这肯定不是真的。

不过《山海经》中也并非全是传说,除此美景盛况之外,也真实记载着昆仑山位于极寒的高原地带,环境险恶,并且有很多地方禁止涉足。

二、龙脉上的三座皇陵

昆仑山自古与长生不老脱不了关系,皇帝们除了忙着派人到昆仑山寻找长生不老丹,更有在去世之后,也要躺在龙脉之上的打算。

当然,这也不是谁都能躺的,但神奇的是,三座建在昆仑龙脉之上的皇帝墓,确实在经过了历史的冲刷后千年未损,这在盗墓盛行,皇陵十墓九空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传说中的龙脉)

由于我国的地势从西向东逐渐走低,昆仑山作为万山之源,在风水学中享有天下龙脉皆出昆仑的盛名,而它本身更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这第一座神墓就是黄帝陵,它位于陕西子午岭,背靠西北面朝东南,走向与昆仑山完全一致。

相传黄帝去世后,上天感念他功德无量,派巨龙下凡守护黄帝陵,因此,虽然黄帝陵不似其他皇家墓穴机关林立,也没有什么保卫措施,几千年来却独立于乱世,始终无人盗取。

如果说对于黄帝陵,盗墓贼们是慑于祖先的威名不敢造次,那么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占地56万平方米,可谓规模庞大,陪葬的宝物更是价值连城,可盗贼们却一直奈何不了它

(黄帝陵)

秦始皇陵位于秦岭北侧,依山傍水,墓地防护严密,仅表层土就超过一百米厚,下面还有坚实的城墙守护。

“城中”结构更是复杂,机关密布,稍有不慎就小命休矣。

要盗此墓工程实在浩大,盗墓贼们没这个金刚钻,自然是无从下手。

另一座位于龙脉之上的皇陵,位于陕西梁山附近,那就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之墓

墓中珍宝无数,著名的《兰亭集序》真迹就藏于其中。

早在五代十国时期,梁国耀州节度使温韬盗遍属地内的皇陵,唯独每次要对这座墓地下手时,就会天生异象惊雷滚滚,次数一多,吓得他不敢再打此墓的主意。

(武则天墓)

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不信这个邪,他让部下炸开墓地,不料通道中立刻浓烟弥漫,近前的士兵们接连倒毙,孙连仲赶紧撤了回来,再也不敢轻易冒进。

三、现实中的昆仑山

如果说传说总是充满了神秘色彩,那就让我们走进现实,感受一下昆仑山真实的样子。

在第三世纪末,昆仑山脉受地壳变动影响,很多地区形成了山间盆地,周围白雪皑皑的山带成为它们的天然屏障,挡住了寒冷的空气,使盆地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

无论冬季还是夏天,放眼望去雪山和高原总是一片广袤和荒凉,一股荒蛮孤寂的气息迎面而来,浓重得让人挥之不去。

(昆仑山中的盆地)

而在盆地之中,冬日下藏羚羊和雪兔等野生动物成群结队地在原野上闲逛,让人感觉这里仿佛是一个祥和的动物世界。

到了夏季,这里又变得鸟语花香,涟涟湖水之边有着肥美的水草,好似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如此绝世美景和妙境,引得不少游客将目光锁定在神秘的昆仑山上,希望能在此远离都市的喧嚣和压力,深深地吸上一口仙气。

不过常识告诉我们,越是美丽壮观的地貌,暗藏的凶险往往也更大。

那棱格勒峡谷正是这样一个地方,此地北接祁连山,南靠昆仑山,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那棱格勒河中上游,全长一百多公里,宽三十多公里。

(那棱格勒峡谷)

从前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峡谷,如今却是著名的“世界五大死亡谷”之一。

人们在进入峡谷后基本上有去无回,而且每次大雨之后,都会出现数不清的动物抛尸山谷的景象,更离奇的是它们大多都倒毙在焦土之上。

按当地人流传下来的说法,那棱格勒峡谷里有一种巨兽,人和动物进去就会被吃掉,除非是魔鬼,否则无法在此出没。

而这种诡异的事情也确实常年发生,据统计,每年至少有大约上百人葬身此处

1979年,人们发现了一具似人又似兽的动物遗体,这让当地人更加确信峡谷中藏有怪兽的说法。

这次事件之后,为了保障群众的人身安全,大批子弟兵开始在谷口驻扎,禁止人们随意进入。

(山谷入口)

那棱格勒峡谷“恐怖之地”的名号由此诞生。

四、诡异的骇人事件

1983年,一位牧民进入那棱格勒峡谷后再也没有走出来,这件事让这个地狱之谷走进公众视野,引发了外界关注。

那年夏天,适逢一支科考队在此考察,队员们在谷口遇见一名骑着马,身上还背着武器的牧民。

此人正在寻找从牧场溜出来的马匹,看踪迹那些马已经跑进了峡谷,想必是被里面的大片青草诱惑而误入了歧途。

(夏季的那棱格勒峡谷草木茂盛)

牧民知道死亡谷的厉害,但那些马匹价值不菲,他已经找了七天才追到这里,就这样放弃让他很是不舍,因而正在纠结要不要进去将它们找回来。

科考队员们闻言,劝他千万不要进去,马丢了可以再养,命可是只有一条。

但牧民想了想,觉得马是实在丢不起,况且他身上的武器不错,即便遇上怪兽也不是完全没有胜算。

心意已定,他不再犹豫,一勒缰绳就策马冲进峡谷。

几日后,人们看到那些丢失的马儿在附近游荡,原以为牧民找回了他的马,正在感叹他的命真大,可过了一阵才发现,牧民本人并没有出现。

(死亡谷中的动物骸骨)

科考队员们寻着马匹的行踪查找,看到牧民逗留过的帐篷,并在不远处找到了他的遗体。

被发现时牧民面色发黑,以准备射击的姿势仰躺在地上。

然而此时,峡谷内却宛若仙人谷,四周一片安静美好。

谁知片刻之后,老天突然翻脸,暴雨与泥沙俱下,不仅雷声大作,还伴随着大地的阵阵轰鸣。

为避免被雷电击中,科考队长立即下令,让大家卸掉身上的无线电设备。

话音刚落,正在洼地里的厨师长就轰然倒下,人黑黢黢的像被烤糊了一样

好在一番急救之后,厨师长缓了过来。

他说,打雷时他正在炒菜,还没反应过来就觉得头顶上方一阵鸣响,感觉有剑砍了过来,当时眼前一黑,手上的铁勺也飞了出去。

(奇特的山体结构)

雨过天晴后,科考队还在河边发现了一些焦糊的动物遗体

诡异的是峡谷里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河流的上下游却毫无异动,甚至都没有下过一滴雨。

五、要命的科考探险

科考队员渐渐发现,这种突发的暴雨和“天打雷劈”的现象,确实属于那棱格勒河中游的峡谷地区独有。

或许是特殊的地貌和气象条件,使得这里很容易将雷电云雨积蓄在一起。

为了进一步探索峡谷奥秘,科考队带上充足的装备,再次小心翼翼地走进“地狱之门”。

(死亡谷探险队)

这一次进入峡谷不久,队员们的手机信号就消失不见,指南针也失去了作用,用来测量地质数据的仪器,相继都变成了无法使用的“砖头”。

行至夜晚,队员们在避风之处支起帐篷休息,半夜里听到帐外有窸窸窣窣的声音,有人掀开帐篷往外一看,不远处一片晃动绿光正向着这个营地靠近。

竟然是狼!众人大惊,纷纷就近拿起武器,与狼群展开了搏斗。

好不容易人类占了上风,没想到母狼“嗷”地一嗓子,前仆后继的狼群又扑了上来。

慌乱中有人点起火来,这才将狼群逼退,此后双方就这么虎视眈眈地对峙起来。

(昆仑高原狼)

由于峡谷中气候湿润,湿气流被四周山峦阻隔难以扩散,在空中遇到雷云和对流云,反过来又增强了地表电场。

大家不敢再睡,干脆将篝火烧得旺旺的,围坐在一起吹牛聊天,提防远处的那群黑影再次发起攻击。

好在直到天亮,狡猾而谨慎的狼群并未卷土重来,队员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经过漫长探索和研究,科学家们在1985年测定,那棱格勒峡谷中有着超强磁场,峰值高达1000-3000伽马。

说得形象一点,就是这个程度的磁力强度,可以将2-3个200斤的胖子轻松吸起来,所以轻松干扰所有的设备,让它们全部失灵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强磁场的成因,则是因为谷地四周的山体,堆积了三世纪火山喷发带来的大量玄武石和各种矿脉岩体,这些物质具有超强磁性,从而在此形成了强大的地磁异常带。

(磁场示意图)

强磁场容易形成局部打雷,地表电场又极易引发放电现象,两相作用之下,“雷公”在此更能够超水平发挥,肆意作威作福。

反观峡谷中并无高大植物,因此不管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成了随时随地遭到雷电攻击的活靶子。

这就是为什么被劈中的人和动物遗骸黑得像被烤过一样,周遭的枯草和土地也往往是一片焦糊。

(动物尸骨)

此外,还有个问题曾让科考队员百思不解。

前边我们说过,每年在这峡谷中消失近两百号人,但他们并没见到那么多的骸骨,难道真的被食人兽吃掉了吗?

当然不是。

地质探测表明,那棱格勒峡谷地下有着上万年的百米冻土层,由于地表被茂密的草木覆盖,人们并不能看到这个巨型的固体水库。

(昆仑山的冻土层)

到了夏季高温时节,冻土随之融化,峡谷的地表基本上都变为沼泽。

人和动物倒毙其上,遗体自然会被沼泽慢慢吞没,从而消失不见。

结语

科学家们经过不懈努力,为我们揭开了“恐怖之地”那棱格勒峡谷的秘密。

不得不叹服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在给人类带来山河之美和宜居之地的同时,也布下了一些不可逾越的恐怖之地。

虽然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但大自然有着自己的奇妙规律。

放下恐惧心理,抱有敬畏之心就是我们与之最好的相处方式。

(科考队员)

参考资料

考察.进军"死亡地带"——青海那棱格勒峡谷探险纪实[J].绿色科技, 2002(2):42-44.

"神秘的昆仑山"死亡谷"之谜." 少男少女 19(2017):2.

赵一凡. "青藏线·昆仑山·西王母神话." 书城 10(2012):13.

风水是左右人类命运的枢纽,它既可趋吉避凶,也可庇荫子孙。

在传统文化的语境里,有俗语称 “一坟二宅三命”,古人笃信风水堪舆之术,将其视作主宰人类命运走向的关键要素,认为风水不仅能助人趋利避害、逢凶化吉,还具备福泽后世、庇佑子孙的神秘力量。

历经漫长岁月的实践与探索,先辈们总结归纳出风水中最为核心的五大关键要素,合称为 “地理五诀”,也就是觅龙、点穴、察砂、观水、立向,对应着龙、穴、砂、水、向这五个具象化概念。

从全球视野俯瞰,地球上的三大龙脉皆起源于昆仑山,而位于帕米尔高原的龙脉之祖,更是被风水师们尊崇为 “全球的生气之源”。

这股神秘的 “生气” 如同一股磅礴的能量,向东衍生出中国的风水主轴 —— 中脉,它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之间;向西、东南、东北三个方向,又分别辐射出三条气势恢宏的世界级大龙脉,即西大龙脉、南大龙脉、东大龙脉。

地球的三大龙脉 中国恰好处于这世界三大龙脉的交汇之处,仿若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汇聚着旺盛的 “生气”,也是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完整保留古老文化的国度之一(四大文明古国中独此一家)。

细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其主体脉络诞生于中脉(昆仑山、秦岭)附近,神奇地与北纬 33 度线平行延展。

昆仑山主脉奔腾而下,途经祁连山、秦岭后一分为二,北支延伸入太行山化作青龙之象,南支则挺进大别山形成白虎之势。

中国的三大龙脉 放眼全球版图,昆仑山的左青龙恰似地球的东大龙脉,右白虎对应南大龙脉,而远方的太平洋岛链,如阿留申、勘察加等地,则如同案山般横卧。

东大龙脉高耸巍峨,凌驾于南大龙脉之上,恰合左青龙高于右白虎的祥瑞之象,再佐以低伏的案山、辽阔无垠的明堂,呈现出一派上佳的风水格局。

聚焦国内,长江悠然流淌于北纬 33 度线附近,它恰似被中国的 “中脉、南脉” 温柔相拥,蕴含着充沛的生气,与黄河并肩携手,共同孕育滋养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需注意的是,风水一说多存于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范畴,虽蕴含古人智慧与哲学思辨,但尚未有科学实证能全然支撑其超自然论断,我们当以辩证、理性之姿看待,汲取其中的文化养分。

中国龙脉简述 昆仑山传说是“龙脉之祖”

中国龙脉简述 昆仑山传说是“龙脉之祖”  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成语叫“来龙去脉”,就是关于龙脉风水的理论的概括:山为龙,水为脉;山为脉之源,脉行山之势。

注: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

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

山势就象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平地也有龙脉,其标志是微地形和水流。

对龙脉好坏的看法,是审定山脉的长远,辨别山脉的大小兴衰如何。

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富亦短促。

总之,风水龙脉大致反映了我国的山脉走向,是古代先哲对中华地理的朴素认识,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

  中国自开国以来,华夏种族的扩散方向,莫不是东进南下,直到东到东海,南至北海,华夏种族从此止步,自三皇五帝以降,其后数千年,这个方向从未改变过。

中国的统一方向亦是如此:从来都是西方征服东方,北方统一南方,反向的例子鲜少。

  实际上,俯瞰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西方胜东方,北方胜南方,故而,控制西方和北方,就能控制东方和南方。

按中国的风水学说,凡立国必讲究龙脉和地脉――亦即山与河,中国各朝的城市尤其是都城,无不是依山傍水。

从所处的地理区位和地形地势上看:中国的地脉为黄河、长江――它们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这是人尽皆知的;那中国的龙脉在何处呢?在昆仑山――秦岭!昆仑山――秦岭横贯神州大地,就如同一条巨龙――龙头在西,龙尾在东,在昆仑山的最西端龙头之处,即是我们华夏种族的发源之地,华夏种族的前进方向是循龙脉自西往东,在地脉两岸播下文明的火种。

自周以至汉唐,都依龙脉之龙腹部位――秦岭建都立国,故开中国二千年的文明盛世,自宋以后,立国就偏离了大龙脉,而是选择地方性的小龙脉或是龙尾,中国从此疲弱下来。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建都龙尾――也就是中国的东南,从来都是亡国之兆,因为偏安之地不足以掌控全局。

古之天子必居上游,项羽深知此理,却偏偏反其道而行――放弃位居上游的四塞之地关中而选择居于下游的彭城,在与刘邦的争夺天下中败北是在所难免的。

  昆仑山传说是中国的“龙脉之祖”,连紫禁城的龙脉都源自昆仑。

中国的风水学中,宇宙间惟山为最大,山脉即龙脉,昆仑山是宇宙间最高大的山岭,为宇宙之气所凝结,它气上通天。

龙脉与昆仑山相通就等于与天上的元气相通,故昆仑山被古人当着是万山之祖。

  如果一定要说龙脉,便是这自昆仑而发,绵延千里的山脉之气。

面对巍峨万丈的昆仑山,我们能感受到天地的博大和自然的宽广,说不定您便能体味到传说中的“龙脉”之气呢。

  龙潜于渊,而昆仑山作为龙脉的发祥地,也是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的。

昆仑山矿泉水自然就是取自昆仑,它的水源地位于海拔6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玉珠峰,水质天然纯净无污染,是难得的天然小分子团弱碱性水。

在探访水源地的时候品尝昆仑山矿泉水,体味来自自然的甘甜清新,相信您能对“龙脉”产生独到的理解。

  从地形图中分析,风水学认为全世界龙脉是从昆仑山发脉的。

地理学认为昆仑山是世界屋脊。

它脉出八方,有五大干龙路向各处,其中三大龙脉在中国。

  中国龙脉简述  三大龙脉:1、艮龙发脉:是走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2、震龙发脉:是走黄河以南,长江以北。

3、巽龙发脉: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这三大干龙发自西北,走向东南。

形成了中国地势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中国龙脉祖山昆仑山在中国上古时代扮演了重要的风水角色,成了中国上古的神话中心。

相传上古时候,天是圆形的,有九重,覆盖在方形的大地之上。

不周山被水神共工撞断以后,离天最近的山就是耸立在大地的西北,高八万尺,方圆八百里的昆仑山了。

那里是天帝和诸神在世间的殿宇。

也有传说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居住之地,山上有壮丽的宫阙,有奇花异木格珍禽怪兽,有长生不老的灵芝草的神泉,池水,还有皇帝和诸仙食用的玉液玉浆。

这一美丽,奇妙的神话世界,引起后世人们的莫大兴趣和深厚的民族情。

  在风水学上,古书载昆仑山是玉龙腾空之地,素有亚洲脊柱之称。

昆仑山为龙脉的中心,昆明山脉形成后,以后天八卦的八方出脉:正北方位有阿尔泰山山脉;正南方位有西玛拉雅山山脉;正东方位有阿尔金山山脉;正西方位有喀喇昆仑山山脉;东北方位有天山山脉;东南方位有唐古拉山山脉;西北方位有阿拉套山(阿尔套山)山脉;西南方位有冈底斯山山脉,组成了八大龙脉系列。

  在文化上,昆仑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尚书》中说:“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编《史记。

大宛列转》中记述:“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太平广记》记载:“还有周穆王时,命八骏与七华之士,让造父当车夫,向西登上昆仑,而在王母那里作客。

周穆王拿出白玉重锦,用它给王母作寿礼。

”《周穆王传》中记述“已丑,天子斛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也讲述了周穆王与西王母在昆仑山摆宴对歌的动人故事。

昆仑山产瑶即美玉,瑶池即昆仑山产美玉的水池。

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就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西安龙脉在秦岭:西安是世界四大故都之一。

是13朝故都,建都1300多年。

四周都是高山峻岭,8座雄关守卫着西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八百里秦川,美丽富饶。

八水环都。

四条龙腿,控制住华东、华北、西北、西南,是中国的白菜心。

是天然的国都。

其次是洛阳。

由于中国实在是立足于大陆的国家,所以未来中国的国都应选在大陆中心而不是沿海。

而建都的最好位置如上所述就是在龙脉的上腹部亦即昆仑和秦岭的结合部位,请不要忘了:昆仑山――秦岭一线是中国的龙脉所在!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昆仑山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