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8日,MH370航班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途中失联,239人至今下落不明,其中有154名中国人,让失联家属痛苦了10年。
这期间马航因为技术性破产和重组,官方搜索工作中断,但是家属们一直没有放弃。
笔者就注意到,有家属在网上发帖表示,“在人和飞机没有定论的情况下,马航让我签免责领钱我是坚决不同意的!赔偿可以要,但不能免责!不追究这个事绝对不行。
”
2014年3月8日,一架波音客机从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到了越南的上空,离北京的距离越来越近,此时突然和马来西亚的雷达失去了联系,在失去联系之前,飞机经过了复杂的机动行为,似乎是有计划地避开雷达监测,并以不断变动的高度和速度继续飞行,从此这架飞机的去向永远成了谜。
十年间,马航MH370失联令人痛心,154位中国乘客下落不明。
即使科技飞速发展,卫星能够发现地球表面的细微变化,却仍无法定位一架消失的飞机,这无疑给许多家庭带来无尽的苦恼。
即使美国的GPS技术再先进,也无法解释为何搜索不到失联的MH370。
在MH370事发后,我国已积极开展北斗定位系统的开发与国产大型客机研制工作。
关于该事件的原因,民间研究者普遍猜测此次事件与美国有关。
基于2014年美国信息技术实力,一架庞大飞机的消失必然有迹可循。
虽然美国方面未能找到失踪飞机,但是制作了一部三集的纪录片——《MH370消失的航班》,时长达到了三小时以上,试图还原自MH370失踪以来的整个事件过程。
美方认为,此事可能是由俄罗斯间谍完成的,包括机组成员在内,这些机组人员与俄罗斯毫无利益关系,因此不存在作案动机。
此外,假设此事为俄罗斯所为,那么凭借美国先进的飞机后台控制能力,飞机不论坠毁在哪儿,都会立即被发现,然而目前尚未发现任何线索,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制造飞机的厂家清除了所有相关信息。
诸如此类的推断和分析,从未中断,无论是阴谋论还是博眼球的说法,都在刺痛家属们悲伤的心灵,因为无法判断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相!
为了寻求真相,美籍乘客家属将诉讼递交各地法庭,然而只能面对跨度更大的马来西亚案子。
然而,底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北京法院开启了对此事件的审理程序。
对于失联者家属而言,这无疑是喜忧参半的消息。
经过漫长的等待,现在迫切需要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务。
人们密切关注的是为何此案审理仅仅进行了如此缓慢?综合各方说法,如下几点可能揭示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该案极为特别,基本以调解和持续的庭前调查为主导。
从起因来看,MH370的消失已属罕见,关联方包括马航、新马航、波音公司、发动机制造企业乃至保险公司等,由此引发了多方诉讼。
其次,家属们强调“找人”为首要任务,赔偿仅为伴随要求。
虽为索偿之诉,但更重要的是寻找失踪亲人的线索,以便早日揭晓事故原因。
至于赔偿,他们期望设立基金,以期家属能监管搜寻工作。
最后,马航已发生剧变,被称为“旧马航技术性破财”。
自2015年初期公布当事人全部离世的消息以来,马来西亚政府改变相关法规,使马航历经危机,最终化为"新马航"。
根据修订的第765号法案,新马航无需抵御旧马航的责任。
然而,这份消息一直保密至同年9月,当“新马航(MAB)”正式形成后,马来西亚方才向各国外交表明,两家马航间无债无责。
本质上,旧马航精减近六千员工,转型为之。
2017年,中国法院接受马航MH370公诉案件,新马航代表辩称"无债(医务人员传染病)、无冤",中方惊讶且愤慨。
历经艰辛,马航MH370事件在11月27日正式开庭。
据了解,共有40多名乘客的家属提起了诉讼,案件将于10天内在北京朝阳法院分别开庭审理,虽然每个家庭的诉求不同,但是主要方向还是“找人”。
这次系列案件庭审各不相同,但是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被告若无其事,只说了一句“同意使用中国法律。
”
家属们的不放弃,加上中方对马方持续的要求,是这次重启搜索的重要条件之一。
另外,马航6年前的最终调查报告,终结了所有的调查工作,但是其中一句话耐人寻味——马来西亚说“不排除人为因素的可能”。
马航MH370失联将满十年,中国失联家属再赴马来西亚,据称:马方主动提出召开发布会或有重大事项发布。
果不其然,“航空史上最大的谜团”又迎来了新的转机。
第一,家属们积极参加十周年活动,体现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
第二,家属给马来西亚总理写了一封信,表达了申请自担风险悬赏搜索的意愿;
第三,有名叫美国“海洋无限”海底勘探公司的研究团队称:马航MH370并非“自由落体”坠海,或在控制下迫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纪念MH370航班失联10周年的活动上表示,如果有新公司提出可行的建议或可靠的线索,马来西亚将考虑重启对MH370航班的搜索工作。
这表明尽管过去10年里的搜索工作均未能发现飞机的任何踪迹,但马来西亚政府仍然没有放弃寻找该航班的决心,甚至已经为重新搜索做好了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中还展出了3块来自MH370航班的残骸。
这些残骸为未来的搜索工作提供了可能的方向和线索。
2017年和2018年的搜索工作虽未成功,但此番新动向也说明了对MH370航班的搜索可能会取得新的突破。
“海洋无限”也表示可能会运用新技术进行搜索,这为重新搜索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无论是新线索、新技术还是马来西亚政府的新决定,都有可能为这一航班失联事件的真相带来新的转机。
尤其是“海洋无限”的研究很有开创性,两名研究人员(帕特里克·布莱利、让·吕克·马尔尚)在接受“红星新闻”专访时表示:他们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未经搜索的坠机区域,认为飞机在“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控制下落入该区域,这与先前普遍接受的“自由落体”坠海假设不同。
具体的细节咱们先不讨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红星新闻”的专题报道:《“预计最快10天找到马航MH370”:新研究指向未经搜索的区域,认为飞机“在精确控制下水上迫降”》。
结合现在的情况,咱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些事情:
第一,马航MH370的真相其实已经清晰,只不过因为大国博弈的原因,一直被隐藏,有些网络传言称是美国制造了这一切,或许是选项之一;
第二,马航MH370可能是人为制造的事件,10年后一些压力降低,等到揭开谜底的时间了,尤其是美国霸权主义衰落的间隙。
总之,关于马航MH370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也许真的找到真相,让家属早日从悲伤中缓解过来。
我们也想,那辆停在首都机场10年的红色雷克萨斯LS能等来它的主人最准确的消息。
#马航MH370乘客家属发声##马来西亚:尽快重启马航MH370搜索#
此展是2024国际工艺美术教育院长论坛暨亚洲漆艺交流项目之一,展出马来西亚著名华裔作家、画家朵拉精心创作的南洋风水墨画作品。
朵拉本名林月丝,195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福建籍华侨华人最聚集的槟城。
在文学领域,她著有52部个人作品集,荣获国内外文学奖60余项,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并收入多地教材;在绘画领域,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水墨画创作,被称为融合马中文化的“南洋风水墨画”,已举办26次个人画展。
11月20日,“听香·廿七——朵拉南洋风水墨画展”在位于福建福州的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开幕。
朱婷 摄 “我常常说,中文写作和水墨绘画是我的精神故乡。
”朵拉说,她已是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祖父从福建泉州惠安县赴马来西亚槟城谋生,而她之所以还会说中国话、能用中文写作,要感谢父亲把她送去华文小学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
从中文写作到绘画,也受到父亲的影响。
画展上,槟城的日光、维港的海风、榕城的葳蕤在纸端一一展现。
朵拉第一次走出马来西亚,回到中国办画展,就是在福建福州,今天第二十七场画展又回到福州,她觉得意义非凡。
“我曾在三坊七巷住,清早和晚上任我走来走去,看到很多三角梅。
我把三角梅画了,而背景画上了南洋色彩、娘惹色彩。
”朵拉说,希望她画中的花开成人们心中的花。
记者了解到,此次画展将持续至12月1日,不仅面向闽江学院师生开放,也欢迎市民免费参观。
画展还特别设置了通识教育与美育大讲堂和文化沙龙,邀请朵拉深入解读南洋风水墨画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完)
这两项新法的核心在于试图从法理上重新定义菲律宾在南海的管辖范围,进而对南海岛礁的主权声索提出挑战。
菲律宾的这一举措被视为试图改变南海现状,强化其在区域内的战略影响力。
在新法的框架下,菲律宾政府妄图将部分南海岛礁直接纳入其管辖范围,并通过派出海警船和海军舰队在所谓的专属经济区内巡航来实现其领土主张。
菲律宾政府的这一行为不仅侵犯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也引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响。
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示,菲律宾的这一新法严重侵犯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方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
面对菲律宾的挑衅行为,中方迅速做出了坚决回应。
中国外交部表态,强调菲律宾的“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不能改变中国对南海岛礁拥有的无可争议的主权。
中方的这一立场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支持。
中国国防部明确指出,中方敦促菲律宾即刻终止任何可能加剧争议、使局势更为复杂的单方面行动,并着重强调,中国军队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反击任何侵犯与挑衅行为,以确保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受侵害。
同时,中国海警在黄岩岛周边海域持续进行的例行巡逻,彰显了中国对该地区岛礁的实际掌控力。
在此背景下,马来西亚也表达了对菲律宾新法的关切。
马来西亚政府认为,菲律宾的做法已经越过了马来西亚基于国际法制定的1979年新地图边界线,并就此向菲律宾发出了抗议照会。
这一系列的反应表明,菲律宾的行为已经引发了南海区域的紧张局势,对区域和平稳定构成了威胁。
菲律宾推出“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的策略背后,显露出其在南海地区扩张影响力和增强主权声索的企图。
菲律宾政府似乎试图借助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支持,通过法律手段为其在南海的行动提供依据,并试图在国际社会中占据道德高地。
然而,这一行为不仅激化了南海争议,更有可能将区域局势推向一个更加紧张和不确定的方向。
面对菲律宾的挑战,中国政府和军方已经明确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方的表态和行动展现了对南海岛礁主权的坚定决心,同时也对菲律宾的行为提出了严正警告。
在此情况下,南海地区的军事和安全形势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动,中方有可能采取更多措施来加强对争议海域的控制。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等其他南海周边国家也对菲律宾的行为表示了担忧和反对。
马来西亚政府的抗议照会表明了其对菲律宾越界行为的不满,也反映出南海争议的复杂性和多方利益的交织。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海局势可能会进入一个混合战的状态,各方势力的博弈将更加激烈。
南海争议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多方声索和地缘政治的纠葛上,还涉及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
争议区域涉及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多个主权国家,每个国家都基于自身的历史、法律和国家利益提出主权声索。
此外,南海地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点,是重要的国际海上通道,对于区域乃至全球的贸易和能源运输具有关键意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