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肖

鼠年说鼠

时间:2024-11-0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是鼠年,鼠在十二属相中排名第一。

鼠的象征意义是它的灵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鼠类包括哪些动物呢?我国著名啮齿动物生态学家夏武平先生曾有论述,汉语中的“鼠”指的是与啮齿动物相似的小型哺乳动物,可以包括大部分的啮齿动物,兔形目的鼠兔,食虫目的大部分种类(如鼩鼱),甚至灵长类的树鼩和食肉类的鼬类(黄鼠狼)等。

鼠类主要是啮齿动物,但啮齿动物不都是鼠类,如体型较大的豚鼠和豪猪。

也有些形似鼠类的物种,如分布在南美的负鼠,则是有袋类。

啮齿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凿状的上下门齿各一对,无齿根和犬齿,门齿与臼齿间虚位的间距大。

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群体,除了南极洲外,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现在有记录的啮齿动物大约有2272个物种,占整个哺乳动物物种数量的42%。

据新公布的数据,我国的啮齿动物有215种,占我国哺乳动物种类的32%。

台湾大鼯鼠、海南大鼯鼠、藏仓鼠、中华绒鼠和青海松田鼠等都是我国的特有种。

大多数啮齿动物的体重在20克到100克之间,如体重较小的五趾心颅跳鼠和巢鼠等,体重一般在10克左右,板齿鼠和白腹巨鼠的体重可达500克,也有体重较大的如生活在南美的水豚,可达50千克。

鼠类几乎可以在各种自然环境中都能够生存,从寒冷的冻原到炎热的沙漠都有鼠类的分布,如栖息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的沙鼠,营半水栖生活的麝鼠和河狸,地下生活的竹鼠、鼢鼠、鼹鼠,树栖生活的松鼠和鼯鼠等。

鼠类既能够耐受严寒,如北温带的田鼠,也能耐受干旱,如布氏田鼠,还能耐受低氧,如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

哺乳动物中唯一具有飞翔能力的是蝙蝠,但鼠类中的鼯鼠也具有短距离“飞翔”的能力,如我国南方分布的大鼯鼠和毛耳鼯鼠、东北地区的飞鼠等,身体上有皮褶形成的飞膜,从颈侧与体侧延伸的皮褶与四肢连成一片,这些鼠类在树间可以滑翔30-50米,大鼯鼠甚至可以滑翔450米远。

鼠类的食性广泛多样,如植食性的田鼠和鼠兔,食虫类的鼩鼱,杂食性的褐家鼠和小家鼠,草原上取食种子的小毛足鼠,森林中取食坚果的松鼠等。

鼠类的性成熟早,妊娠时间短,世代时间短,每年产仔数多,所以繁殖能力强。

如小家鼠的性成熟时间为1.5-2个月,妊娠时间为28天,每年生产2-4胎,胎仔数为4-7。

褐家鼠的妊娠时间为21天左右,每年产2-4胎,胎仔数为8-10。

大仓鼠的性成熟时间为1-2个月,妊娠时间为19-22天,每年产2-4胎,胎仔数为8-10。

布氏田鼠每年产3-4胎,胎仔数为8-10。

高繁殖力是鼠类动物的生态对策。

鼠类与人类的关系紧密,对人类既有害,也有益。

一些鼠类啃食农作物、牧草和树木等,对农业、牧业和林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有些鼠类会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如旱獭、黄鼠和长爪沙鼠等是鼠疫的储存宿主和传播者,黑线姬鼠是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者。

伴随人类生存的大家鼠和小家鼠等,也会窃食食物、毁坏衣物和传染疾病等。

鼠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取食植物,属于次级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鼠类也是艾虎、鼬类和猛禽等肉食动物的猎物,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德华,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属羊人为什么要远离属鼠的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属相都会拥有属于自己最为独特的性格特点,属鼠人一直以来有着与众不同的优点与缺点,他们聪明伶俐,可能会显得有些自负,但是若是与其他属性相处在一起时,属鼠人的优点也可能会被他人所影响。

那么,属羊人为什么要远离属鼠的?1、小聪明属羊人要远离属鼠人,是因为属鼠人一直以来比较聪明伶俐,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头脑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短期内就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方法,不会被各种各样的麻烦所影响,需要化解麻烦,才能让自己拥有好运。

2、适应性强属羊人远离属鼠人,是因为属鼠人的适应能力强大,加上属鼠人好学,善于吸收经验与知识,可以快速地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以及任务,可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去解决问题,属羊人就往往不具备这种优势,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

3、畏手畏脚属羊人一直以来在好机会面前不懂得去把握,表现得畏手畏脚。

属鼠人冒险精神强大,不害怕尝试新鲜事物或是未知领域,在面对竞争和挑战时可以表现出勇气与果敢的一面,在职场人际关系中显得格外重要。

所以属羊人尽量远离属鼠人,以免好的机会被抢走。

4、缺乏沟通属羊人远离属鼠人,是因为属羊人害怕与人沟通与交流,在人与人交往面前显得拘束内敛,无法解决问题。

属鼠人善于交际,能够与各种各样的人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社交场合内可以表现得游刃有余,拥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奇门以象演局法断“老鼠出动”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