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网络上开始盛传一段CI611罹难者的语音留言,留言中可以听见低沉的哭泣声与间接的海浪声。
很多听过的人都表示这段录音很可怕,而最初传录音的张先生说:“当初只是传给了两个人,没想到的是传遍了整个台湾。
” 为了查出留言者的来源,张先生曾经求助于电信公司,但是却找不到答案。
为求慎重,他也找到了屏东市警局报案,可惜警察也帮不了什么忙。
关于留言的内容是这样的,一开始是留言信箱的报时是星期四的五点二十一分;之后是长达十秒钟的哭泣声,听起来应该是个男人;然后是一连串的呜呜呜的声音,仔细听可以听出说的是“澎湖”“这里就”;再然后又是长达十秒钟的哭泣声;最后十秒又继续一段很模糊的男性的声音,可以听到“啊,不要我不要死,不要死在这里。
”一分钟的时间到了,语音就自动切断。
录音的时间是2002年5月30日,也就是华航罹难者头七的前一天。
关于华航空难录音的谜团有这么几点,第一点是政府和通讯部都找不到录音发来的来源;第二点是在飞机遇难时就有救援队去救助了,而飞机上的两百多人全部遇难,但是这录音发来的时间却是在救援后的第六天,也就是头七的前一天,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已经宣布确定死亡了。
这件事之后,有些人发现这架CI611竟然和昔日曾经,负责运送千岛湖事件死者回台湾的飞机有关。
这里要说一下千岛湖事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千岛湖事件是指1994年3月31日浙江省淳安县的千岛湖,有二十四位台湾乘客乘坐海瑞号游船在千岛湖观光时,与六名大陆船员以及两名大陆的导游共三十二人在船舱内被杀死的刑事案件。
这个案件在当时震动整个台湾,而在千岛湖惨案中的二十四名游客遇难者的骨灰,从杭州运回香港后,再由台湾的客机转运回台湾,结果不到一个月,这架客机就在日本的名古屋发生了空难。
之后没有办法,就派了另一架飞机,运送空难的尸体回台湾,而这架负责运送的飞机就是华航的CI611!在2005年5月25日CI611发生空难的同年,2002年12月22日,台湾复兴航空公司的一架法国制客机在飞往澳门的途中,于凌晨的一点五十六分在澎湖西南海面坠毁。
飞机上载有七吨的普通货物以及两名政府官员,巧合的是,这两名官员就是在华航空难中负责运载两百多位罹难者遗体返回台北的负责人。
更惊人的是,他们飞机坠毁的位置距离华航CI611的坠毁位置,仅仅距离5海里。
至于这一连串的空难事件是否只是巧合,到现在一直是人云亦云。
不知道读到这里的朋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面留言。
写在最后的话:很高兴大家愿意读到这里,我本人对于超自然现象和未解之谜这类很感兴趣,所以才希望和大家分享和探讨这些神秘事件。
但是,注定这类题材不可避免的会触及到科学争论甚至流言假说,我在写的时候会尽可能的客观,对于这些神秘事件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把它们写出来一是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二是希望激发大家的脑洞一起讨论,毕竟,这些所谓的神秘事件都没有被盖棺定论。
我不是啥物理学家,俺连理科生都不是,所以如果有的读者朋友对于科学很执着或者很较真的话,引起你们的不适我十分抱歉。
但我这里毕竟不是科普文献,只是想和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对这个神秘的世界保持点好奇心,请您在决定举报不科学不属实不客观时,手下留情,最好能留言指正,我会虚心修改,感谢。
[img]中国台湾境内死伤最惨重的空难 5·25华航空难(228人遇难)5·25华航空难是中国台湾境内死伤最惨重的空难,机上228人全部遇难,事发地点正是传说中十分诡异的澎湖百慕大。
5·25华航空难在高空解体之后坠毁,奇怪的是在坠毁前并没有发出任何信号,检查后发现是因为金属疲劳所致。
一、5·25华航空难228人全部遇难 2002年5月25日中华航空公司一架由当时的中国台湾中正国际机场,飞往香港国际机场(赤鱲角机场)的客机解体坠毁事故。
当天一架波音7470型客机执行此定期航班,搭载206名乘客及19名机组员包括正副驾驶及飞航工程师,在半途中于澎湖县马公市东北方23海浬的约10,640米高空处解体坠毁。
西安空难是中国境内史上最大空难,乘客加机组人员一共160人,全部遇难无一生还。
造成机上人员全数罹难,为发生在中国台湾境内死伤最惨重的空难。
同类型的意外中,1985年8月12日发生的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是此类事故中伤亡最惨重的一例,共520人死亡。
由于611班机的坠毁非常突然,事故发生前飞行员与地面塔台间的联络一切正常没有前兆,因此飞机刚坠毁时关于失事的原因众说纷纭。
雷达纪录显示CI611在坠毁时曾先分裂成四大块结构后才坠入海中,当调查员发现其中一块机尾蒙皮有修补过的现象,并有浓烈燃料味。
他们将该块蒙皮送往中山科学研究院检查,发现该块蒙皮有严重金属疲劳的现象。
该处裂开后,造成飞机机尾脱落并失控,最后因舱体突然失压,结构解体,导致失控坠毁,和1989年的苏城空难的机组人员挽救了大部分乘员的性命形成鲜明对比。
上一页 0 /2 下一页2002年台湾华航怪异事件 事后惊现罹难者灵异语音留言(传说) 位于北大西洋的一片三角海域经常出现怪异事件,人们将这一区域称之为“百慕大”,但是你知道吗在位于中国台湾岛东北方向的澎湖海域曾发生过飞机离奇坠毁事件,人们称之为'华航怪异事件而失事的海域也被称之为“澎湖百慕大”。
华航神秘事件:罹难者神秘语音留言 华航怪异事件发生与在2002年5月25日,台湾的华航CI611客机在途径澎湖海域时,在空中因失压而解体,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206名乘客和19名机组员,就在该事件发生不久,在网上流传出一段华航CI611罹难者的语音留言。
在语音留言的内容中可以听见低沉的哭泣声与间歇的海浪声,录音的时间则是在2002年5月30日,也就是华航罹难者头七的前一天,引发人们的热议。
将这段录音传出去的人说,最开始他只是传给了两个人,后来没想到传遍了整个台湾。
为了查出留言者的来源,有人曾经求助电信公司,但却找不到答案,甚至还有人到警局报案,但是警察在调查一番之后,也没有什么结果。
后来经过调查得知,失事的华航CI611客机,曾因另一架飞机运送千岛湖事件的死者坠毁名古屋后,台湾派了华航CI611客机运尸回台,结果不久华航CI611客机就出事了。
许多人认为华航CI611客机失事与这次运尸有关,同年又发生了与华航CI611客机相关的离奇事件。
同年12月22日,台湾复兴航空公司一架货机在飞往澳门途中,在澎湖西南海面坠毁,而失事的货机曾在华航空难中,负责运载200多位罹难者遗体返回台北的任务,这难道是巧合? 事后经过调查,货机坠毁的地点与华航CI611客机坠毁地点相距只有10里左右,而且通过调查台湾以往的飞机坠毁事件发现,在过去35年来澎湖海域共发生10起空难,所以人们将这一海域称为“澎湖百慕大”,而华航怪异事件的发生,更加增添了这地区的神秘感。
2002年,611号航班在空中离奇坠毁,全机225人无一生还 文|微史解读 编辑|微史解读 中华航空611号航班和往日一样正常起飞,将进行1小时四十分钟的飞行。
搭载206名乘客和19名机组人员,穿越台湾海峡,降落于香港国际机场 。
在高度达到7800米后,开启了自动驾驶,这条航线是最热门的 旅游 航线,乘客都在期待着接下来的旅途。
却没想到在起飞后20分钟,飞机达到上万多米的高空后,飞机的信号,却突然在地面空管中心屏幕上消失了。
飞机为何离奇消失,是遭遇了劫机?还是发生了空难? 这架飞机是著名的波音747,从台湾飞往香港,乘客加机组人员一共225人, 旅游 热门航线嘛,本来大家都是高高兴兴的。
可谁又知道灾难就这么悄悄来临了, 飞机飞至350空层,与空管中心的正常联络却成了最后通话。
15点28分空管中心看着突然消失的飞机信号,无论怎么联系机组都得不到回复,立刻上报并联系了搜寻队,开始进行大规模搜救。
参与搜寻行动的人员共有1000多人,不管是渔船还是海上警卫队,更或者军方人员,都纷纷出海进行搜救。
直到三个小时后,才确定了飞机失事这一消息。
搜寻队在澎湖县目斗屿,40海里外的海面上,发现了大量的飞机残孩、乘客的行李、文件、餐具。
更是有些物品散落到了台中地区,这次的事故让负责调查的人头疼不已。
华航公司,基本上算是全球飞行情况最差的一个航空公司了。
几乎每四年就会发生一次重大事故,而这次的611航班出事,更是调查难度最大的。
因为所有的“证据”都沉入了海底。
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人生还,更是让调查行动变得异常困难。
由于出事的飞机是波音公司制造,美国的运输安全委员会也开始介入调查。
随着调查队伍的扩大,很快, 大量的飞机残孩从海底打捞上来,花重金打造的飞机,怎么会突然解体散落到各处呢?难道真的是导弹击落的吗? 由于在华航611号航班失事当天,大陆军方刚好在对台湾海峡,进行着一场军事演习。
因此台湾媒体怀疑,飞机是被大陆的导弹击落的。
随着调查的深入,打捞上来的飞机残骸越来越多。
人们发现并没有被导弹打中后产生的痕迹,地面上的雷达也并没有显示,有导弹的出现,被导弹击落这一想法逐步也就被打消了。
然后调查人员就想到了过去因油箱爆炸,而引发的坠机事件,那次事件花了四年的时间,才解开了事件的真相。
由于电缆系统非常靠近油箱的位置,有很大的可能引发火花,导致油箱爆炸。
并且飞机起飞当天十分的炎热,华航611起飞时也是这样的天气, 调查人员觉得可能是高温导致燃油温度过高,从而引起了油箱爆炸。
那么会是这个的原因吗? 随着大量的飞机残骸被打捞上岸, 打捞出来的的油箱部位残片,并没有显示那种由内到外爆炸产生的痕迹。
一切显示的就好像,飞机自己解体而导致的事故。
并且从地面雷达上的显示来看,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当时并没有别的飞机出现,撞机这一想法更是不可能。
这让调查人员陷入了新一轮的迷雾中,华航公司更是停止了波音747同系列飞机的航班,防止出现同样的事故。
这让调查人员有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后来调查人员在 地面雷达的记录中,找到了此次事故第一个重要信息。
雷达跟踪到飞机在升空过程中失事,画面中的信号由一个变成了四个,然后开始散开,证实了这架飞机确实是高空解体。
进一步打捞飞机残骸时,调查人员发现了一系列不寻常的小排气孔。
当飞机的货舱出现减压的时候,释放阀会自动开启,从地板上释放压力。
611航班上有65个释放阀装置,调查人员从海里打捞出19个,其中4个处于打开状态,这表明客舱下部,出现了突然失压的情况。
采用美国800航班研究方法,利用飞行轨迹分析技术,了解飞机在解体状态下的情况。
碎片打捞上来后, 每一片碎片都要记上编号以便检验,研究人员挑选了18个,将重量和形状数据,输入具体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分析。
这些部件分别来自前机身、中间机身和机身尾部三大部分, 计算机根据失事地点,计算出18个残骸。
其中哪些先从飞机上下来,计算机利用这些数据,模拟飞机解体时发生的状况。
分析结果表明,尾翼先脱离飞机,尾翼旋即成为调查者研究的重点。
NTSB派冶金专家弗兰克扎克去协助调查, 当他走到640号残孩时,发现有一些不寻常的零件,这部分金属部分曾被严重损坏。
用空气动力学的观点来看, 当每小时时速800公里以上的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会向空气注入,从而导致客机结构解体。
这一现象被业内称为过载破裂,早先打捞出来的零件证实了这一点。
当金属因过载或过应力而破裂时,会呈现出一个角度,而且640号飞机残骸的裂缝没有倾角, 说明这并非是承受过大的应力。
而是飞机结构的另一个天敌:金属疲劳。
调查员了解到,失事的残骸,并非在失事飞机坠毁时突然断裂,而是逐渐与飞机机体分离。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上面有一个金属补片,又称覆板加固板。
这种加固板在较长的飞机上比较常见, 例如飞机的蒙皮有裂纹、损伤裂纹等,增强版能使飞机蒙皮恢复原来的强度。
调查人员调取了最初的维修资料,波音747的部件已被修理,弗兰克发现覆盖板上有很长的纵向条痕。
似乎是从加强板和蒙皮之间散开,金属板下面有东西漏出来。
调查人员将这些材料切下,送到实验室作进一步研究。
弗兰克在裂缝上,找到了一个明显的线索,这些材料上的东西,就是长期接触氧气,而导致金属氧化产生的氧化铝。
这个颜色是可以判断出,这个裂纹出现已经是很长时间了。
覆盖物被移除后,调查者终于看到了下面的铝制蒙皮,也看到了比加固板更长的伤痕,这种伤痕已经超出了加固板的修复范围。
翻找了这架飞机20多年来,所有的维修记录才知道, 在这架飞机刚开始飞行工作的半年,飞机在降落时,由于飞机尾部太多余低,而擦着跑道滑行的一段距离。
管制员看到飞机降落时,机尾有烟和火花,便通知飞行员,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起降角过大时,又称尾擦地。
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一些飞机甚至会在机尾放置一个缓冲器。
如果机尾离地太近,则物性缓冲器来保护飞机的外壳,尾擦地面的损伤,一般都要定期进行修理。
调查人员在飞机日志中,找到了当时的维修记录。
当时维修师只是用一大片铝板,将受损区域贴上了,并没有按照波音公司提供的维修手册进行修理。
手册上明确表明了, 如果飞机上有许多较深的刮痕无法修复,受损区域就只能全面更换。
现如今调查人员发现,损坏的金属并未被替换, 最初的飞机擦伤,还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
华航的技术员告诉调查人员,刮伤的部位太大,不能进行拆卸,所以他们采用磨平刮痕的方法。
然后维修师就犯了一个错误,就是直接用加固板覆盖刮伤的金属,并且增加的加固板没有超过受损部位的30%。
并且在当时的维修记录上,还夸赞了自己多么的技术精湛。
加固板就这么隐藏了原来的损伤,导致之后20多年来,所有人都以为之前受损的部位,已经按照正常维修程序修补好了。
就这样一架负伤危险的飞机,又工作了20多年,这期间的飞行记录甚至高达2000多次。
而每次的定期维修,都没有看到加固板下面的裂缝变得越来越大。
维修师当时一个错误的决定,让无数家庭悲痛万分。
如果维修记录有被重视,或者每次的定期维修可以再仔细一些。
悲剧是不是就有可能少一些呢? 一个生命的停止,背后会引发多少人的悲伤无助,留下来的家人朋友如何去接受呢? 华航空难录音到底怎么回事啊华航空难录音是华航空难发生后媒体网络编造的谣言,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事件经过如下:2002年5月,中华航空公司(简称华航)一架波音客机空中失压解体,坠毁与澎湖县马公市东北方23海浬,造成机上人员(206名乘客及19名机组人员)全数罹难,为发生在台湾境内死伤最惨重的空难。
此后网络上流传了一段华航CI611(航班号)罹难者的诡异语音留言,最初是台湾屏东的张先生在华航空难头七前一日收到神秘手机留言,历时一分钟。
仔细听这段留言,可以清楚的听见长达10秒钟的男人呜咽,咬字不清,听到“不要、我不要死、不要死在这里”。
接着是一串海浪声,最后以模糊的男声作结。
听起来令人感到害怕,似乎是冥界闯过来的声音。
留言一开始是留言信箱报时,之后是长达10秒钟的男人呜咽,咬字不清,之后是10秒的啜泣,然后是数声的“为什么?为什么?”接着是一串海浪声,最后以模糊的男声作结。
收到留言的张先生表示,他当初收到这段古怪留言后曾与电讯公司联络及报警,不过都不得要领。
他为了求证是否来自朋友间的恶作剧,于是将留言电邮给两位朋友,之后这个“华航空难罹难者留言”就在一个月内传遍台湾。
拓展回答:中华航空611号班机空难:又称“澎湖空难”,是指2002年5月25日中华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华航”)一架由当时的台湾中正国际机场飞往香港国际机场(赤鱲角机场)的客机解体坠毁事故。
当天一架波音7470型、编号B255(旧机号B66)客机执行此定期航班,搭载206名乘客及19名机组员(包括正副驾驶及飞航工程师),在半途中于澎湖县马公市东北方23海浬的34,900呎(约10,640米)高空处解体坠毁,造成机上人员全数罹难,为发生在台湾境内死伤最惨重的空难。
台湾前立委游日正、香港前工务局局长李承仕之子李宗傲(本身是中华航空营业员)亦在这次空难中丧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航空611号班机空难
这并非计划中的航班,这架波音机身上赫然写着的“中华航空公司”,标志着它来自台湾。
这架机号为B-198的波音747机长是王锡爵,他驾机从新加坡起飞,暂停香港后返回台湾,当该机飞临我国空管领域内时,王锡爵主动与广州白云机场取得联系,改变航道,带着副驾驶董广兴、机械师邱明志,转飞广州降落。
这就是当时震动两岸的“华航事件”。
有关“华航事件”具体过程,大家可以自己查阅资料,详细了解。
从上世纪60-80年代,不断发生台湾飞行员飞往大陆的事件。
从最早的徐延泽到李大维、黄植诚,直到“华航事件”的王锡爵,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这些飞行员目的,也很简单,因长期两岸隔绝,盼望与家人团聚。
1949年以来,台湾奉行“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在这个框架下面,两岸无法进行任何交流。
从以往开飞机投诚,人、机是无条件归入对方,不存在“谈判”和“归回”问题。
但这次大陆方面与以往不同,没有利用这次事件做政治宣传,但却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两岸接触,并借此打破“三不政策”的僵局,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因此是冷静、平和、主动。
同时大陆这次事件与以往不同。
华航公司当时仅有两架波音747货机,王锡爵这架是刚在1980年以6000万美元购入,再加上机上货物,绝对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还有华航公司本身的损失还在其次,事件在台湾引发的轩然大波要远超经济层面。
因此,大陆随即以民航局名义多次致电华航,愿意主动交还,邀请对方来人协商。
还明确表示,如果对方觉得不便,可以提出他们认为方便的地方来商谈。
后来经过历时20天,四轮谈判,终于在5月23日上午10时48分,华航货机从广州飞抵香港,两名不愿意留在大陆,同时移交给台方。
“华航事件”的意义绝不止事件本身,通过事件的处理,两岸进行了直接接触,也就意味着国民党长期坚持的“三不政策”开始瓦解,30多年来,台湾与大陆首次民间公开谈判,最后在同一文件上签署文字。
仅此一点就足以载入史册。
事实果然如此,“华航事件”点燃了台湾民众回归故土的激情第二年,数万老兵发起返乡探亲运动;在母亲节上,上万老兵又举行集会,合唱起《母亲你在何方》,整个集会哭声一片,令人动容。
特别事件的中心人物,蒋介石、蒋经国亲自培养这位“天之骄子”王锡爵,归到大陆,让蒋经国彻底“破防”。
让他看到长期隔绝造成的骨肉分离,带来的后果。
因此,1987年10月15日,蒋经国终于宣布开放探亲,向两岸“三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华航事件”谈判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台方一直要求大陆归回王锡爵,但大陆始终没有同意,甚至进入“僵局”。
难道台湾就缺一个飞行员吗?不是,王锡爵在台湾是一个有特殊身份的人,他不是一个普通飞行员。
王锡爵,四川遂宁人,1949年刚刚18岁被国民党裹挟随校前往台湾。
1951年毕业后加入空军服役,1967年退役后进入中华航空公司任飞行员。
在空军服役期间,王锡爵获得了公派前往美国学习的机会。
留学归来后,王锡爵的飞行技术已经远超众人,当然,他也不再是一名普通的空军,而是被邀请加入台湾“黑猫中队”。
台湾“黑猫中队”是干什么,我想关心时事都知道。
看过前段时期“热播”《绝密543》电视剧,应该清楚一些,同时,王锡爵还是“黑猫中队”中队长。
图:蒋介石接见“黑猫中队”成员 图:左三为王锡爵 台湾“黑猫中队”从1961年第一次执行任务开始到1974年台美合作计划结束,在13年的时间里,对新中国进行了220次侦察,其中包括我国各省的工业、军事发展,甚至两次核爆试验等,都被囊括在侦察范围内。
王锡爵作为“黑猫中队”的一员,自然也对中国进行过侦察任务。
1964年11月,在上峰的命令下,王锡爵驾驶着美国提供的U—2侦察机前往兰州。
王锡爵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很快就来到了兰州上空,但是在他的侦察下,并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于是,他在未被中国空军发现之前做好记录,迅速驾机离开。
没过几天,王锡爵再次驾机前往兰州,这一次他被中国雷达系统侦察到了,他刚刚进入目标区域,就突然发现电子反导装备已经示警,这就意味着地面的中国军队已经将导弹对准了他,地面部队随时随地会将他的飞机击落。
在惊慌之下,王锡爵赶紧驾机驶离,保住了性命。
也许王锡爵特殊的这段历史,因此在整个事件中,媒体都没有披露。
对方自称国民党老兵王锡爵,他想回祖国探望老父亲。
此时,波音飞机的机舱内,副驾驶董光兴和机械师邱明志正被绑在座驾上动弹不得。
王锡爵竟然是劫机回祖国的!当波音飞机获准降落在白云机场后,王锡爵走出机舱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和家人团聚!在大陆定居!” 当天,中央电台播报了这起事件,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全世界都在关注台湾将如何应对此事。
当时台湾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劫机回国的王锡爵被称为两岸直航第一人。
他成功回乡了吗?这起事件最终是如何解决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起震惊两岸的“华航事件”。
新来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我们继续往下看。
一次普通的航程,机长却劫机了 1986年5月3日,一架波音747货机从泰国曼谷起飞。
这架飞机隶属于台湾中华航空,常在东南亚和台湾间运输水果,这趟航程也不例外,飞机上满载热带水果,预定在暂停香港后返回台湾。
负责这趟航程的机组有三人。
机长王锡爵是国民党空军转业华航的老兵,时年57岁。
副机长董光兴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人还是空军航校的同学。
机械师邱明志是台湾岛出生的年轻人。
三人是一组老搭档了,彼此感情很好,配合默契。
下午两点左右,飞机已经到达香港上空,按计划,应该准备降落了。
这时,王锡爵对邱明志说:“你去货仓里拿个榴莲来,这么新鲜的东西可不是能常吃到的,咱们下机前分一个。
”邱明志便转身到下层货仓去拿榴莲。
邱明志走后,王锡爵又对董光兴说:“光兴,咱们多久没有演戏过劫机应对程序了,最近国际上可有很多劫机事件啊,咱们来操练下。
”董光兴对老同学没有防范,配合地让他铐住自己,这时邱明志端着榴莲回来了。
王锡爵这才对二人道明真正意图:“对不起了,二位,今天我要把飞机开到广州去降落。
” 两人大吃一惊,邱明志失声喊道:“不,我不去。
”他开始反抗起来,王锡爵可是老兵,几下就轻松制服了邱明志。
这下王锡爵取得了对飞机的绝对控制。
他手握了操纵杆,改变了飞机航向,径直向广州飞去。
王锡爵主动和白云机场取得了联系,向他们告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
这架出现的台湾民用飞机让白云机场方面大吃一惊,同时,大家也觉得非常感动。
王锡爵在台湾已经安家,但是他更想念在大陆的亲人 自1949年蒋介石带着10万余国民党士兵败退台湾后,两岸人员交流封闭,蒋经国上任后更是奉行“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坚决不肯和北京方面对话,这也使当初背井离乡的国民党士兵与大陆家人分别37年,交通隔绝、音讯毫无。
大陆三次发布《告台湾同胞书》,主张“通邮、通商、通航”三通,呼唤同胞回乡,但在国民党当局的阻挠下,两岸始终没能破冰,“三通”仍然遥遥无期。
37年过去,当初去台湾的青年士兵都已经成了老兵,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越来越深。
王锡爵正是其中一员。
王锡爵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县。
抗日战争结束前,王锡爵被选拔进四川灌县,即今都江堰市的空军幼年学校,王锡爵在灌县学习了五年时间。
18岁那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空军幼校也跟着大部队迁移,王锡爵作为学校学生也被一并带走。
到台湾后,王锡爵继续完成学业,毕业后进入国民党空军服役。
王锡爵的履历十分漂亮,他先后在第五、六大队服役,后来因为出色的驾驶技术被选拔进了别称黑猫中队的卅五中队,拥有中校军衔。
在台期间,他也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妻子娘家就在台湾,两人抚育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
然而,王锡爵始终挂念着四川老家的父亲。
当初走时,他甚至没来得及和亲人告别,现在一别多年,甚至都不清楚父母是否健在。
1968年,王锡爵退役转业到了中华航空,凭借着过人的驾驶技术一步步从副机师升任正机师,期间,他执飞了一次台湾到夏威夷的航班,因为美国相关单位提供的航行计划出错,这架航班差点迫降海面,王锡爵凭借他驾驶战斗机的经验成功找到航向,挽救了百名乘客的生命。
然而华航不但没有嘉奖他,反而处分他降职半年。
王锡爵愤愤不平。
他越来越思念大陆的亲人。
1979年,大陆第三次发布《告台湾同胞书》,王锡爵读过后心情激动,他和其他老兵一样,一直盼望着“三通”,一直渴望回乡团聚。
然而国民党当局始终奉行“三不”政策,王锡爵的心一点一点沉了下去。
他已经年逾五十,再不能回家,恐怕就见不到家人了。
1986年,王锡爵萌生了劫机回大陆的想法。
当时华航还是以客机为主,只有两架货机,其中一架便是用于运输水果的波音747。
王锡爵考虑到,客机上的乘客动辄上百人,影响太大了,于是便申请执飞货机。
5月,他得到了这次机会,他和另外两名老搭档先飞到新加坡再到曼谷装货,从新加坡出发时,王锡爵就谋划好了整个劫机过程。
两个搭档都对他非常信任,因此劫机实行得非常顺利。
邱明志更是因为王锡爵曾救过他的命而对他以“大哥”相称,两人的搏斗根本没过几招,他就乖顺地配合了王锡爵的行动。
王锡爵终于回到了大陆上空,家乡近在咫尺。
王锡爵的出现打破了“三不”政策的封闭,他确实完成了37年以来的第一次两岸直航。
两岸终于对话,“三不”政策就此终结 他向白云机场传达的消息层层上报,最终获得许可降落白云机场。
当王锡爵走出机舱时,他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要和家人团聚!在大陆定居!”这句话如此急切,足见王锡爵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
当晚,广东省委书记和省长在广州珠岛宾馆接待了王锡爵。
王锡爵激动不已,向他们传到了无数台湾老兵的愿望“通邮、通商、通航”。
就在同一时刻,北京方面向华航发出一封电报,向他们通知了这架波音747的下落,王锡爵的定居大陆的要求,请他们派人来北京协商处理办法。
华航高层十分惊恐,在“三不”政策的高压下,他们怎么敢派人去北京呢?另一方面,董光兴、邱明志两人还在大陆,滞留大陆的波音飞机更是价值6000万美元的重要资产,再加上那些货物,华航是十分想要和大陆协商取回人和物的。
台湾方面僵持不下的时候,王锡爵又驾驶着这架波音飞机起飞了。
这次他的目的地是北京。
原来中央安排他到北京人民大礼堂开记者会讲明诉求,并特地把王家家人接到了北京和他团圆。
王锡爵终于完成了团圆的夙愿。
这一年他已经57岁了,父亲王伯熙高寿82岁,这对父子都已不再年轻,看着对方熟悉又陌生的面孔,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一幕被许多记者拍摄下来,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两岸及全世界的共同讨论。
第二天,《台湾时报》以“暌违卅八年,重逢晃隔世”的标题报道了这一感人再会,同时也刊登了王锡爵儿子思念父亲的文章。
一家祖孙三代,满足上一代团圆时,下一代却不得不分别,无法两全的局面让台湾读者非常心酸。
王锡爵的“劫机”回乡之旅触动了无数老兵。
台湾民间再一次掀起了要求“三通”的浪潮。
然而国民党当局始终不肯和北京对话。
此时,大陆方面秉持着尊重个人自由的原则,询问了董光兴和邱明志的去留意向。
董光兴虽然也是大陆出身的老兵,但他一家都已经移民美国,妻子在美国治病,全家都靠着他的工作吃饭,因此他不愿回江苏老家定居,仍然想回台湾继续做华航的工作。
邱明志因为祖籍便在台湾,也没有留在大陆的意向。
于是,大陆方面便尊重他们的选择。
5月11日,中国民航致电华航,再次请华航派人来协商接人的相关事宜。
致电中措辞诚恳,并且申明这是两架民航之间的业务性商谈,不涉及政治问题。
大陆这边平和主动的的态度和台湾形成了鲜明对比,台湾舆论再次沸腾。
终于,蒋经国做出了决定,改变了“不正面接触”的政策,同意让华航派人与中国民航协商。
5月17日,双方在香港会面协商交接事宜。
虽然这是两岸民间性质的接触,但却是37年来里程碑式的接触。
5月23日,中国民航机组驾驶波音747货机,载着董光兴,、邱明志与所有货物抵达香港,把所有人和物原数交接给华航。
这起举世瞩目的“华航事件”终于圆满解决。
事件后,王锡爵这一国民党老兵终于回到祖国大陆怀抱,他出任了中国民航华北局副局长,继续执飞波音747机型。
受“华航事件”影响,1987年母亲节,台北爆发了老兵“遥祝母亲”的静坐示威,数万老兵齐唱《母亲你在何方》,骨肉分离的悲痛震彻两岸。
这一年十月,国民党当局终于在压力下开放了探亲。
“三不”政策就此告终。
“三通”实现后,王锡爵的儿子移居上海工作,王家三代终于圆满。
你觉得王锡爵“劫机”回乡的事迹勇敢吗? 喜欢本期内容的话,记得关注点赞和转发哦,我们下期再见。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