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的一个晚上,鄱阳湖的风波颇大。
日本籍的“神户丸号”运输舰正满载金银财宝驶向上海,这些黄金白银还有新鲜的水果都是从中国沦陷区搜刮来的。
船上的水手们正得意,脑海中充满回国后衣食无忧的幻想。
唯独船长关圣三郎心中隐隐提醒自己要警惕这片波涛汹涌的水域。
但他终究轻敌了——饱读诗书的他深知鄱阳湖附近的老爷庙是中国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没想到这个温文的地方会出现风暴。
他的警觉还是来晚了。
在船只驶过老爷庙中心地带时,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顿时掀翻了“神户丸号”。
关船长眼睁睁看着同伴和金银宝藏没入汹涌的湖水,而自己也随即撞到船舷,陷入了黑暗。
第二天清晨,一行打捞的日本潜水队来到事故现场,他们携带的装备可以在100米水下坚持三小时工作。
然而在30米时,其中一员鹿野坚二突然疯狂大叫,用日语胡乱喊着“怪物”之类的话。
等其他人把他拉上来时,只见他面无血色,死死抱着自己的头,再也没法下水捞寻。
这惊恐的模样令人十分不安。
打捞队只好空手而返。
至此,“神户丸号”的金银财宝和200多名乘员就这么神秘失踪了。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老爷庙水域的失踪之谜,还远远没有结束。
“神户丸号”的失踪,只是打开了鄱阳湖老爷庙水域这个大浴场的帷幕。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里就时常发生让人匪夷所思的船难。
1956年冬,江西一艘载有大米的货轮经过老爷庙中心地带时,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倾覆。
值船的老李跟同伴在冰冷的湖水中挣扎,奋力向岸边游去。
在快要体力不支时,老李眼尖瞥见一块漂浮的木板,两人侥幸爬上木板得以幸存。
他们在回忆当时情况时,愈发觉得匪夷所思。
“我这几十年在鄱阳湖也不是没遇过风浪,但这次实在太怪了,天空中分明没什么风。
”老李这样说道。
而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老爷庙水域不断上演着失踪船只的传奇。
据统计,仅1985年的一年时间,就有多达17艘不同吨位的渔船和运输船在这里莫名其妙地“人间蒸发”。
最诡异的一次是在1985年6月2日。
那一天天朗气清,桨帆船老楚开往九江采购货物,机动渔船小红也在老爷庙一带海域捕鱼。
两个船主本想顺路打个招呼,谁知道这一别就是永诀。
等到6月3日天明时,搜索船只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老楚和小红的半点影子,仿佛他们从来未曾出现过一样。
老爷庙水域频发的船难,在当地居民中间酝酿出了各种奇闻异事。
有目击者声称,曾在半夜看到湖面上空出现一个巨大发光的圆盘,照得四周明如白昼。
这个“飞碟”就这么悬停了十几分钟后,突然间向下落去,消失在波光粼粼的湖面。
这一说法为老爷庙的传奇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邻近村落的渔民老刘,更是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看到过水底的怪物。
“它浑身透明,但个头比楼房还大,眼睛是血红色的两盏灯。
还长着一条能扫倒树林的大尾巴。
” 老刘这样描述着,声音因恐惧微微发抖。
根据老刘的描绘,村民们自发策划了一次捕捉“湖怪”的行动。
他们打算在月黑风高之夜,席绕老爷庙一带布下天罗地网。
村里唯一的一个大网,加上三四条小渔网,绑在十条小船上。
这天村民们持钢叉、菜刀、铁棍等家伙助威,在老刘指引下划向“湖怪”出现的水域中心。
然而那一夜他们等啊等,连个水花影子都没有。
第二天黎明时分,天边传来轰隆隆的雷声。
邻村的钱大爷赶来,神色慌张地说自己的儿子夜里出海打渔至今未归。
老爷庙水域频发的失踪事件,令当地居民同样深感疑惑和不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渐渐意识到这背后并非像传说中那样有灵异的因素,应该有科学的解释。
2014年春天,一个由地质、水文等领域专家组成的科考队来到鄱阳湖展开调查取证工作。
他们打算弄清这个区域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否与频发的极端天气有关。
考察队首先发现,老爷庙正处在鄱阳湖的一个狭窄风口,像一个大喇叭口一样。
来自北方的空气流经过这里时,会加速流动并激起大浪。
专家们推测,这可能就是造成船难的罪魁祸首。
为了验证推论,考察队决定亲身进行一次模拟测试。
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坐橡皮艇进入老爷庙水域中心,另一组则在岸上监测天气变化。
果然,就在他们刚刚划出两百米时,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了下来,狂风大作,浪头一个接一个打着转儿向橡皮艇袭来。
艇上的记录员手忙脚乱地记录数据,其他人则奋力撑向岸边。
“风浪来得这样突然,我们都险些招架不住。
”回到岸上,实地组长王教授擦着脸上的水珠说道。
通过这次模拟实验,专家组证实了老爷庙水域的极端天气是造成诸多船难的最主要原因。
失踪事件背后的迷雾终于被科学之光照亮。
尽管科学家们已经给出了鄱阳湖老爷庙水域频发船难的合理解释,但仍有一个疑问萦绕在人们心头:沉入水中的船只都去了哪里,为什么很少发现残骸?
通过对水文和地理资料的考证,专家组发现这一区域水下存在强烈的泥沙运动。
当遇难船只下沉后,很容易就被快速流动的沙泥掩埋,或拆解成碎片四散分布,所以残骸是很难被发现的。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专家们对老爷庙周边湖底沉积物的取样分析表明,每年约有2-5厘米的沉积物积累。
根据这个速率计算,10年时间就可能掩埋2米深。
考虑到老爷庙水域的船难有70年历史,其中的部分沉船想必已经深埋湖底数米甚至更深了。
“我们用声纳设备探测到的确有一些异常特征块,可能就是埋藏的船体残骸。
只是经过漫长的水流侵蚀,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来的形状。
” 水下考古专家如是说。
这样看来,沉船下落不明也就水落石出了——它们都长眠在浩瀚的湖底深处。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多年来所发生的传奇失踪事件,其实都可以用科学的视角得以完满解释。
它们并不是像传说中那样超自然的现象,而是一系列巧合所导致的事故。
地质和水文专家们通过对地形地貌的深入调查,证实这里复杂的地势使得极端恶劣天气出现的概率大为提高。
遇到这类突发风浪,即使是长年出海的渔民也难以招架,更何况内河运输或采购的小船。
可以这么说,鄱阳湖老爷庙一带出现的风暴就像隐形的死神镰刀,不经意间收割掉了无数条鲜活的生命。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得知“神户丸号”和其他隐姓埋名的沉船乘组的最后命运。
他们由于种种原因遇难,尸骨无存,躺在浩渺的湖底沉睡,正如老楚和小红那样,永远地离开了世人的视野。
时至今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天气预报也已较为精准可靠,再遇极端情况船只也有充裕的判断时间提前离开危险区域。
可以预见,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的失踪事件,将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成为逐渐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传奇故事。
原先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洞庭湖,近几年才被鄱阳湖赶超。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南昌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赣鄱大地大地母亲湖;也是中国候鸟的重要过冬栖息地。
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
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其余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
汇集赣江、修河、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
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
鄱阳湖也是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鄱阳湖也是江西省著名的旅游景点。
鄱阳湖是季节性很强的湖泊,,主汛期时最大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旱季最小时不到2000平方公里。
如果江西在湖口建一个大坝,可以调节鄱阳湖水位,平均应在5千平方公里以上。
鄱阳湖水系占长江水体总量15%以上,鄱阳湖内五大干流的径流量任一条均超过绝大多数大江大河。
江西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可达2000亳米,北方的同志你们可能无感。
如果你们在主汛期在江西居住一个月,你们就不会有兴凯湖面积比鄱阳湖大的疑问了。
本来在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我们曾拥有一个比鄱阳湖更大的天然淡水湖。
这就是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部的兴凯湖。
那么兴凯湖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呢??本来兴凯湖分为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部分。
气候严寒的东北全年温差变化较南方小,所以兴凯湖的面积季节性变化相比鄱阳湖要小得多:大兴凯湖在一般平水位状态下南北长达100多公里,东西宽达60多公里,面积4380平方公里;小兴凯湖在一般平水位状态下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4.5公里,面积176平方公里。
正常状态下的兴凯湖总面积4556平方公里,这比鄱阳湖最大面积还大431平方公里,比正常状态下的鄱阳湖面积大1406平方公里。
即使单纯只算当作兴凯湖主体部分的大兴凯湖面积也比鄱阳湖最大面积还大255平方公里,比正常状态下的鄱阳湖面积大1230平方公里。
那么既然兴凯湖比鄱阳湖大出这么多,可为何我们的地理教科书上还言之凿凿声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呢??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部的中俄边境上。
如果算整体它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也是第一大淡水湖,比鄱阳湖大。
然而目前我国仅控制兴凯湖面积的28%,另外72%被俄罗斯控制,所以这样算起来我国境内的兴凯湖面积大约只有1275.68平方公里,比平水位状态下的鄱阳湖要小1874.32平方公里,鄱阳湖也就自然成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了。
湖泊在我国的大地上星罗棋布,,多的不可枚举,有的幽静、有的深邃、有的旖旎,让多少的文人骚客吟咏。
那在中国众多的湖泊中,你知道中国最著名的湖泊有哪些吗?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著名的十大湖泊,让我们详细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著名的十大湖泊1、青海湖位于青海高原的东北部,[bai]西宁市的西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平均深约21米多,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湖中有5个小岛,区别为鸟岛、海心山、海西山、沙岛、三块石。
2、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为长江流域主要的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水湖泊。
湖水面积,最大面积4000余平方公里,最小面积为500平方公里。
最高水位约20米,最低水位约12米。
最大容积约260亿立方米,最小容积9亿立方米。
湖体南北长173公里,东西平均宽16.9公里,最宽74公里,最窄3公里,湖岸线长约1200公里。
湖体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
3、镜泊湖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境西南部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距宁安市50公里,海拔 351米。
湖水深度平均为40米,蓄水量16.25 亿立方米。
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水位而形成了90多平方公里的镜泊湖。
镜泊湖瀑布从断层峭壁上飞泻而下,在丰水期时形成宽达二三百米、落差二十多米的大瀑布。
关键字:景点湖泊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