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华航空民航机在2002年5月离奇坠毁澎湖海域,二百多人全部死亡,之后网络上盛传一段华航ci611罹难者的语音留言,留言中听见低沉的哭泣声与间歇的海浪声,很多听过的人都说:很可怕!将这封信传出去的张先生说,当初只传给两个人,没想到传遍台湾。
为了查出留言者的来源,张先生曾经求助远传电信公司,但找不到答案。
为求慎重,他也到屏东市警局报案,可惜警察也帮不了甚么忙。
留言内容一开始是留言信箱的报时:送出,星期四,5点21分,之后是长达10秒的哭泣声,声音听起来应该是个男人,但咬字不清,只能听到一连串的呜呜呜,之后再是长10秒钟的哭泣。
最后十秒又继续一段很模糊的男性声音,听到不要、我不要死、不要死在这里。
一分钟到了,语音自动切断。
录音的时间,则是今年5月30日,即华航罹难者头七的前一天。
后来发现昔日华航曾运送千岛湖事件的死者回台湾,该机之后坠毁名古屋(就是运送尸体的飞机),之后华航派了另一架机运尸回台,那机就是华航ci611!到2002年12月22日,台湾复兴航空公司一架法制atr72螺旋桨货机在飞往澳门途中,于凌晨一时五十六分在澎湖西南海面坠毁,机上载有七吨普通货物及两名正副机长。
失事货机曾在2002年5月华航空难中负责运载二百多位罹难者遗体返回台北的任务!事件太巧合!(说白了就是三架飞机失事,有两架坠毁同一地点)
具体的连锁关系为:千岛湖坠机事件曾经运送过千岛湖坠机尸体的飞机坠毁在日本名古屋而运送名古屋坠机尸体的飞机就是华航IC611华航IC611在澎湖坠毁
坠机地点距5月台湾华航客机失事的地点仅相距约只有10里。
有台湾媒体报道,澎湖西南近百公里经常发生类似罗盘无故打转、海面出现白光等超自然现象,澎湖海域过去35年来发生10宗空难,16年来已坠掉5架飞机,被称为澎湖百慕达。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就是说这则留言实际是在事件发生前就被张先生收到,所以当时他很奇怪,并没在意,而这也许就是后来为什么他把留言寄给自己的两个好友的原因了~~~~~据说判断出这个人的声音是他的家属。
附:灵异传说华航罹难者手机留言
信不信由你,有人认为自己的手机接到华航CI611罹难者的留言,而且转录上网,留言中只听见低沈的呜咽与间歇的海浪声,很多听过的人都说:「很可怕!」
这通手机语音留言的长度刚好一分钟整,收信只要几秒,但恐怖的感觉可以延续一下午。
留言内容一开始是语音信箱的报时:「送出,星期四,五点二十一分」,之后是长达十秒的呜咽,声音听起来应该是个男人,但咬字不清,只能听到一连串的「呜呜呜」,再来是长达十秒钟的啜泣。
录音的时间,则是今年五月卅日,就在CI611罹难者头七的前一天。
从第廿八秒开始,则传出几声「为什么,为什么?」的声音,然后是所谓的「海浪声」,最后十秒又继续一段很模糊的男性声音。
一分钟整到了,语音自动切断。
这封属名为Peter的信上还说,知道他手机号码的人很少,也从来没有人留言在语音信箱过,当他从简讯中看到有留言时,已经觉得很奇怪了,没想到听了之后,「越听越毛骨悚然,尤其背景传来海浪声音」,「拿给同事听,也都感觉是海上漂浮的声音」。
从六月底开始,这个声音档及信件被放到网络讨论区上,一周之内,已经传遍了很多网友的信箱,因为啜泣、呜咽的声音本来就很凄厉,再加上背景间歇传来的「海浪声」,让不少胆小的网友听的是毛骨悚然、心惊胆跳。
胆小的,立刻把信给删了;勇敢的,则继续转寄出去。
在网络上的灵异讨论区中,这通留言也成为热门话题。
有网友认为「只是听到有人在哭,听起来心寒」,也有网友听得比较仔细,听到「不要、我不要死、不要死在这里」,而且听了「会有点毛毛的」,但也有人说那只不过是「一个男的哀嚎加上鼻涕声。
」
每到了大灾难之后,各种的传言、预言与谣言总是甚嚣尘上,虽然内容不同,但几乎都反映了民众对于灾难的恐慌与无助。
华航CI611失事已经一个多月,下周就要做七七,却仍有六十具遗体尚未被寻获,失事结果也还不明确,不论这通留言是打错或真的来自于神秘的力量,但广大网友一再主动转寄、讨论,或许也是网友对于飞安主管机关与华航的另一种抗议吧!
最近网络上盛传一封「华航CI611罹难者的语音留言」,将这封信传出去的张先生说,当初只传给二个人,没想到现在大家都知道,他希望那真的只是「打错了」,否则真会让人于心不忍。
收到这通留言的张先生住在屏东,名字叫「Peter」,五月三十日,当他从手机的语音信箱中听到这通来路不明的留言时,自己也觉得怪怪的。
由于时间敏感,刚好在华航CI611班机罹难者头七的前一天,Peter心想,大概有几种可能:打错、恶作剧或是与CI611有关。
为了查出留言者的来源,Peter曾经求助远传电信公司,但答案是否定的。
为求慎重,他也到屏东市警局报案,可惜警察也帮不了什么忙。
最后,他用数字录音机把语音录下来,转成数字声音文件之后,「担心是朋友恶作剧,所以传给了两个朋友,或许他们知道这是『谁』打来的」。
五月三十日,这封带有声音档的信就这样传给了两个人,不过这两个人都与恶作剧无关。
其中一个听到之后,马上说「不敢再听下去」,就把信给删了;另外一个朋友则把信件转给公司内其它八个同事,就这样,「华航罹难者语音留言」在一个月内传遍整个台湾,最后被放到网络讨论区,供网友公开下载。
Peter说,因为信上附了他的手机号码,从六月底开始,「每天都有一、二十通电话打来」。
大部分打去给Peter的人,都想与他「交换心得」,说自己从那些呜咽中听到了什么。
有人认为自己听到了「我怎么会在这边」,也有人说听到「我怎么会那么衰」等等。
Peter说,之间还有人表示自己是罹难者家属的亲友,「那个声音听起来就像我父亲的朋友。
」
这并非计划中的航班,这架波音机身上赫然写着的“中华航空公司”,标志着它来自台湾。
这架机号为B-198的波音747机长是王锡爵,他驾机从新加坡起飞,暂停香港后返回台湾,当该机飞临我国空管领域内时,王锡爵主动与广州白云机场取得联系,改变航道,带着副驾驶董广兴、机械师邱明志,转飞广州降落。
这就是当时震动两岸的“华航事件”。
有关“华航事件”具体过程,大家可以自己查阅资料,详细了解。
从上世纪60-80年代,不断发生台湾飞行员飞往大陆的事件。
从最早的徐延泽到李大维、黄植诚,直到“华航事件”的王锡爵,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这些飞行员目的,也很简单,因长期两岸隔绝,盼望与家人团聚。
1949年以来,台湾奉行“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在这个框架下面,两岸无法进行任何交流。
从以往开飞机投诚,人、机是无条件归入对方,不存在“谈判”和“归回”问题。
但这次大陆方面与以往不同,没有利用这次事件做政治宣传,但却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两岸接触,并借此打破“三不政策”的僵局,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因此是冷静、平和、主动。
同时大陆这次事件与以往不同。
华航公司当时仅有两架波音747货机,王锡爵这架是刚在1980年以6000万美元购入,再加上机上货物,绝对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还有华航公司本身的损失还在其次,事件在台湾引发的轩然大波要远超经济层面。
因此,大陆随即以民航局名义多次致电华航,愿意主动交还,邀请对方来人协商。
还明确表示,如果对方觉得不便,可以提出他们认为方便的地方来商谈。
后来经过历时20天,四轮谈判,终于在5月23日上午10时48分,华航货机从广州飞抵香港,两名不愿意留在大陆,同时移交给台方。
“华航事件”的意义绝不止事件本身,通过事件的处理,两岸进行了直接接触,也就意味着国民党长期坚持的“三不政策”开始瓦解,30多年来,台湾与大陆首次民间公开谈判,最后在同一文件上签署文字。
仅此一点就足以载入史册。
事实果然如此,“华航事件”点燃了台湾民众回归故土的激情第二年,数万老兵发起返乡探亲运动;在母亲节上,上万老兵又举行集会,合唱起《母亲你在何方》,整个集会哭声一片,令人动容。
特别事件的中心人物,蒋介石、蒋经国亲自培养这位“天之骄子”王锡爵,归到大陆,让蒋经国彻底“破防”。
让他看到长期隔绝造成的骨肉分离,带来的后果。
因此,1987年10月15日,蒋经国终于宣布开放探亲,向两岸“三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华航事件”谈判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台方一直要求大陆归回王锡爵,但大陆始终没有同意,甚至进入“僵局”。
难道台湾就缺一个飞行员吗?不是,王锡爵在台湾是一个有特殊身份的人,他不是一个普通飞行员。
王锡爵,四川遂宁人,1949年刚刚18岁被国民党裹挟随校前往台湾。
1951年毕业后加入空军服役,1967年退役后进入中华航空公司任飞行员。
在空军服役期间,王锡爵获得了公派前往美国学习的机会。
留学归来后,王锡爵的飞行技术已经远超众人,当然,他也不再是一名普通的空军,而是被邀请加入台湾“黑猫中队”。
台湾“黑猫中队”是干什么,我想关心时事都知道。
看过前段时期“热播”《绝密543》电视剧,应该清楚一些,同时,王锡爵还是“黑猫中队”中队长。
图:蒋介石接见“黑猫中队”成员 图:左三为王锡爵 台湾“黑猫中队”从1961年第一次执行任务开始到1974年台美合作计划结束,在13年的时间里,对新中国进行了220次侦察,其中包括我国各省的工业、军事发展,甚至两次核爆试验等,都被囊括在侦察范围内。
王锡爵作为“黑猫中队”的一员,自然也对中国进行过侦察任务。
1964年11月,在上峰的命令下,王锡爵驾驶着美国提供的U—2侦察机前往兰州。
王锡爵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很快就来到了兰州上空,但是在他的侦察下,并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于是,他在未被中国空军发现之前做好记录,迅速驾机离开。
没过几天,王锡爵再次驾机前往兰州,这一次他被中国雷达系统侦察到了,他刚刚进入目标区域,就突然发现电子反导装备已经示警,这就意味着地面的中国军队已经将导弹对准了他,地面部队随时随地会将他的飞机击落。
在惊慌之下,王锡爵赶紧驾机驶离,保住了性命。
也许王锡爵特殊的这段历史,因此在整个事件中,媒体都没有披露。
对方自称国民党老兵王锡爵,他想回祖国探望老父亲。
此时,波音飞机的机舱内,副驾驶董光兴和机械师邱明志正被绑在座驾上动弹不得。
王锡爵竟然是劫机回祖国的!当波音飞机获准降落在白云机场后,王锡爵走出机舱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和家人团聚!在大陆定居!” 当天,中央电台播报了这起事件,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全世界都在关注台湾将如何应对此事。
当时台湾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劫机回国的王锡爵被称为两岸直航第一人。
他成功回乡了吗?这起事件最终是如何解决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起震惊两岸的“华航事件”。
新来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我们继续往下看。
一次普通的航程,机长却劫机了 1986年5月3日,一架波音747货机从泰国曼谷起飞。
这架飞机隶属于台湾中华航空,常在东南亚和台湾间运输水果,这趟航程也不例外,飞机上满载热带水果,预定在暂停香港后返回台湾。
负责这趟航程的机组有三人。
机长王锡爵是国民党空军转业华航的老兵,时年57岁。
副机长董光兴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人还是空军航校的同学。
机械师邱明志是台湾岛出生的年轻人。
三人是一组老搭档了,彼此感情很好,配合默契。
下午两点左右,飞机已经到达香港上空,按计划,应该准备降落了。
这时,王锡爵对邱明志说:“你去货仓里拿个榴莲来,这么新鲜的东西可不是能常吃到的,咱们下机前分一个。
”邱明志便转身到下层货仓去拿榴莲。
邱明志走后,王锡爵又对董光兴说:“光兴,咱们多久没有演戏过劫机应对程序了,最近国际上可有很多劫机事件啊,咱们来操练下。
”董光兴对老同学没有防范,配合地让他铐住自己,这时邱明志端着榴莲回来了。
王锡爵这才对二人道明真正意图:“对不起了,二位,今天我要把飞机开到广州去降落。
” 两人大吃一惊,邱明志失声喊道:“不,我不去。
”他开始反抗起来,王锡爵可是老兵,几下就轻松制服了邱明志。
这下王锡爵取得了对飞机的绝对控制。
他手握了操纵杆,改变了飞机航向,径直向广州飞去。
王锡爵主动和白云机场取得了联系,向他们告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
这架出现的台湾民用飞机让白云机场方面大吃一惊,同时,大家也觉得非常感动。
王锡爵在台湾已经安家,但是他更想念在大陆的亲人 自1949年蒋介石带着10万余国民党士兵败退台湾后,两岸人员交流封闭,蒋经国上任后更是奉行“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坚决不肯和北京方面对话,这也使当初背井离乡的国民党士兵与大陆家人分别37年,交通隔绝、音讯毫无。
大陆三次发布《告台湾同胞书》,主张“通邮、通商、通航”三通,呼唤同胞回乡,但在国民党当局的阻挠下,两岸始终没能破冰,“三通”仍然遥遥无期。
37年过去,当初去台湾的青年士兵都已经成了老兵,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越来越深。
王锡爵正是其中一员。
王锡爵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县。
抗日战争结束前,王锡爵被选拔进四川灌县,即今都江堰市的空军幼年学校,王锡爵在灌县学习了五年时间。
18岁那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空军幼校也跟着大部队迁移,王锡爵作为学校学生也被一并带走。
到台湾后,王锡爵继续完成学业,毕业后进入国民党空军服役。
王锡爵的履历十分漂亮,他先后在第五、六大队服役,后来因为出色的驾驶技术被选拔进了别称黑猫中队的卅五中队,拥有中校军衔。
在台期间,他也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妻子娘家就在台湾,两人抚育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
然而,王锡爵始终挂念着四川老家的父亲。
当初走时,他甚至没来得及和亲人告别,现在一别多年,甚至都不清楚父母是否健在。
1968年,王锡爵退役转业到了中华航空,凭借着过人的驾驶技术一步步从副机师升任正机师,期间,他执飞了一次台湾到夏威夷的航班,因为美国相关单位提供的航行计划出错,这架航班差点迫降海面,王锡爵凭借他驾驶战斗机的经验成功找到航向,挽救了百名乘客的生命。
然而华航不但没有嘉奖他,反而处分他降职半年。
王锡爵愤愤不平。
他越来越思念大陆的亲人。
1979年,大陆第三次发布《告台湾同胞书》,王锡爵读过后心情激动,他和其他老兵一样,一直盼望着“三通”,一直渴望回乡团聚。
然而国民党当局始终奉行“三不”政策,王锡爵的心一点一点沉了下去。
他已经年逾五十,再不能回家,恐怕就见不到家人了。
1986年,王锡爵萌生了劫机回大陆的想法。
当时华航还是以客机为主,只有两架货机,其中一架便是用于运输水果的波音747。
王锡爵考虑到,客机上的乘客动辄上百人,影响太大了,于是便申请执飞货机。
5月,他得到了这次机会,他和另外两名老搭档先飞到新加坡再到曼谷装货,从新加坡出发时,王锡爵就谋划好了整个劫机过程。
两个搭档都对他非常信任,因此劫机实行得非常顺利。
邱明志更是因为王锡爵曾救过他的命而对他以“大哥”相称,两人的搏斗根本没过几招,他就乖顺地配合了王锡爵的行动。
王锡爵终于回到了大陆上空,家乡近在咫尺。
王锡爵的出现打破了“三不”政策的封闭,他确实完成了37年以来的第一次两岸直航。
两岸终于对话,“三不”政策就此终结 他向白云机场传达的消息层层上报,最终获得许可降落白云机场。
当王锡爵走出机舱时,他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要和家人团聚!在大陆定居!”这句话如此急切,足见王锡爵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
当晚,广东省委书记和省长在广州珠岛宾馆接待了王锡爵。
王锡爵激动不已,向他们传到了无数台湾老兵的愿望“通邮、通商、通航”。
就在同一时刻,北京方面向华航发出一封电报,向他们通知了这架波音747的下落,王锡爵的定居大陆的要求,请他们派人来北京协商处理办法。
华航高层十分惊恐,在“三不”政策的高压下,他们怎么敢派人去北京呢?另一方面,董光兴、邱明志两人还在大陆,滞留大陆的波音飞机更是价值6000万美元的重要资产,再加上那些货物,华航是十分想要和大陆协商取回人和物的。
台湾方面僵持不下的时候,王锡爵又驾驶着这架波音飞机起飞了。
这次他的目的地是北京。
原来中央安排他到北京人民大礼堂开记者会讲明诉求,并特地把王家家人接到了北京和他团圆。
王锡爵终于完成了团圆的夙愿。
这一年他已经57岁了,父亲王伯熙高寿82岁,这对父子都已不再年轻,看着对方熟悉又陌生的面孔,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一幕被许多记者拍摄下来,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两岸及全世界的共同讨论。
第二天,《台湾时报》以“暌违卅八年,重逢晃隔世”的标题报道了这一感人再会,同时也刊登了王锡爵儿子思念父亲的文章。
一家祖孙三代,满足上一代团圆时,下一代却不得不分别,无法两全的局面让台湾读者非常心酸。
王锡爵的“劫机”回乡之旅触动了无数老兵。
台湾民间再一次掀起了要求“三通”的浪潮。
然而国民党当局始终不肯和北京对话。
此时,大陆方面秉持着尊重个人自由的原则,询问了董光兴和邱明志的去留意向。
董光兴虽然也是大陆出身的老兵,但他一家都已经移民美国,妻子在美国治病,全家都靠着他的工作吃饭,因此他不愿回江苏老家定居,仍然想回台湾继续做华航的工作。
邱明志因为祖籍便在台湾,也没有留在大陆的意向。
于是,大陆方面便尊重他们的选择。
5月11日,中国民航致电华航,再次请华航派人来协商接人的相关事宜。
致电中措辞诚恳,并且申明这是两架民航之间的业务性商谈,不涉及政治问题。
大陆这边平和主动的的态度和台湾形成了鲜明对比,台湾舆论再次沸腾。
终于,蒋经国做出了决定,改变了“不正面接触”的政策,同意让华航派人与中国民航协商。
5月17日,双方在香港会面协商交接事宜。
虽然这是两岸民间性质的接触,但却是37年来里程碑式的接触。
5月23日,中国民航机组驾驶波音747货机,载着董光兴,、邱明志与所有货物抵达香港,把所有人和物原数交接给华航。
这起举世瞩目的“华航事件”终于圆满解决。
事件后,王锡爵这一国民党老兵终于回到祖国大陆怀抱,他出任了中国民航华北局副局长,继续执飞波音747机型。
受“华航事件”影响,1987年母亲节,台北爆发了老兵“遥祝母亲”的静坐示威,数万老兵齐唱《母亲你在何方》,骨肉分离的悲痛震彻两岸。
这一年十月,国民党当局终于在压力下开放了探亲。
“三不”政策就此告终。
“三通”实现后,王锡爵的儿子移居上海工作,王家三代终于圆满。
你觉得王锡爵“劫机”回乡的事迹勇敢吗? 喜欢本期内容的话,记得关注点赞和转发哦,我们下期再见。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