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 > 姓氏大全

左姓的来源 姓左的名人

时间:2024-08-1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一、 左姓的来源

1、 据《吕览》载,黄帝时有小臣左彻,为左姓之始。

2、 出自姜姓,为春秋时齐国公族之后。

齐国君主的儿子有左公子和右公子之分。

左公子的后代便以左字为姓,形成左氏。

3、 以职官为姓,春秋时,各诸侯国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后便以左为氏。

如楚威王有左史官倚相;周穆王有左史戎夫,他们皆为左氏之祖。

4、左氏得姓很早,是以官名而得姓的,至今己有4000多年的历史。

5、本族姓氏,上古由姬姓传颛顼,子孙传熊氏,所生弟六子,入楚鬻熊,在楚国,威王封左相为史,以官为氏……正时春秋出一大贤人左丘明之祖,流宗传籍代数,到汉征绞国事,流传籍记,在先祖往川江西住传难實或祖或氏……始晓。

二、 左姓的郡望堂号

战国时,左姓人多居于河南、山东一带。

两汉时,江苏、安徽也出现了左姓大族。

隋唐时,四川左姓发展很快,宋代以后,两广等地出现了左姓望族。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南渡后废,其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山东东明一带。

【堂号】

"传经堂":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了传《春秋》作了《左传》,详细解释了《春秋》的内容。

"高义堂":春秋时候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到楚国去谋事,途遇大雪,天寒食绝。

伯桃把自己的衣服、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让他一人到楚国去,免得二人都冻饿而死。

伯桃自己则钻到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冻饿而死。

羊角哀在楚国得官后,回到那棵柳树下劈开树干,重新礼葬了左伯桃。

三、 姓左的历史名人

左慈:庐江人,东汉末方士。

据传有神道,并在曹cao面前表演过。

葛洪称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师

左君弼: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

曾盘据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行省首领。

后入明朝,大将。

左鼎: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

进士出身。

授御史,巡抚山西。

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

以善写奏章著称,有左鼎手之誉。

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左光斗:(1575—1625),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横埠镇忠毅村人。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

万历四十七年,光斗任左佥都御史时,巡视京城,目睹豪绅恶吏罪恶活动,非常气愤,一举缴获伪印70多枚,拘捕伪官100多人,纲纪一振,贪官恶吏畏惧敛迹。

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光斗领直隶屯田事,见京城东南“荒原一望,率数千里,高处为茂草,洼者为沮洳”。

他经过周密考察,向朝庭廷呈交了《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之疏文,主张北方效仿南方,兴修水利,种植水稻。

并提出“三因”(一因天时、二因地利、三因人情)、“十四议”(一议浚川、二议疏渠、三议引流、四议设坝、五议建闸、六议设陂、七议相比、八议筑池、九议招徕、十议力田之科、十一议募富开爵、十二议择人、十三议择将、十四议兵屯)。

奏章获得皇帝赞赏,下旨推行。

朝廷委派通判卢象观主持水利,开恳农田。

光斗还亲巡阡陌,督促官吏从事农垦,广招南方农民到北方传授种植桑麻等技术;他又向朝廷启奏:今后朝廷考核官吏政绩,应当侧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如果荒废农田,即使其他方面可观,也只能列为下等。

由于光斗 的倡导和躬亲力行,使幅员辽阔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变成米粮仓。

光斗知人善用,曾竭力举荐史可法。

并为重振朝纲,同魏忠贤等作生死斗争。

光斗曾疏列魏忠贤32条当斩的罪状,不料魏忠贤先发制人,诬光斗受贿银2万两,并假传圣旨,将其逮捕,直接关进监狱。

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光斗于狱中被摧残致死,时年51岁。

思宗即位,追赠为右副都御史,赐国礼祭葬,赠太子少保,谥“忠毅”,奉祀乡贤祠。

后人在县城建“左忠毅公祠”,以褒扬其一生正气和业绩。

光斗一生好学,少时爱读书节义传记,后来精研程朱理学,著有《易学》、《左光斗奏疏》。

左懋第:(1601一1645),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人,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人称“明末文天祥”。

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左懋第乡试中山东第二名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陕西韩城县令、户部兵科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太常侍正卿、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诸府,督师经理河北军务。

封光禄大夫,赠礼部尚书。

韩城有苏武墓,任韩城县令的左懋第从苏武身上学到了作人气节,保持了难得的一种骨鲠之臣的正气。

知韩七年,以出色的政绩擢升为户科给事中,尖锐指斥民穷、兵弱、臣工推委、国计虛耗四弊,上书奏请纳監、广开财源,行平仓法、监法及减轻赋税,输粟边塞、以充军粮。

北京明王朝被推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为求得偏安,准备向入关的清廷割地求和,派左懋第担任使臣。

富有民族气节的左懋第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不甘屈膝苟生,请求另择合适人选。

遭朝廷拒绝后,左懋第迫于君命,只得屈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

临行前力主加强战备,他愤慨上书以为辞行道:“望陛下时时以先帝之仇、北都之恥为念,更望严谕诸臣,勿以北行为和议必成,勿以和成为足恃。

夫能渡河而战,始能画江而安”。

1644年7月,左懋第到达北京,受到清廷的冷遇,谈判中据理力争,与清廷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始终保持了凜然民族气节。

后离京南回,清廷中途变卦将左追回,关押在太医院,派200名士兵严加看守。

左懋第题字門上:“生为大明忠臣,死为大明忠鬼”,泰然面对种种威胁利诱。

见劝降不成,清廷将左严刑拷打后关入水牢。

顺治2年(1645年)6月,摄政王多尔衮出面审讯左懋第,曰:“今日降,今日富贵矣。

”左仍严厉斥责,坚贞不屈,遂被押往菜市口,左面南朝拜,从容就义,时闰月六月二十日。

后清廷谥号忠贞。

清山东巡抚下令在莱阳建左公祠以纪念。

著有《左忠贞公集》、《萝石山房文钞》、《梅花屋诗稿》等。

左良玉:字崑山,明末临清人,早年在辽东与清军作战,以骁勇善左右射,为侯恂所识拔。

后拥兵多至80万,驻武昌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作战多年,为明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部队之一。

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李自成大败于朱仙镇。

崇祯十七年封宁南伯。

福王立于南京,又进封宁南候。

后起兵讨马士英,清顺治二年(1645年),军至九江,病死,终年46岁。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寸,湖南湘阴人,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代表人物。

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

初任浙江巡抚。

勾结法国军队镇压太平军。

同治三年(1864年)升任闽浙总督,同治五年在福州创立福建船政局,成为当时最大的造船厂。

同年调任陕甘总督,先后镇压了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

光绪元年(1875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次年率大军入疆,先后收复天山北路、南路,并准备收复伊犁地区,遏止了英、俄对新疆的侵略。

光绪三年在兰州筹设织呢局。

光绪七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

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出兵抗法。

光绪十一年(1885年)病逝,终年73岁。

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清末将领。

甲午战争时,以总兵之职率军赴朝鲜平壤拒日。

督军浴血奋战,亲手燃放大炮。

后中炮阵亡。

左权:(1905-1942), 1905年3月13日生于湖南醴陵 黄茅岭,读中学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4年 3月入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曾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

1925年 2月加入中国***。

12 月到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0年回 国后到中央苏区,在闽西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校长、新 十二军军长。

1931年 5月调任第一方面军总前委参谋处处长。

1932 年 1月任第五军团第十五军政委、军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

6月, 受诬陷,被降职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教官,并受留 党察看八个月的错误处分。

1933年 12月任第一军团参谋长,参与指 挥第一军团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的多次战斗。

到陕北后 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

1936年 5月任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 西征,11月与聂荣臻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 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他善于 把握全局,考虑问题周密。

1938年 4月,参与指挥晋东南反“九路 围攻”。

12月,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主持召开参谋长会议, 制订司令部工作条例,健全司令部的机构和工作制度。

1940中 2月, 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3月指挥所部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 队的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

8月至 10月,与彭德怀指挥 百团大战,并为这一战役命名。

1941年 11月,指挥总部特务团进行 黄崖洞保卫战,歼灭日军八百余人。

12月就留党察看问题向中共中 央写信申诉。

1942年 5月,日军对太行区进行“铁壁合围”,25日,他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时,不幸牺牲。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他,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在邯郸除建有左权陵墓外还建有左权纪念馆。

他学识渊博,善于总结作战经验,在军事理论方面论著颇丰,多有建树,发表《论坚持华北抗战》等文四十余篇。

他还和刘伯承合译《苏联工农红军新的步兵战斗条令》。


百家姓中有汤这个姓氏吗?汤姓得姓始祖历史

百家姓中有汤这个姓氏吗?汤姓得姓始祖历史。

百家姓的起源,有的和祖先的身份有关,有的和祖先所在的地域有关,比如远古贵族昆吾,因为封在苏城为首领,就以地名为姓,这就是苏姓的由来。

更多百家姓文化,请关注华易网。

百家姓中有汤这个姓氏吗?汤姓,中华姓氏之一,系承于商汤。

在新百家姓排名:第101位,在旧百家姓排名:第72位。

汤姓得姓始祖历史商汤。

商汤是夏朝末年商部落首领,又称成汤,任夏朝方伯一职,专管征伐之事。

时夏朝末代国君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商汤于是有意取而代之。

他首先与另一强大部落有莘氏结盟,娶其族女为妻,任用贤人伊尹辅佐自己,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拥护,以致于周围诸多小国家也慕名归附,势力迅速强大起来,后终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西南),建商朝,都亳(今河南省商丘)。

其子孙后代为纪念这位开国君主,遂以其名讳为氏,称为汤姓,商汤由此被奉为汤姓得姓始祖。

.bazi_form {margin-bottom: 10px;} .bazi_form .title {background-image: url(//static.k366.com/static/common/payform/img/form_title3.png); background-repeat: repeat-x;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center; background-size: auto 23px; margin-top: 10px;} .bazi_form .title .m {width: 171px; background-image: url(//static.k366.com/static/common/payform/img/form_title_m3.pn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center; background-size: auto 23px; text-align: center; color: #f60; font-size: 18px; margin: 0 auto;} .public_form_wrap .left {width:22%;} .bazi_form .form-btn { width: 90%; margin: 10px auto 0;} .bazi_form .form-btn .ui-btn { width: 46%; display: block; padding: 8px 0; font-size: 16px; text-align: center; border: 0; border-radius: 5px; white-space: nowrap; text-overflow: ellipsis; overflow: hidden; } .bazi_form .form-btn .ui-bg { color: #fff; border: solid 1px #da7c0c; background: #f78d1d; background: -webkit-gradient(linear, left top, left bottom, from(#faa51a), to(#f47a20)); bac kground: -moz-linear-gradient(top, #faa51a, #f47a20); } .bazi_form .form-btn .left { float: left } .bazi_form .form-btn .right { float: right }

汤姓的来源 姓汤的名人

汤 一、汤姓的来源 汤氏系出子姓有二,其始祖均为成汤。

1、成汤,帝喾(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名天乙。

他在夏朝末年一举成为商族的首领,由于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得拥护,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

他本居于毫,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

夏末时,帝桀为君,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他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

于是开始实行灭夏的计划。

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国葛国,接着不久,经过11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国家豕韦、顾、昆吾,之后再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棗商朝,定都于毫。

由于他能够,死后被谥为成汤。

其后子孙中有一支以谥号命氏,成为汤氏。

是为河南汤氏。

2、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

传至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曰昌,昌生隆,改姓子,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祸及,于是又改子姓为汤姓。

二、汤姓的迁徙分布 因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的发祥地应该是今河南省境。

商朝自商汤至纣王亡国,其国都先后有7次迁徙,即商汤时定都毫(今河南商丘县北);至仲丁时,迁都于嚣(今河南荥泽县西南);河禀甲时,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县西);祖乙初时,迁都于耿(今山西河津县南);后再迁都于邢(今河北邢县);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偃师县西),改国号殷,称为殷商;到武乙时,再迁都到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直到纣亡。

因此汤氏再商代就遍布于全国各地,但至秦汉之际,汤姓却主要以古时的中山河范阳两郡所辖之境为其繁衍中心。

所以现在全国各地的汤姓人家,应该大多来自此地。

汉文帝时,汤隆的玄孙汤得新自开封迁至晋陵(今江苏常州),其子汤璋又徙居交趾(治所再今越南河内市西北)。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有汤姓将佐自光州固始(今属河南)随从前往,在福建定居。

宋代,汤氏主要分布于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省。

宋时有秋浦(今安徽贵池)人殷崇义因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得名讳,改姓名为汤悦。

明代,汤氏有迁入今广东、广西者。

从清康熙时开始,广东汤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以后再尤台湾迁巴西、日本、毛里求斯、印尼、新加坡、泰国、帝汶、澳洲等地。

三、汤姓的郡望堂号 【郡望】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景帝改为国,治卢奴(今河北定县)。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

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县)。

四、姓汤的历史名人 汤显祖:明朝戏曲家、文学家。

因触怒权贵,被劾归里。

之后居家二十余年,精心研究词曲,专事著述,写成《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汤 和:明代初年开国功臣。

因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被授封信国公。

明太祖朱元璋谋解诸将领兵权时,首先上书归返故乡。

汤贻汾:清代著名画家。

擅画山水,笔致秀逸,兼工草书和诗,与戴熙并称撎来鲾。

汤 厘:元代理论家。

精通古代文物和书画鉴赏,著有《画鉴》1卷。

汤世澍:清代诗书画家。

国子监生,写生鲜丽,为近世江南赋色家一大宗。

书学米芾。

汤克宽:明朝抗倭名将。

曾屡败倭寇于温州、奉化、宁海、宝山、苏州、松江、海丰,后为广东总兵。

汤天池:铁画家(铁画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

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

相传,他受邻居萧云从的影响比较大,是铁画的创始人。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