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2日讯 德州夏津县素有中国椹果之乡”的美誉,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桑椹成熟的季节,也是夏津的椹果文化采摘节。
6月11日,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 ‘I love you’”外国留学生感知体验德州行参访团走进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颐寿园,赏古树、摘桑椹、品椹果,体验黄河流域农桑文化。
颐寿园总面积1000亩,是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主景区之一,也是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农业文化遗产的集中体验区、核心区,园内百年以上古桑树2万余株。
颐寿园得名于椹果的保健功效,寓意延年益寿,园内现建有如意湖、朱国祥纪念馆、双龙戏珠等特色景点,设置古桑树群系统科普展牌和桑产品展厅,年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
走进颐寿园,一片古桑树群映入眼帘,数百年的古桑,依旧根深叶茂,冠幅达10米。
不同品种的桑树结出不同色彩的桑椹,不同颜色的桑椹拥有不同的味道,游客在桑园中可以自由采摘各色桑椹、品鉴不同桑椹的味道。
黄河故道内的古桑树群农业系统,既是黄河流域农桑文化的代表,也是千百年来夏津县人民防风固沙工程的伟大成就。
如今,古桑树成了夏津县的致富树”,一棵古树平均年产椹果800斤、鲜叶450斤。
夏津年产椹果12000吨,其中古桑椹年产7500吨,鲜果销售量1500吨左右,主要销往北京、石家庄、济南、青岛等地。
少量鲜果利用航空方式销往深圳、厦门、及哈尔滨、沈阳等地。
农民形象地称椹果为甜蜜果”。
除桑椹鲜果采摘外,夏津县桑椹深加工应用领域也极为广阔,已形成椹干、椹叶茶、果汁、桑椹膏、椹果酒等30多类产品。
同时,古桑树群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开发中的支柱项目,也为当地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这个桑椹是黑色的,虽然有一点点酸,但是很好吃。
”你尝尝那个白色的,白色是纯甜的。
”那边有玫瑰香桑椹,带着玫瑰香的味道。
”了解完颐桑椹的基本情况和夏津县的农桑文化,参访团成员开始体验桑椹采摘,并品尝不同品种的椹果味道。
椹果很多都挂在高高的枝头,看着红得发紫的桑椹,用力踮起脚尖却够不到。
所以,桑农们采收桑椹,依旧采用抻包晃枝法”,这就是俗称的打枣晃椹”。
看到有桑农在采收桑椹,国际学生也进入到抻包晃椹”行列中。
这里有很多粗壮的桑椹树,年代久远,真的很神奇。
品尝了桑椹果之后,我很惊讶,因为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甜、这么好吃的桑椹,回去的时候,我会跟朋友们分享这里的故事,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带家人和朋友来这里体验。
”来自滨州医学院的巴基斯坦国际学生Kurbatova Popna说。
近年来,夏津县在保护古桑树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桑产业发展。
桑树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桑树品种主要有白子母、大紫甜、白椹、冰糖椹、草莓椹等9个当地传统品种,以及大十”、黑珍珠两个外来引进品种。
目前,夏津县桑产业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小小桑椹身价倍增,桑椹种植户年增收2万多元,桑产业综合开发年产值达10亿元。
夏津县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紧紧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桑树群,大力发展桑产业,以农旅融合拉长产业链条、激发产业活力,在探索中实现三产融合循环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夏津实践。
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 ‘I love you’”外国留学生感知体验德州行活动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德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协办。
活动中,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鲁东大学、滨州医学院等省内高校的17个国家的20名国际学生及部分媒体记者组成的参访团走进德州,围绕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弘扬黄河文化”主题,参观访问东盟小商品城-非遗文化展馆、黄河故道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古桑博物馆等,感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闪电新闻记者 张雨 夏津融媒体中心 黄栋 德州报道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