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联美食
『若不吃上一回荷叶粉蒸肉,可真有点辜负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盛境。
』
作者 / 申功晶
美食家陆文夫曾说过:简单的猪肉随着时令变化,烧法不一,有老苏州戏称,一年四季就是要吃好四块肉,春季吃酱汁肉、夏季吃荷叶粉蒸肉、秋天吃扣肉,冬天吃的是与酱汁肉很容易混淆的酱方肉”在上蒸下煮的酷暑,若不吃上一回荷叶粉蒸肉,可真有点辜负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盛境。
说起荷叶粉蒸肉,最初起源于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在旧时,每逢盛夏,农人挎着竹篮游走西湖畔兜售刚从西湖里刚采摘下来的莲蓬头、荷花,附带赠送荷叶,荷叶可用来做荷叶鸡、粉蒸排骨、粉蒸肉、粉蒸鱼……名气最响的莫过于荷叶粉蒸肉。
到了清乾隆年间,朝中大学士刘墉南下姑苏,听闻黄天荡荷花开得好,于是荡舟其中。
饭间,船家备好一桌丰盛佳肴,大概为了考验一下苏州厨师的功力,刘墉提出了一个龊刻的要求:今日之菜,要有荷塘物色”。
厨师联想到了杭州西湖用荷叶做的粉蒸肉,福至心灵,于是,将五花肉切片,用黄酒、花椒腌制,裹上一层碎米粉,随后就地取材,顺手摘了几片新鲜荷叶裹起,苏州人素来讲究夏食清淡”,油腻的肉类蒸着吃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图 / 摄图网
于是,将荷包肉放入笼屉蒸煮,此时,五花肉吸收荷叶清香,荷叶不仅吸噬过剩的油脂,更是牢牢锁住水份。
打开荷叶一瞬间,顿感荷香四溢,落箸入口,更觉鲜香肥糯、入口即化,颇有一番过雨荷花满院香”的诗趣。
这道菜流传至今,成了苏州人一年之中必尝的四块肉”之一。
荷叶粉蒸肉虽好吃,可做法繁琐,平民百姓家鲜少有人愿花费功夫去做这道菜肴。
上世纪二十年代苏州有个叫周瘦鹃的文人就十分喜爱吃荷叶粉蒸肉,他家有一位手艺高超的厨师,每年夏天,周瘦鹃都会邀请好友程小青、范烟桥,同坐与自家的紫兰小筑,共享这块美味绝伦的荷叶粉蒸肉。
过去的江南,官商之家多喜在自家宅第种植荷花, 我祖父在世时曾在后花园的池塘里种植过莲荷。
江南多雨,下雨了,雨点打落在荷叶上啪啪”作响;雨停后,叶面上的雨珠似水银般摇摇滚滚,听着看着,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水墨画。
一到夏天,但凡家里有人想吃粉蒸肉了,便从缸里折几片荷叶,让家里厨子现做了吃。
具体做法大抵与袁枚《随园食单》所载相差无几: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作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
以不见水,故味独全。
”扒开清爽碧绿的荷叶,露出酱色的糯米五花肉片,糯米吸足了鲜肉的丰腴和荷叶的清香,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来。
电视节目《一起惠生活》
记得那一年,高考前夕,天气溽热加上心理压力过大,我连着十几天只吃清粥小菜,最多喝一点冬瓜扁尖咸肉汤,父亲看在眼里,急上心头。
他忽地想起,自己小时候,每逢夏日,祖父经常吃的荷叶粉蒸肉,灵机一动,便有了主意,打算为宝贝女儿洗手作一回蒸肉”。
这道菜,荷叶贵在新鲜,最好是现摘的荷叶,这样做成的粉蒸肉才会有深入骨髓的清香。
彼时,老宅早已拆迁,我家搬入楼房,已经没有开辟荷塘种植荷花的条件,没荷池也不打紧,父亲去菜场找卖莲藕的摊位,那些乡弄的扁担头上通常挂着一把新鲜荷叶,父亲不好意思白讨要,买了两只莲蓬,摊主顺带送了三张荷叶,颇有买椟还珠”的意味。
父亲用刀将荷叶裁切成合适大小,确保每张荷叶能包一块粉蒸肉。
我则饶有兴致地旁观,紧绷的弦暂时松弛下来,不一会儿便将升学压力抛诸脑后。
电视节目《一起惠生活》
选新鲜带皮猪肋条为上,将肋条切成焖肉大小块状,用茴香、生抽、黄酒、盐、糖……调制的调料汁腌制入味。
炒制一碗黄灿灿的米粉是粉蒸肉的点睛之笔,先将粳米浸泡、晾干,炒至一片金黄即可出锅,趁热研磨成粗粉,将米粉倒入备好的调味汁中拌和,在切好的五花肉身均匀涂抹米粉。
最后用荷叶把粉蒸肉包裹好,上笼屉蒸。
所谓火到猪头烂”,吃粉蒸肉性急不得,待到厨房热气蒸腾,荷叶清香隐隐约约在空气中飘散开来,方才小心翼翼掀开竹笼盖,那米粉的焦香、五花的肥香、荷叶的清香扑鼻而至,沉睡的味蕾渐渐被唤醒。
迫不及待扒开荷叶、掰开粉蒸肉,那外面一层米粉已完全被肉的油香浸润,在荷叶的映衬下,尤显清爽宜人,令人不由得食指大动。
夹起一块五花放入口,轻轻一咬,肥肉温润不腻,瘦肉嫩而不柴,再夹一筷柔糯滋润的米粉放进嘴,滋味绵长,健脾开胃。
父母看着我吃完一整块粉蒸肉,一颗悬起的心终于落实下来,我吃了粉蒸肉,一如当年秀才赶考吃了定胜糕”,不论高考结局如何,做父母总算尽心尽意了。
纪录片《早餐中国》
忽而今夏,屋内溽热,我踱步至郊外荷塘公园,此时的荷事”已然胜极到了难管难收的地步。
暑热沸腾,一阵阵清香从鼻端渗透至肺腑,荷风习习,荷叶肥硕碧绿,高高擎出水面, 我摘下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凉快惬意无比,头脑里想起英国女作家扶霞·邓洛普笔下一段文字夏日湖塘上铺满荷叶,用这叶子包裹腌过之后滚了米粉的肉块,荷叶粉蒸肉柔软黏糯……”心血来潮,再摘两片完整荷叶,顺道去菜场买了个竹制蒸笼,带有一股自然清香。
由于新鲜荷叶比较硬,不大好折叠,先将荷叶放热水中烫一下,再放冰水冷却,如此这般,既使得荷叶变柔软,还能让它保持色泽碧绿,观之弹眼落睛”。
五花肉用生抽、老抽、茴香、料酒等腌制入味,将裹满米粉的五花用荷叶包裹好,上笼开蒸,待蒸汽缭绕氤氲,荷叶清香渐渐渗入肉中,一盘耳目清凉的荷叶粉蒸肉便算做好了。
打开荷叶,里面的粉蒸肉白白糯糯,一如张爱玲《第一炉香》所述如果湘粤一带深目削颊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夹起一块,入口酥烂香醇,肥而不腻,吃拌面的时候,当作浇头盖在面上,也是最好不过了。
很多时候,吃的不是美食,而是一种回忆。
】 羊,自古便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其温顺、和善的天性,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德。
“羊大为美”,在古人眼中,羊不仅代表着美好,更象征着富贵和安康。
在十二生肖中,属羊之人以其温和的性格、坚韧的意志和深厚的内涵,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喜爱。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羊的孝顺与感恩,自古便被世人赞颂。
属羊之人,亦如其象征,常怀感恩之心,待人以诚,处事以和。
在民间,更有“三羊开泰”之说,寓意着吉祥如意,事业有成。
属羊之人,若生于农历三月、六月和九月,被认为最为“富”。
这三个月份,春意盎然、夏至热烈、秋意渐浓,正是万物生长、收获的季节,象征着属羊之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而若生于子时、辰时和申时,更是被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一生顺遂,财运亨通。
在古老的传说中,属羊的张三,生于春暖花开的三月,他的人生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而充满希望。
张三自幼聪明伶俐,学业有成,成年后更是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才智,在商界闯出了一片天地。
他的成功,正如《易经》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而属羊的李四,生于夏日炎炎的六月,他的性格如同夏日的烈阳,热情而充满活力。
李四在职场上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领导力,赢得了众人的尊敬。
他的人生,正如《诗经》所描绘的那般:“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至于属羊的王五,生于秋高气爽的九月,他的人生如同秋天的丰收,硕果累累。
王五以其深厚的内涵和广博的见识,在学术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的智慧,正如《论语》中所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这三个月份和时辰出生的属羊之人,他们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属羊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风采。
他们的人生,不仅富有物质上的丰饶,更有着精神上的富足和心灵的满足。
在这些属羊之人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张三的商界传奇,李四的职场风采,还是王五的学术成就,他们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属羊之人的“富”。
这种“富”,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智慧、情感和精神的丰富。
属羊之人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富”,不在于物质的多少,而在于内心的充实和生活的质感。
正如古人所言:“知足者富”,属羊之人,以其知足常乐的心态,赢得了人生的幸福和满足。
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去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愿每一位属羊之人,都能如张三、李四、王五一样,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享受那份属于自己“富”的幸福生活。
【有福缘之人留下一句“好运连连” 从此万事如愿,所求皆得。
】
我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却也常常在命运的轮盘中寻觅自己的出路。
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命运的神秘面纱,探寻哪年出生的马人命途最为坎坷,以及属马人命苦无比的出生月份详解。
一、浪漫的初春之马 出生在农历一月,寒冬还未完全退去,春意尚未完全苏醒,这时的马人仿佛身处人生的黎明,需要自己用勇气和坚韧去拥抱每一天。
但也要记住,春暖花开的季节就在前方。
二、充满挑战的盛夏之马 出生在农历六月,酷暑难耐,生活的烈日似乎对马人有所考验。
然而,正如夏日的炎热过后便是凉爽的夜晚,困难过后必是幸福。
马人,你们是生活的勇者,请继续前行。
三、丰收的秋季之马 出生在农历九月,秋高气爽,硕果累累。
马人你们如秋天的果实,经历了夏天的生长和春天的播种,现在收获的季节已经到来。
愿你们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继续保持谦逊和努力。
四、寒冷的冬日之马 出生在农历十二月,寒冬腊月,冰天雪地。
对于马人来说,这或许是一段艰难的时光。
然而,正如寒冷的冬季过后便是温暖的春天,属马的你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请保持信念,坚守希望。
亲爱的马人朋友,无论在哪个季节出生,我们都是生活的主角。
我们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勇气,还有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让我们一起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此,我要对所有的马人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愿你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暖,愿你们的每一天都充满幸福和喜悦。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为你们祝福,为你们加油。
在此刻,让我们一起许下美好的愿望:愿所有的马人朋友都能拥有美好的人生,愿我们的生活如诗如画,如歌如梦。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要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就有力量去战胜一切。
结尾:亲爱的马人朋友,愿你们的人生如诗般浪漫,如歌般温馨。
愿你们的生活充满幸福和恩爱,愿你们永远拥有美好的未来!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