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兵马俑考古发掘 破解一个千古之谜:难怪司马迁说秦陵被项羽盗过

时间:2023-07-2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大家都知道古代盛行厚葬之风,尽管后来提倡薄葬,但把生前用品带入地下成为统治阶级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事死如事生。

于是,当无数珍贵陪葬品被发掘出来,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

然而,厚葬之风也带来了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战火纷飞的时代,盗墓现象层出不穷。

所以,古代统治阶级想尽办法设计墓地防盗措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比如唐朝皇帝除了乾陵坚不可摧外,其余都被温韬盗掘。

问题来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墓有没有被盗呢?很肯定地告诉大家,没有!2002年,作为国家863计划”之一的高科技物探项目,专家对秦皇陵地宫进行了探测。

根据当时的报道显示,这次探测主要采用遥感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不会对秦皇陵地宫产生了损害。

物探表明,地宫保存完整,没有盗掘现象,而且封土堆下墓室周围存在着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

那么,为何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秦皇陵被盗掘?司马迁撰写的《高祖本纪》中,刘邦给项羽列举了十条罪行,其中第四条写道,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

当然,刘邦说项羽盗掘了秦皇陵,很可能是出于政治宣传需要。

不过,从刘邦给项羽罗列的十大罪状来看,其他九大罪行都熟悉,他显然没有必要捏造一条。

汉朝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刘向传》中也写道,项羽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再后来,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更是指出,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

关东盗贼销椁取铜。

”可见刘邦说项羽盗掘了秦皇陵并不是空穴来风,可物探表明秦皇陵地宫又保存完好,这不是矛盾嘛。

2012年人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当年6月19日,秦皇陵兵马俑发掘考古队正式向外界公布了第三次发掘工作成果。

经过三年多的坚固发掘,出土了大量陶俑、珍贵器物。

在俑坑里,考古专家发现了大量火烧、水淹的痕迹,而且还在兵马俑身上发现了大量钩斫、砍杀的痕迹。

专家推断这些痕迹都是项羽指挥军队刻意破坏的。

笔者认为这一推断符合历史,项羽入关后对秦皇陵地面建筑和财宝进行了大肆抢夺,并放火烧掉了地面建筑。

但是秦皇陵地宫修建的很深,入口又是一个谜,项羽没能找到地宫入口所在。

兵马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凡是在甬道和过洞附近的俑均被烧坏,严重变形变色,有的甚至都被烧化,且这一地区的棚木灰都为白色,可见温度很高。

被大火烧毁的兵马俑主要分布在甬道等通风处,这说明当时这里火势最大。

也进一步说明,项羽确实对兵马俑进行了刻意的破坏。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水经注》、《汉书·刘向传》

1996年,中德两国联手探索秦始皇陵,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1996年,中德两国联手开展一项考古行动——探索秦始皇陵! 这次考古行动,可以说是有备而来。

德国携带先进的核磁扫描遥感技术,能探测到地下几十米的情况,中国也做好了包括物资、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就等着一探究竟。

考古行动如约展开,当专家们探测之后,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首先就是地宫。

秦始皇陵的地宫呈现一种倒金字塔型,共有9层,每层都有台阶相连。

不管是数字9还是台阶、造型,都深深地体现了古代帝王对权力、礼仪的重视。

地宫从上往下逐渐收窄,不仅巧妙的利用了地下空间,也是秦始皇对权力集中于自己一人的安排,还有那打不破的统治秩序。

地宫内部还划分了区域,有举行仪式的大殿,存放珍宝的密室,还有供人居住的寝殿。

在装饰上也极为考究,显得整个地宫富丽堂皇。

一个地宫就有这么多的惊喜,这让专家们十分高兴,于是就向着更隐秘的角落探测。

下一个目标就是秦始皇的墓室! 探测之前,专家们对墓室有一个心理预估,可当结果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彻底震惊了。

墓室规模十分巨大,东西达80米,南北宽50米,高15米,总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

这在以往的古代墓葬中是极其罕见的,不论是规模,还是面积,都足以令人震惊。

专家们通过遥感技术,发现在地宫内部有类似于山川河流的形状,这不禁让他们联想到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秦始皇陵存在代表大秦帝国的山川河流。

地宫的布局、规模、设计等,无一不让人惊叹。

更为巧妙是,古代工匠不仅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筑得极为精妙,还处处体现了秦始皇在地下世界的统治。

在主墓室探测完后,专家们不经意的在旁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陪葬坑。

陪葬坑非常大,有上万平方米,里面有车马、兵器等各种军械,还有制作极为精良的盔甲,让专家们十分惊叹。

盔甲数量很多,而且都很精良,显示出秦朝工匠高超的技艺,也是秦始皇展示军力的表现。

一件完整的盔甲需要600片左右的甲片,每一个甲片都要经过挑选、打磨等多种工序,做成一件盔甲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难以想象在当时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完成了这些盔甲。

从陪葬坑的军械也能看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因为他有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这是支撑他战胜其他国家的底气! 从地宫、墓室到陪葬坑,专家们彻底被秦始皇陵惊叹。

在探测结束后,专家们还是决定保留它原来的面貌,不去发掘。

不仅仅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还有秦始皇陵背后的秘密,一旦解开,或许难以保留。

我们在惊叹于秦始皇陵的宏伟壮观时,也应该想到古人在建造的时候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畏的心态去参观吧!

中国“龙”是否真实存在?这三个证据给出答案!绝不是空穴来风

‬前言 人们常常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是龙的传人”,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见过龙的样子,龙的形象一直都是老祖宗们所创造的,一直保存至今;中国龙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本文将会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去论述“中国龙”是否真实存在,本文内容有点长,请大家耐心看完! ‬01 史书的记载 龙作为一种非常神秘的动物,其历史非常悠久,几乎与中华文明同步发展,也就是说,龙的存在跟中华文明一样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甚至更久,而在中国古代的史书中,同样有记载关于“龙”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史书中关于“龙”的记载: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这部先秦时期的史书中提到了夏朝君主孔甲养龙的故事。

孔甲在位期间意外获得了两条龙,一雄一雌,但由于不会养龙,最终导致一条龙死亡。

另外一条龙则被刘累驯养,刘累也因此被赐姓御龙氏。

‬《史记》 《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荣誉。

在《史记》中也有关于孔甲养龙的记载,与《竹书纪年》非常相似,讲述了孔甲得到两条龙之后,因无法饲养而导致其中一条龙死亡的故事。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集合了地理、神话、民俗等内容的古籍,其中记载了许多奇异的生物,包括各种形态各异的龙。

‬《元史》 在《元史》中提到了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临胸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的记载。

‬其他史书 如《后汉书》、《五杂俎》、《述异记》等史书中也有关于龙的描述,涉及龙的形象、习性以及与人类的互动等方面。

‬史书记载的小结 这些史书中的记载反映了在古代“龙”可能真的存在,小编也认为龙是真的存在!尽管现代科学认为龙是神话传说中的生物,这些古代文献为我们了解古代人们对龙的认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仅仅是这一个论述也许并不能让大家信服,我们接着往下看! ‬02 现代考古发现 在现代的考古发现中,考古学家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中发现了一些与“龙”相关的遗迹,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考古发现: ‬查海遗址的石龙“中华第一龙” 1982年,考古学家在东北辽宁的查海遗址,考古家发现了一条石堆的真龙,这条石龙有19.7米长,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与后来的龙形象非常相似。

查海遗址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华第一龙”。

濮阳西水坡遗址的龙虎图案 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6500余年的龙虎图案,其中的“真龙”有1.7米长,还有人骑龙、人骑虎的图案,与传说中的黄帝骑龙而升天、颛顼乘龙而至四海相符。

焦墩遗址的卵石龙 ‬1993年,在湖北的焦墩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条卵石摆塑成的真龙,长约7米,龙首高昂,躯干横陈,扬角张口,腹下有足,背部有鳍,尾端上卷,鳞片层层,形态与后世的龙非常相似。

这一遗址距今6000余年。

贵州博物馆的“新中国龙”化石 贵州省出土的“新中国龙” ‬“新中国龙”化石是在1996年出土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的一件重要古生物化石。

后藏馆在贵州安顺市的兴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里,这条龙化石保存得相当完整,总长7.6米,龙头上还有一对醒目的“龙角”,活脱脱就是咱们传说中的神龙模样。

‬现代考古发现的小结 这些考古发现表明,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

这些考古证据也在挑战龙是虚构生物的观点。

可能大家还是不相信“龙”是真的存在,我们接着往下看! ‬现代信息的记载和网友们的分享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有极少的人见过龙,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怀疑龙是不是神话传说?而小编认为,“龙”并不是空凭而来,而是实打实的存在!请点击观看以下视频!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网友们看完视频纷纷发言 吉林‬的‬一位‬网友‬表示‬:他‬相信‬世界上‬真的‬有龙‬,我们的‬老祖宗‬不可能‬无缘无故‬把‬龙‬放在‬十二‬生肖‬之中‬ 山东‬的‬一位‬网友‬表示‬:龙‬是‬肯定‬存在‬的,全国‬的‬石刻‬、木‬雕‬、绘画‬、还有‬皇上‬的龙袍‬都‬有‬龙的‬形象‬,单凭‬想象‬是‬想‬不出来‬的 河北‬的‬一位‬网友‬表示‬:宁‬可‬相信‬龙的‬存在‬,不要‬不信‬,要‬尊重‬大自然‬ 甚至‬有位‬黑龙江‬的网友‬表示‬:他‬本人‬真‬见过‬龙‬,一条‬黑‬色‬,一条‬浅黄色‬ 而‬广东‬的一位‬网友‬表示‬:地球‬在‬宇宙‬面前‬是很‬渺小‬的,所‬有的‬生物‬都存在‬地球‬,那‬宇宙‬又‬算什么‬? ‬个人经历 在这里,要跟大家开个小差,小编也有听说过一些关于龙的故事,我还记得是在高中时期,在一个晚上的时候,我们一整个宿舍的人都睡不着,然后不知道是谁,提起了一嘴关于“龙”的话题,然后我们宿舍就有个人说,在他们村有几个老太婆在村口坐着聊天,然后突然有条蓝色的龙从水泥路面上窜出来,把一整条水泥路都给毁了,在当时只有几个老太婆看见,以至于并没有多少人相信她们,然后这个故事就在村子里传开,还是没有人相信;突然,有个舍友打断他的话,说是不是50块钱的蓝龙; 原本整个宿舍听着是津津有味的,一下子就哄堂大笑起来;这么多年过去,虽然小编并没有见过龙,但是我相信龙是真的存在! ‬写到最后 小编认为,世界上有些东西并不是科学能解释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尊重大自然就好! ‬对此,你有什么想要吐槽或者想要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哟,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