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罕见病例,在更多国家出现了!
继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报告发现猴痘确诊病例后,更多欧洲国家报告猴痘病例,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也有发现。
猴痘病毒。
图/央视新闻转自路透社
更多国家发现!
西班牙确认新增23例猴痘病例,累计确诊30例
据央视新闻最新报道,当地时间5月20日上午,西班牙卫生部表示,国家微生物学中心对23例疑似猴痘病例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这意味着该国累计猴痘病例已达30例,所有确诊病例均来自马德里大区。
马德里大区卫生当局的消息显示,
所有确诊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
当地媒体援引西班牙马德里地区卫生部门官员安东尼奥·萨帕特罗的话说:未来几天将出现更多病例。
”所有确诊病例病情不重,看起来与两条传播链有关。
德国:发现首例猴痘病例
据央视新闻报道,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微生物研究所20日称,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名患者感染了猴痘,这是德国证实的首例猴痘病例。
英国:再增两例猴痘病例
据央视新闻报道,英国卫生安全局18日发表公报说,该国再增两例人感染猴痘病例,目前已累计9例确诊。
世界卫生组织当晚表示,英国有可能出现更多猴痘病例。
该局首席医疗顾问称,结合欧洲其他国家的一些病例,可以确认该病毒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
意大利:发现首例猴痘病例
据央视新闻援引意大利安莎通讯社报道,意大利罗马专治传染病的斯帕兰扎尼医院19日报告一例猴痘确诊病例。
这是意大利今年报告的首例猴痘病例。
患者为男性,病情不重,目前住院隔离治疗,此前去过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医院方面还报告了两例猴痘疑似病例。
瑞典:报告一例猴痘确诊病例
据央视新闻援引法新社报道,瑞典公共卫生局19日发布声明,报告一例猴痘确诊病例。
患者来自斯德哥尔摩地区,病情不重,正接受治疗。
公共卫生局调查员、传染病医生克拉拉·松登说:我们尚不清楚他在哪里被传染,正在展开调查。
”
法国:巴黎大区发现一例猴痘疑似病例
据央视新闻报道,法国卫生部19日说,巴黎大区发现一例猴痘疑似病例。
法国国家卫生安全署在致医务人员的信中说,患者体温超过38摄氏度,身上有小疱疹,伴有不明原因的炎症。
比利时:报告一例猴痘病例
据央视新闻报道,德新社19日援引比利时弗拉芒广播电视台消息,比利时安特卫普热带医学学院当天报告一例猴痘病例。
患者病情不重,有关方面正在追踪密切接触者。
葡萄牙:确诊病例数已升至14例
葡萄牙继18日报告5例确诊病例后,截至19日确诊病例数已升至14例,主要来自里斯本地区。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发现一名猴痘病毒感染者
当地时间5月20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卫生部证实,一位从英国返回该州的人员感染了猴痘病毒,并表示在英国已有猴痘病毒传播的情况。
目前,该患者症状温和,已被隔离。
北美:美国报告今年首例,加拿大确认两例
在北美地区,美国18日报告了今年首例猴痘确诊病例,加拿大次日报告两例确诊病例。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PHAC)当地时间5月19日晚发表的声明称,魁北克已确认两例猴痘病例,这是加拿大政府确认的境内首批此类病例。
当天早些时候,蒙特利尔公共卫生官员宣布在大蒙特利尔地区发现了17例疑似猴痘病例。
目前尚不清楚公共卫生署确认的这两例是否在这17例中。
非洲疾控中心:非洲多国在新冠疫情期间曾暴发猴痘疫情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8日,非洲疾控中心代理主任艾哈迈德·奥格威尔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非洲暴发了几次猴痘疫情。
刚果(金)、尼日利亚、喀麦隆、中非共和国都出现了疫情。
不寻常!或存在多条传播链
据海外网报道,欧洲数个国家发现确诊或疑似猴痘病例,且可能存在多条传播链。
据海外网援引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卫生官员称,该国猴痘病例已呈现翻倍增长。
英国卫生部门18日宣布,新增2例猴痘确诊病例。
这2名患者与日前确诊的首例患者不同,均没有去过非洲。
而5月7日发现的首例猴痘确诊病例曾从尼日利亚乘飞机返回英国。
这意味着,英国目前或存在多条猴痘传播链。
英国卫生安全局首席医疗顾问苏珊·霍普金斯表示,在已知出现猴痘确诊病例的国家内,猴痘病毒正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另据海外网援引英媒称,大多数猴痘病例之间没有关联,这表明疫情正在广泛传播。
医学专家认为,
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十分罕见,因此近期出现的疫情极不寻常。
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感染病科专家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猴痘病毒感染者有很多症状并不明显,容易与很多皮肤疾病混淆。
这给疾病防控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并且从国外疾控机构及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猴痘病毒的传染速度也较快,容易造成社区传播。
存在人传人可能,暂无治疗方法”
据海外网援引日本广播协会(NHK)5月19日报道,日媒分析称,猴痘病毒存在人传人的可能,目前还没有治疗方法。
报道称,该病毒的传播方式除了会从动物传播到人之外,也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但传播途径有限。
目前,虽没有治疗方法,但已确定天花疫苗对猴痘也有预防作用。
日本冈山理科大学病毒专家森川茂对此表示,未接种天花疫苗、患有基础病、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出现猴痘重症。
会成为另一个大规模传染病吗
迄今全球至少6个国家报告了数十例猴痘感染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其中一些病例并没有明显的来源,这意味着病毒可能在隐蔽情况下悄然传播,鉴于此,人们对猴痘的担忧也与日俱增。
彩色透射电子显微捕获的猴痘病毒颗粒
图/科技日报转自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
猴痘是什么?有何症状?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毒通常在中非和西非的猴子中传播,但偶尔会传播到人身上。
1958年,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猴子身上发现了猴痘病毒,1970年在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了第一例人感染猴痘病例。
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表示,感染猴痘的最初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发冷和乏力。
患者有时也会出现皮疹,通常先发生在面部,然后发生在身体的其他部位。
猴痘患者皮肤表面出现的症状,图/英国卫生安全局
性亲密接触或为主要传播途径?
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在最新的一份新闻稿中表示,机构正在跟踪过去两周内报告的多个猴痘集群,这些集群发生在几个通常不报告猴痘的国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人群是如何接触猴痘的,但病例中包括一些自称是男性的人,他们与男性发生了性关系。
”
全球的许多猴痘病例报告发生在性网络内。
”美国疾控中心病原体和病理学部门主任Inger Damon博士在新闻稿中说。
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也表示,猴痘尚未被确认为一种性传播疾病,但它可以通过与感染者,他们的体液、衣服或床单的密切接触传播。
另据英国卫生安全局(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5月17日报告说,这些人与已知去过尼日利亚的一名患者没有接触。
该机构表示,该国最新的病例主要发生在同性恋、双性恋或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中”。
同时,英国流行病学家霍普金斯在英国卫生安全局的声明中说:我们特别敦促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注意任何不寻常的皮疹或损伤,并立即联系健康服务机构。
”
变得更有传染性?
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尽管猴痘病毒尚未被普遍熟知,但是该病毒传染性较强。
基于2010年一位专家的团队就研究结果发现,猴痘在非洲刚果(金)的传染性,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每1万人中有1个感染病例,发展到了2010年时的每1万人中有14个感染病例。
此外,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人类消除”了天花病毒有关
,因为在那之后人们就不再接种天花病毒的疫苗了。
更需警惕的是,世卫组织18日发布关联英国猴痘病例的公报,称目前尚未确认这些病例的感染源。
不过,WHO的猴痘”信息页显示,猴痘病毒的动物宿主不明。它能感染猴,刚果疫情就与之有关;还能感染土拨鼠、兔子等,并传播给饲主。
而在2003年春,美国成为首个除非洲大陆外、报告猴痘疫情的国家。
溯源发现,该次疫情的感染者大多接触过进口宠物草原犬鼠。
而这些草原犬鼠是和土拨鼠一起饲养。
这也意味着,目前猴痘病毒传染感染源可能存在多个可能。
猴痘有多致命?
感染猴痘通常症状轻微,大多数人会在几周内康复,无需治疗。
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在非洲,每10名感染猴痘的人中就有1人可能丧命。
世卫组织指出,猴痘病毒有西非进化枝和刚果盆地(中非)进化枝。
据记载,该病毒西非分支的病死率约为1%,其刚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可能达10%。
目前,英国只发现了西非分枝的毒株,其他地方的病毒测序信息还是未知数。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称,感染猴痘的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重症。
怀孕期间感染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包括胎死腹中。
有什么治疗方法或疫苗?
抗病毒药物tecovirimat在美国和欧洲被批准用于治疗猴痘、天花和牛痘。
在动物研究中,tecovirimat显著提高了感染高剂量猴痘的动物的存活率。
另外,Jynneos疫苗在美国和欧洲被批准用于预防18岁以上人群的猴痘和天花。
此外,那些年龄足够大、已经在婴儿时期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应该也能获得一些保护。
英美两国分别在1971年和1972年结束了常规天花疫苗接种。
非洲之外以前暴发过疫情吗?
非洲之外以前曾经暴发过几起猴痘疫情,但通常只涉及少数病例,本地传播非常有限。
如英国报告一家三口感染猴痘病毒,其中一名成员曾前往尼日利亚。
2018年一名来自尼日利亚的人将病毒传播给两名生活在英国的人,其中一人是医护人员。
非洲暴发过更大的疫情。
如2001年和2002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报告了485例病例和25例死亡病例,那里的猴子体内存在这种病毒。
2017年和2018年,尼日利亚报告了122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人死亡。
最新疫情是否由新猴痘毒株引起?
这仍是未知数。
多个国家报告了多例病例,这表明,这种毒株的传播能力强过其他毒株
,但偶然事件——如病毒由超级传播者”携带,也可帮助病毒传播得更广。
它会成为另一场大流行病吗?
人们期望通过跟踪接触者来控制这次猴痘疫情,就像控制以前所有的猴痘疫情一样。
英国正在向被视为高感染风险的接触者提供疫苗,以帮助确保病毒不会继续传播。
虽然研究人员并没有完全排除出现大流行病的可能性,但认为可能性很低。
不过,一些研究人员此前警告说,猴痘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威胁。
2018年的一篇论文指出:猴痘很有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病原体出现。
”
如何预防猴痘病毒?
英国国民保健制度网站显示,猴痘主要由西非或中非部分地区的野生动物传播,在英国感染风险非常低。
该机构建议,在西非和中非旅行时,可通过用肥皂洗手、食用彻底烹饪熟的肉等方法降低猴痘感染风险。
此外,美国CDC的官网指出,常见的家用消毒剂可以杀死猴痘病毒。因为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是近亲,针对天花病毒的疫苗对猴痘病毒也有保护效力。
有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达到至少85%。
不过因为天花病毒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绝迹,天花疫苗并不是常规接种的疫苗,曾经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个体的免疫力在多年以后也已经显著下降,对猴痘病毒的保护能力有限。
猴痘病毒感染者有很多症状并不明显,容易与很多皮肤疾病混淆。这给疾病防控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并且从国外疾控机构及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猴痘病毒的传染速度也较快,容易造成社区传播。
所以,在应对上,疫苗、个人防护依旧成为关键措施,这也与当下新冠一样,实际上对于每种传染病的应对来看,强化公共卫生措施,做好个人预防永远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上述感染病科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为了实现早诊早治,在发现不常见皮疹应及时向专科医生求诊。
来 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央视新闻、海外网、科技日报、澎湃新闻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去年我们写过《盖浇饭来了上海也叫能量碗》讨论外卖精致起名现象。
今年的变化恰恰相反,“扁可颂到了东北也得叫锅巴。
” 早前有网友在东北街头某面包店无意拍到扁可颂改名叫“丹麦锅巴”。
图/小红书用户@不列颠大橘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看到的本地化起名。
贝果成了窟窿眼烧饼。
法式多拿秒变软麻花......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自己用本土味消解精致化命名。
01面包取名能有多精致? 手作面包本身属于舶来品,汉译英的贝果、恰巴塔、巴斯克透着一股夹杂陌生文化的信达雅。
前几年,高端烘焙品牌在一线城市快速扩张,价格并不便宜,用名字和原料创造溢价。
法式工艺、大师手作之类的描述加上精致外观设计,提升消费者黏性。
可时间一长,营销的魔力就逐渐退却,大红大绿的巨大的面包袋子让人审美疲劳,排队风潮也只停留在首店开业。
到了更为下沉的市场,大家用直白的命名方式打破“洋气精致名”,解构头顶的消费光环。
最近,手作面包逐渐回归本质:现烤用料安全实在,满足尝鲜需求。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烘焙市场规模5614亿,但消费者更愿意为30元左右的高性价比买单。
也许抓住多数人的生意才是可持续的。
本土化起名策略恰好迎合了年轻消费者对“智商税”的反感,略带自嘲幽默感反而拉近了和消费者的距离。
02单靠起名,很难唬住人了 健康化和精致化的确是人们的倾向,但浮于表面的精致很难唬人了。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年越来越多人开始拒绝为故事的溢价买单。
浮于表面的精致感已经很难唬人了。
回看过去一年大家的消费习惯,翻新羽绒服、在家DIY卤货,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人们更关注自身需求而非社会标签。
在手作面包这门生意中,信息本身就很透明。
只要简单了解糖、面粉、黄油等使用情况,基本就会有自己的心理预期价格。
Mary变马丽,可颂变锅巴,手作面包率先在东北学会了好好说话。
结合地域特色的面包起名方式本身就很常见比如日式面包常见的“山崎”“舒芙蕾”。
中国面包店除了芝芝、包包这类缺乏新意起名方式外,也需要探索出新的方向。
03祛魅也是一门生意 当市场上手作面包都开始讲故事,消费者难免开始质疑这些饭店他们学到了精致餐食的概念,却没学到核心。
很多消费者反映“换了更精致的名字,售价翻倍,但感觉品质变化不大。
” 无论自我调侃还是行业变化,真实情况是这些在社区面包店里名叫锅巴、窟窿烧饼、软麻花的商品和可颂、贝果、多拿的味道相差无几。
“丹麦锅巴”自带的吐槽属性,也激发了网友的自发传播。
引起了大家希望手作面包减少花哨造型,强化口味和工艺的期待。
时至今日,手作面包本身也从精致下午茶到日常餐食。
可以看到,很多快餐早已把手作面包和包子、煎饼塞进套餐选项里。
也许在未来高端和平价面包可以并行。
既有主打天然酵母、小麦产地的高价面包,又有10元丹麦锅巴面包的社区小店销售。
只在名称创新的面包徒有其表,全面创新才能让消费者保持惊喜。
TIPS: 大家用“丹麦锅巴”解构精致起名,可以看做是对真实价值回归的渴望。
消费者渴望平等对话和亲民价格,商家仅靠讲故事提高溢价的方式在逐渐失去魔力,人们变得不再为名称和故事付费,只为自己喜欢买单。
2018年9月27日,意大利米兰,马西莫·莫拉蒂参加国际米兰座谈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意大利媒体2月10日报道,诈骗分子用AI伪装意大利防长圭多·克罗塞托及其工作人员的声音,给多名富商打电话,要求商人们为解救遭绑架的意大利公民垫款。
接到电话的富商包括意大利奢侈品集团普拉达(Prada)联合首席执行官帕特里齐奥·贝尔泰利、时装设计师乔治·阿玛尼、倍耐力执行副主席马可·特隆凯蒂·普罗维拉以及莫拉蒂。
上月,意大利记者塞西莉亚·萨拉在伊朗监狱服刑3周后获释。
诈骗分子伪装成意大利防长克罗塞托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克隆电话号码给各富商打电话,要求大家为解救在伊朗和叙利亚被关押和绑架的意大利公民垫付赎金,之后意大利央行将报销相关款项。
莫拉蒂向媒体证实他已经支付了赎金,但没有公布具体金额。
意大利司法部门消息人士透露,莫拉蒂转账了1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54万元)。
意大利防长克罗塞托已在X平台发文宣布要求警方和司法部门调查此案。
据克罗塞托所述,他在上周二接到了一名企业家朋友的电话,企业家问为什么克罗塞托的秘书要给他打电话,克罗塞托否认让秘书致电。
随后,克罗塞托又接到另一位企业家的电话,企业家称克罗塞托和一名将军给他致电要求他转账。
莫拉蒂就被骗一事接受采访时表示诈骗分子的技巧非常娴熟,“听上去完全像真的”。
他警告,类似事情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随着AI技术发展,诈骗分子也开始将新技术用于作案。
除了骗取钱财之外,诈骗分子还曾在美国大选中用AI模仿美国前总统约瑟夫·拜登的声音,让选民不要参与投票。
如何引导AI发展、减少犯罪等风险也是法国AI峰会的讨论议题之一。
据此前报道,泰国总理也经过AI诈骗。
1月15日上午,泰国总理佩通坦主持了一场研讨会的开幕式。
会上,她首次公开分享了自己近期遭遇的一次电诈经历,以此警示公众提高防骗意识。
泰国总理佩通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佩通坦表示,她最近接到了一通来自电诈团伙的电话。
对方利用AI技术冒充外国领导人,并使用了与该领导人极为相似的声音与其进行通话,同时还通过剪辑和交谈来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
并且,这个诈骗电话所使用的号码,看起来也是正常的号码。
佩通坦回忆,她接到这通电诈电话时,首先听到的是“早上好,泰国总理”的问候。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对方的声音确实就是那位外国领导人的声音。
在聊了一会儿之后,对方说到佩通坦尚未就某个项目进行捐款并发来链接,试图让佩通坦通过该链接进行捐款。
但这个链接并非指向泰国的捐款页面,而是来自另一个国家的捐赠链接。
佩通坦称,因为声音的相似度极高,自己几乎快要相信对方的身份和说辞了。
佩通坦说,当晚11点,对方再次打来电话,当自己早上醒来看到信息时,感到很震惊,于是便回消息表达了歉意,并预约了再次通话的时间。
随后,对方又发来了一段募捐视频,这次她发现,对方发来的转账账户并不是对方所声称国家的账户,而是来自另一个国家,于是怀疑这是一通诈骗电话。
之后,她联系了副总理兼数字经济与社会部长,请对方帮忙查看核对,最终确认这是诈骗电话。
佩通坦强调,电诈手段变得越来越先进、顺畅和微妙,以至于人们很容易上当受骗。
随着AI技术发展,诈骗分子也开始将新技术用于作案。
除了骗取钱财之外,诈骗分子还曾在美国大选中用AI模仿美国前总统约瑟夫·拜登的声音,让选民不要参与投票。
如何引导AI发展、减少犯罪等风险也是法国AI峰会的讨论议题之一。
编辑|陈柯名 杜恒峰 校对|王月龙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界面新闻、广州日报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