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鱼香肉丝的灵感,来源自泡椒肉丝,民国年间由四川籍厨师创制而成。
大家好,我是第一美食的阿飞。
关注阿飞,有更多的家常美食供大家参考。
鱼香肉丝,我们经常能吃的到,但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做法与口感。
今天阿飞分享的这个版本,是我们河南东部一带的烹饪方法。
步骤清晰,做法简单,新手也能做。
主料:里脊肉
配料:鸡蛋、淀粉、大葱、生姜、大蒜、泡椒、胡萝卜、青红椒、蒜苔、木耳(提前泡发)
调料:食盐、鸡粉、植物油、豆瓣酱、蚝油、陈醋、料酒、白糖、辣椒油
【步骤一】:把里脊肉洗干净后,先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入盆中。
加入一勺食盐、一勺鸡粉,用筷子搅拌均匀。
之后打入半个蛋清,顺着一个方向拌匀。
蛋清能使肉丝更加的滑嫩,而且更容易粘上淀粉,不容易脱浆。
蛋清搅匀后放入淀粉10克,让淀粉也均匀的裹在肉丝表面,锁住肉丝中的水分。
最后再倒入一点植物油拌匀,防止滑油的时候肉丝粘连,静置腌制10分钟备用。
把大葱切成葱花,生姜切成小粒,大蒜拍散后切成末,再准备几粒泡椒切成小段,全部放在一起备用。
取一根胡萝卜,削过皮后切丝,搭配一点青红椒丝为菜品增色。
再准备一把蒜苔,洗净切成段,泡发好的木耳,切小一点备用。
锅内烧油,当油温大约四成热,油面平静无烟时,把肉丝和配菜入锅滑一下油。
先把肉丝依次撒入锅中,用筷子快速的翻动,防止肉丝粘在一起。
等肉丝定型以后,把配菜倒进去快速滑油10秒钟,然后倒出控油。
锅内留少许底油。
倒入葱、姜、蒜和泡椒一起翻炒出香味。
之后加入豆瓣酱10克炒香,再加入蚝油5克提鲜、陈醋5克,再少倒一点料酒去腥。
从锅边淋入一点清水,搅拌均匀后开始调味。
加入白糖10克、鸡粉2克,快速翻炒化开调料,然后把肉丝和配菜倒入锅中。
颠锅翻炒均匀后,再勾入一点水淀粉,让调料更好的吸附在食材表面。
最后淋一点辣椒油,翻匀后即可出锅装盘。
好了,这道酸甜美味的鱼香肉丝就做好了。
阿飞感谢您的观看,也感谢大家对第一美食的支持,我们每天都有几道家常菜供大家参考,喜欢做饭的朋友别忘记点关注!阿飞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见!
文章编辑:言辞
。
。
实在太多了说不完呀,还有最狠的是,撒尿牛丸里没有尿,口水鸡里没口水。
。
。
(也有可能有哦),哈哈!但是这些名不副实的美食,确实好好吃啊,不说了,口水都流下来。
其他网友观点“鱼香肉丝里没有鱼,老婆饼里没有老婆。
”这真的是一个陈年老梗了,不过确实也侧面反映了中国美食文化的一个有趣现象,所以今天我们也来凑个热闹,分享一下类似这样的美食名字吧,欢迎大家评论补充哦。
口水鸡说实话要是鱼香肉丝里真的有鱼的话,那口水鸡咱们就也没办法吃了。
口水鸡的名字由来有的说是因为太好吃了,一回味、一看到就想流口水;也有说法是因为其中有比较重的麻味,所以吃了嘴巴会“瘫痪”从而想流口水。
佛跳墙我小时候一度以为这是一种佛门的轻功之类的,当时心里还琢磨:出家人就是不一样,功夫的名字都这么接地气。
这个菜就算没吃过,也知道名字大概的来由了,基本就是形容菜品香浓,让人欲罢不能。
蚂蚁上树这个对小时候的我来说,跟上面说的佛跳墙好像是差不多的意思,可能也是武侠小说看多了的真相,你们不觉得“八步赶蝉”跟“蚂蚁上树”也挺相似的吗??这道菜的名字得自于炒熟的肉末形似蚂蚁,附着在树枝似得粉丝上。
夫妻肺片这道菜现在里面是既没有夫妻、也没有肺片。
不过最初发扬光大的人确实是一对夫妻,使用的食材就是各种牛肉店的牛杂、边角料等,有传闻最初是称为“夫妻废片”,但是因为“废”字实在是不适合用来招揽当时的客人,所以称之为“夫妻肺片”。
以上几个就算抛砖引玉了,大家还能想起来哪些类似的、有趣的菜名,欢迎评论分享告诉我们哦。
对于美食、处于良好的状态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其他网友观点这只是一种美好的称为而已!不一定都是菜里有的。
关于回锅肉的江湖地位,早已因川菜分为三大派系的四川人难得达成一致:“入蜀不吃回锅肉,等于没到四川。
” 说起这道菜的来历,却要算是个舶来品,这本是一道源于东北满族的四川菜。
有史书记载,在宋代,东北的满族(女真)在传统的“跳神”祭祀中,会将猪肉用白水煮熟,祭祀完毕之后切片食用,也叫“手把肉”。
清咸丰时期,郫县加入辣椒的豆瓣酱崛起,从全国各地涌来的填川移民,开始对这白肉进行火辣辣的改良,终于使这道菜活色生香,回锅肉这一名字正式喊响。
“正经”回锅肉的用料极为讲究—— 猪肉讲究二刀肉(因是切掉尾巴之后第二刀切下来的肉而得名,即坐臀肉),豆瓣必须是郫县豆瓣,辣椒最好是“二荆条”,再加夏秋时节的鲜嫩香蒜苗。
这样的回锅肉,纤细的蒜苗搭配厚实的肉片,味道一薄一厚、一浓一淡,鲜香脆嫩,又有着郫县豆瓣特有的味道,辣爽不腻。
除了用料,这做法也十分讲究。
到底啥叫回锅?回锅,其实就是将肉在水中煮到半熟后,再下锅煎炒。
清煮。
锅中倒入冷水,将洗净的猪肉、姜片放入锅中,待煮至7-8成熟后捞起备用,不能煮得太软。
切片。
把捞起的肉放在冷水里浸一浸,趁外冷内热时下刀,切肉片通常要带皮,长度要在6厘米左右,不能过厚,否则口感油腻。
此时肉片上应保留一定的水分,如此才可保持肉的嫩软。
吐油。
将锅内加入少量菜油或猪油烧至四成温烫,即可放肉煎熬,煸至吐油,即慢火将肥肉熬出油份。
成菜时形状应微微卷起,如“灯盏窝儿”状,这样才有动感,令人食欲大增。
加料。
之后加入少许盐、郫县豆瓣酱、豆豉,再加入适量青椒或红尖椒、香蒜苗合炒,稍时即可。
瘦肉筋道,肥肉软糯,二者合而为一,互不可少;豆瓣的滋味会让人上瘾,麻麻辣辣咸咸,在口中环绕,久久不去。
再配上一碗解腻的素白萝卜汤,令人欲罢不能。
这“回锅”的做法有些类似于“烹”——热油略炒,再加入液体调味品,迅速搅拌出锅,使食材均匀染色粘上汤汁。
人们按照这种方法,使回锅家族不断壮大。
它既可以包容素菜,如回锅土豆、回锅豆腐、回锅杏鲍菇、回锅冬瓜、回锅白菜……也可以征服荤菜,如回锅排骨、回锅猪蹄、回锅牛肉、回锅鸭、回锅鱼……甚至还延伸到寺庙,出现了以冬瓜代替猪肉的素斋回锅肉。
但无论怎样的花样翻新,回锅肉仍然是经典中的经典。
对四川人来说,这回锅肉便好似九转仙丹,哪怕一天辛劳再苦再累,只要来上一盘回锅肉加碗白米饭,便顿时神清气爽,元气满满。
你喜欢这样的回锅肉吗? 文/林间小住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