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走在大街上总会被又香又在吆喝着的新疆羊肉串所吸引,总是想着停下脚步买来几串吃吃。
其实新疆的地方特色小吃有许多,其中呢就有一种看着特别大的切糕。
之前由于新疆切糕还闹出了十分严重的事件,一块切糕竟然卖到了价值16万元,看到这里你们是不是都惊呆了。
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揭秘切糕事件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看。
价值16万切糕事件切糕是玛仁糖的俗称,是一种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民采用传统特色工艺,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
因出售时一般用刀从大块玛仁糖切下小块,因此又被称作切糕。
切糕门事件始末
2012年12月3日,湖南省岳阳市公安局岳阳公安警事发布了一则消息,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因语言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
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
加损坏的摩托车和受伤人员共计20万。
平江公安天岳派出所将凌某刑事拘留,十六名新疆人员财物得到赔偿并被遣返回新疆。
2012年12月5日上午,岳阳公安警事在其微博上发布一条长微博,澄清经物价、司法鉴定,被损的16台三轮摩托车、车上核桃仁糖果5520斤的损失以及受害人医疗费用共计15万余元。
此前岳阳公安警事微博工作人员未经核实发布不准确信息,再次深表歉意。
此微博发出后即遭转发近1000条,但@岳阳公安警事于2012年12月5日上午10点15分前已经删掉该微博,现其微博内容最新一条则为12年12月3日的内容,切糕微博已全面清除。
2012年12月5日,岳阳警方在接受采访时提供了天价切糕的明细。
伤者阿雷轻微伤,全休6天,后段医药费400元;伤者斯迪克轻微伤,全休15天,后段医药费700元。
损坏核桃仁糖果5520斤,96600元。
被损摩托车16台,损失6825元。
16名新疆籍商贩返程路费、误工费、伤者营养费等。
四项总计15.2万元。
切糕为何卖出天价?切糕党,是指卖糕的人强行要你买他的商品。
切糕价格极高,通常一整个切糕进货价1200元00元,卖出去最少是4000元-5000元。
卖切糕的人态度也极其恶劣,被称切糕党。
首先切糕是由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制成的,成本要比一般的糖果高一些。
不算低的原料成本,以及并不简单的制作流程使得切糕的价格偏贵在新疆一般1斤卖三四十元,淘宝上商店贩售的切糕每斤50-80元。
其次是切糕的密度极大,一般商店中切糕都是以几十克或一百多克的包装零售,而天价切糕则是足足5520斤,然而在赔偿的16万元中,只有9万八千元,才是赔偿切糕的费用,其余为摩托车以及医药费,精神损失费。
这两个原因共同造成了天价切糕的天价(18元/斤,36元/公斤)
切糕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1、一是在公共事件迭出、公众参与意识勃兴的当下,信息如果非要选择有字数限制的微传播来发布,也应该遵循事实本真,分成几季,力求全貌,避免误导;
2、二是切糕等具体纠纷,可能确实存在处理不妥、有所偏向的诸多事实,如何还原事件本身的是非曲折、不把与少数民族有关的事都作为民族问题定势处理,考验着地方部门的权力取向与智慧;
3、三是消费者要增强自己的权利意识,要像凌某那样敢于斗争,绝不向切糕党屈服。
结语:看完上述小编为大家讲解的什么是切糕事件,相信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了吧!我们以后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哪里买东西,一定要避免与人发生打斗,毕竟闹得双方都不开心。
还有就是消费者一定要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一定智取!
翡翠玉貔貅挂件 越来越多的人佩戴翡翠玉貔貅挂件来装扮自己,佩戴这种充满魅力的宝石,本身也是一种美的享受,翡翠雕刻而成的神像、灵宝也不少,翡翠玉貔貅挂件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翡翠貔貅吊坠挂件 翡翠这种材质本身是具有灵力的,但是它不等同于貔貅给我们带来的奇效,唯有开光以后才能将貔貅的灵力发挥出来,再结合翡翠材质的灵力,佩戴翡翠貔貅吊坠挂件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招财转运,辟邪保平安。
翡翠玉貔貅多少钱 关于翡翠玉貔貅多少钱这个问题,除了翡翠玉本身的材质价格以外,还包括了貔貅的设计和制作,以及开光的价值所在,所以翡翠玉貔貅价格不能用三言两语就可以总结。
翡翠玉貔貅的寓意 翡翠玉貔貅不仅具有招财的寓意,同时还有辟邪化煞、镇宅消灾、旺盛姻缘等等寓意,用翡翠玉制成的貔貅招财方面灵力更强,而且所具备的装饰作用也毫不逊色,兼具了外形和灵性。
以上就是关于翡翠玉貔貅挂件的介绍,如果你有请翡翠玉貔貅挂件的想法,建议你还是尽早入手,有利于帮助自己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
一
去年我们写过《盖浇饭来了上海也叫能量碗》讨论外卖精致起名现象。
今年的变化恰恰相反,“扁可颂到了东北也得叫锅巴。
” 早前有网友在东北街头某面包店无意拍到扁可颂改名叫“丹麦锅巴”。
图/小红书用户@不列颠大橘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看到的本地化起名。
贝果成了窟窿眼烧饼。
法式多拿秒变软麻花......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自己用本土味消解精致化命名。
01面包取名能有多精致? 手作面包本身属于舶来品,汉译英的贝果、恰巴塔、巴斯克透着一股夹杂陌生文化的信达雅。
前几年,高端烘焙品牌在一线城市快速扩张,价格并不便宜,用名字和原料创造溢价。
法式工艺、大师手作之类的描述加上精致外观设计,提升消费者黏性。
可时间一长,营销的魔力就逐渐退却,大红大绿的巨大的面包袋子让人审美疲劳,排队风潮也只停留在首店开业。
到了更为下沉的市场,大家用直白的命名方式打破“洋气精致名”,解构头顶的消费光环。
最近,手作面包逐渐回归本质:现烤用料安全实在,满足尝鲜需求。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烘焙市场规模5614亿,但消费者更愿意为30元左右的高性价比买单。
也许抓住多数人的生意才是可持续的。
本土化起名策略恰好迎合了年轻消费者对“智商税”的反感,略带自嘲幽默感反而拉近了和消费者的距离。
02单靠起名,很难唬住人了 健康化和精致化的确是人们的倾向,但浮于表面的精致很难唬人了。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年越来越多人开始拒绝为故事的溢价买单。
浮于表面的精致感已经很难唬人了。
回看过去一年大家的消费习惯,翻新羽绒服、在家DIY卤货,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人们更关注自身需求而非社会标签。
在手作面包这门生意中,信息本身就很透明。
只要简单了解糖、面粉、黄油等使用情况,基本就会有自己的心理预期价格。
Mary变马丽,可颂变锅巴,手作面包率先在东北学会了好好说话。
结合地域特色的面包起名方式本身就很常见比如日式面包常见的“山崎”“舒芙蕾”。
中国面包店除了芝芝、包包这类缺乏新意起名方式外,也需要探索出新的方向。
03祛魅也是一门生意 当市场上手作面包都开始讲故事,消费者难免开始质疑这些饭店他们学到了精致餐食的概念,却没学到核心。
很多消费者反映“换了更精致的名字,售价翻倍,但感觉品质变化不大。
” 无论自我调侃还是行业变化,真实情况是这些在社区面包店里名叫锅巴、窟窿烧饼、软麻花的商品和可颂、贝果、多拿的味道相差无几。
“丹麦锅巴”自带的吐槽属性,也激发了网友的自发传播。
引起了大家希望手作面包减少花哨造型,强化口味和工艺的期待。
时至今日,手作面包本身也从精致下午茶到日常餐食。
可以看到,很多快餐早已把手作面包和包子、煎饼塞进套餐选项里。
也许在未来高端和平价面包可以并行。
既有主打天然酵母、小麦产地的高价面包,又有10元丹麦锅巴面包的社区小店销售。
只在名称创新的面包徒有其表,全面创新才能让消费者保持惊喜。
TIPS: 大家用“丹麦锅巴”解构精致起名,可以看做是对真实价值回归的渴望。
消费者渴望平等对话和亲民价格,商家仅靠讲故事提高溢价的方式在逐渐失去魔力,人们变得不再为名称和故事付费,只为自己喜欢买单。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