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意外!被中国用核武器轰炸45次的罗布泊,现在竟然彻底改头换面!

时间:2024-07-2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中国的大地上,曾有这么一个神秘的地方,连续数年遭受45次核武器洗礼,从一望无际的绿洲蜕变成寸草不生的废墟,最终演变成“死亡之海”。

也正是这片土地的牺牲,我国才有了和世界强国抗争的底气,原以为核弹的摧残会使其形势更加严峻,但让人意外的是,二十多后,这片不毛之地竟出现了奇迹!

一、“地球之耳”

这片土地就是罗布泊,提起它眼前浮现的场景就是“死亡之海”,不仅是我国的军事禁区,还是我国的四大无人区之首。

当地环境十分恶劣,气候远比沙漠来的炎热,白天温度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上,而晚上恰恰相反,温度直跌零下二十度左右,所以别说人类,野生动物都很难在这片地域生存。

但殊不知原来的罗布泊也曾经辉煌过,它曾是中国的第二大内湖,因其形状犹如一只巨耳静静的躺在大地上,一度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耳”。

它的湖水面积最大可达三千平方公里,堪比两个深圳,也正是这偌大的湖水,无数生命得到滋养,罗布泊成为中国大地上罕见的一片绿洲。

但不得不面对的是,随着时间的演变,湖水逐渐消失,绿洲成为沙漠,原本生机勃勃的罗布泊只剩下一片干枯的胡杨木以及龟裂成几何图形的地表。

但若说罗布泊走向衰亡的导火索是环境的迫害,那么毁掉它最后一丝希望的就是核试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过45次核武器“重击”,这片土地彻底变成了“不毛之地”

二、“死亡之海”

罗布泊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正因它的牺牲,我国首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之后更是反复试验有了新的进展,让我国实现了从零到有,从忍辱到强大的伟大飞跃。

当时我国虽迎来了新中国,但并没有在国际上站稳脚跟,那些武器强国虎视眈眈,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崛起将会是他们称霸世界的阻碍,所以不止一次的打压着我国。

而我们的毛主席也意识到,要想在国际上有话语权,就必须让自己强大,所以原子弹我们不仅要有,还得造的出来。

如果要造原子弹,那么就需要足够大的场地,记得当初罗布泊并不是我们核试验的首选之地,根据苏联的建议,我们当时将选址定在了敦煌的大戈壁上。

但考虑到核弹试爆影响巨大,破坏莫高窟事小,怕就怕在会危害到周围居民的安全,最终在开国少将张蕴钰经过实地考察后,将选址定在了罗布泊。

为了确保安全,当时设立的军事禁区长达10万平方公里,因整片区域只有“马兰”这种植物可以生存,它被誉为一种精神赋予军事禁区做名字。

至此在那片土地上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辛苦研发,从六四年到九六年,中国在那里一共经历了45次核试验,其中包括22次地下核试验以及23次大气层核试验。

它虽是我国的胜利之地,但同样每一次爆炸、每一朵蘑菇云对它来说都是致命的摧残,原子弹的试爆成功也意味着核试验产生的辐射尘落在了这片地域上。

罗布泊受到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仅存的动植物尽数死亡,一片本该尚有生机的绿洲瞬时间变成荒无人烟的废墟。

当时为了保障军事机密不被透露,罗布泊被视为军事禁区,除了科研人士和军人外人不得私自进入,之后历经数十次核轰炸后,这片土地彻底变成了“死亡之海”。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片禁区即便到了如今依然有人类的足迹,他们就是守卫罗布泊的军人们,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留住了这片土地上仅存的温情。

他们更是用自己的生命拼命的守护住了祖国的安宁,也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巡逻,才让我们了解到曾被核武器数十次轰炸的地方竟也会有奇迹发生。

三、罗布泊大变样

据央视新闻报道,2012年新疆花费600万疆马兰基地建造成了军博园,开始对外开放,也就是每年的4月至10月,外面的游客都可以来到这里进行参观。

或许有人会好奇,为何一直保密的军事基地竟会突然开放,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这片土地上曾有数万名英雄不畏劳苦的为国家做贡献,正是他们付出国价才呈现出今天这般盛景。

为了将这种“马兰”精神流传下去,也为让更多人清楚的了解到中国的发展史,这片土地不再是隐秘之地,而是对每一个人开放。

当然罗布泊不全是军事禁区,除了被设立的军事禁区,罗布泊仍有一部分地区并没有被用作军事用途。

但不容置疑的是,随着核弹变成蘑菇云的那一刻,周边的环境也受到了影响,不是寸草不生就是质地受到污染。

不过,让人惊讶的是,随着时间过去罗布泊军事禁区外竟逐渐开始恢复生机,国家地质工作者在当地发现了大型含钾卤水矿床,这意味着这片不毛之地极有可能生产出钾肥。

到了零零年初,我国正式在罗布泊展开钾盐开发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通过泵井将卤水抽到地面,为了引流他们修建了盐水渠,至此一个上百平方公里的盐湖诞生。

而这只是完成了一部分,提炼钾盐就得需要足够多的水,更何况罗布泊是一个资源甚大的钾盐资源地,所需的水相对就更多。

这些水在利用完后会被大量的引流到盐湖,之后随着工程的增进,湖水面积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到周边的植被,渐渐迎来生机。

最重要的是提取钾盐这个过程相当繁琐,没有大量的人力根本支撑不了工程的启动,而增加的人工就会在罗布泊地区驻扎生存,久而久之这里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2002年,罗布泊镇油然而生,正所谓有人就会有生机,人们为了生活方便,不仅在当地建设马路,网络,水源处理系统等等,甚至医务所,派出所等政府机构也都有建立。

可以说罗布泊不再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而摇身一变成为富有生机的商业小镇,也正是人类的加入,这片领域才得以改头换面。

如今,罗布泊靠着钾盐工程彻底逆风翻盘,不仅拥有上百种植被以及200多种野生动物,还是部分可供人类居住的安全地带,它的跨越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奇迹。

笔者认为

当然这并不是说罗布泊就足够安全了,它的范围广泛,我们改善的也只是一部分,目前仍有大部分地区被设立为禁区,不过罗布泊在变好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全部改善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罗布泊

新华社2022-01-31《在“地球之耳”罗布泊,“肥水”流入生产线》

中国军视网2019-10-16《55年前的惊天一爆,让中国人挺起脊梁!》

新华网2012年10月17日《新疆投资600万将首枚原子弹试验场开发为旅游点》

央视文旅 07月18日 11:00 ——你以为的罗布泊VS真实的罗布泊......

新华网 2014-06-23 17:01:25——丝路重镇罗布泊:“死亡之海”正在“复活”

这些科技界的大腕儿,原来都属虎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在中国人的心里 虎,代表着勇敢和无畏 在科技界 何泽慧、于敏、顾方舟、樊锦诗 ...... 这些属虎的老一辈科学家们 身上无不体现着 勇攀高峰、敢于创新的科学家精神 到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属虎的科学大家 何泽慧 她排名第一,钱三强第二 - 1914年3月5日出生 - 杰出的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图片来源:中国核工业杂志 1931年,17岁的何泽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那个年代,能考取名校物理专业的女孩凤毛麟角。

但何泽慧一踏进校门,迎面而来的是一盆冷水。

那年,物理系一共招收28名学生,其中有10位女生。

教授们认为,女生学习物理难以学有所成,于是劝说她们转系。

这下,气坏了何泽慧,她据理力争:为什么在考试成绩之外,设立性别条件? “你越不让我来,我越要来;你们不让我念,我偏念!” 1936年何泽慧清华大学毕业照。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最后,系里只好妥协,同意女生试读一学期,但成绩不行的话一定要转走。

四年的学习中,何泽慧不仅没有转系,还以论文全班最高分的优异成绩毕业。

排名第二的则是她的伴侣钱三强。

她与钱三强院士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科学上的合作伙伴。

何泽慧婚后加入钱三强所在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实验室,不久就共同发现了首例铀原子核四分裂径迹。

即使是如此重要的科学发现,何泽慧也认为“容易得很”;只要细致工作,“每个人都可以发现好些东西”。

1936年清华大学毕业时留影。

前排右起第二人是何泽慧,后排左起第一人是钱三强。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于敏 “一切都是为了国家需要” - 1926年8月16日出生 - “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于敏在工作中(1980年摄)。

新华社发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之后,国家明确提出了加快氢弹研制的要求。

时间紧迫,氢弹研究还没有关键性突破。

于敏和团队科研人员几乎时时刻刻都沉浸在堆积如山的数据计算中,直到1965年,氢弹研制方案才终于有了一些眉目。

为了验证方案是否行得通,于敏带领几十名科研人员赶赴上海“百日会战”。

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仅用五年不到的时间,于敏和科研人员们硬是靠着独立自主突破了核大国对氢弹理论技术的封锁,更用轰动世界的“于敏方案”为中国研制氢弹打开了一扇大门……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

1984年,于敏(右)与邓稼先在核试验基地。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极高的荣誉纷至沓来,于敏一如既往保持着谦逊。

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

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一切都是为了国家需要!”“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于敏说。

20世纪90年代初于敏与夫人孙玉芹。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顾方舟 “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 - 1926年6月16日出生 - 著名病毒学专家,被誉为“糖丸爷爷” 图片来源:中国之声 顾方舟毕生致力于研究脊灰、开发脊灰疫苗、控制小儿麻痹症,被誉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

他曾说:“我用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

” 顾方舟留苏学习期间留影。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1959年底,第一批减毒活疫苗在中国生产出来。

动物临床试验证明,在猴子身上安全有效。

但能不能用在人身上?需要用人来做临床试验。

顾方舟和同事一起,喝下了首批疫苗溶液。

一周后,顾方舟和同事们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疫苗对大人无害,对孩子的安全性又如何呢?“当时我儿子小东刚好不到一岁,符合条件。

”顾方舟的口述回忆史中记载:“我自己的孩子不吃,让别人去吃,这不大仗义。

” 1961年,顾方舟与长子顾小东。

图片来源:中国科协老科学家资料采集工程 “其实没什么。

”顾方舟说,“我们是搞这一行的,心里有数,我不可能随便拿自己的孩子冒险。

”事实证明了顾方舟的判断。

接下来500万份疫苗分发下去,在更大的范围内被试用、检测。

临床对比显示,活疫苗不仅安全,还能显著降低发病率。

为方便保存、运输、发放以及服用,顾方舟和同事们发明了“脊灰糖丸”。

1965年,“糖丸”在全国推广。

各地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装冰棍用的敞口保温瓶,装着“糖丸”,一颗颗送到孩子们的手中。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原卫生部举行,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郑重签名,标志着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之声 樊锦诗 想尽办法给敦煌“续命” - 1938年7月出生 - 著名考古学家,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1998年,樊锦诗受命担任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

樊锦诗眼中的敦煌,是“一千年的古代艺术家的创造,他们默默无闻,给我们留下这么内容丰富的一份遗产,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 石窟、壁画,总会慢慢衰老。

她想尽办法给那些珍宝“续命”。

1999年开始,来敦煌的游客们多了,樊锦诗既高兴又担忧,因为“洞子看坏了绝对不行,不让游客看也不行。

” 2011年8月,樊锦诗检查加固后的莫高窟北区洞窟。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她开始四处奔走,提出要“限流”。

樊锦诗和同事们在参观洞窟的路线、洞窟开放的条件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标准,改变了以往单一参观洞窟的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我们作为一个成功案例,向全世界推广。

” 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包括要为莫高窟建立数字档案,将洞窟、壁画、彩塑,以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等等。

樊锦诗用紫外线灯在454窟调查壁画题记。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经过十多年努力,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观众可以在线欣赏30个经典洞窑的高清图像,全景漫游这座古典艺术宝库。

由此,它们在另一种意义上得到了“永生”。

在敦煌五十多年,樊锦诗走遍了大大小小735个洞窟,看遍了每一寸壁画、彩塑。

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这就是樊锦诗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科技界 还有很多科学家也属虎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披荆斩棘 为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鞠躬尽瘁 向他们致敬 综合中国科协、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协、敦煌研究院、本报此前报道等 来源: 科技日报

做梦梦见原子弹是什么意思?

  有关于梦见原子弹的问题,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梦境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周公解梦专版,小编为你提供整合以原版周公解梦及周易原理,新研究结合实践合成新解梦内容,从多角度来解剖你的梦境存在意义和提示风险内容,给你一个是吉或是凶的梦境预.    做梦梦见原子弹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呢?这是个好梦还是坏梦呢?是不是别人也会做这个梦?且让专职解梦大师『痴人说梦』为您释疑梦见原子弹...    周公解梦 梦见原子弹:    做梦梦到原子弹  梦见原子弹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大全查询免费  梦见原子弹,表示你对周围存在的某些危险感到担忧,这种危险可能来自某个人,也可能来自某件事,某种形势、局面,但一旦爆发,破坏力巨大,具有毁灭性。

    梦见原子弹被拆毁,暗示你内心某种焦虑被消除。

    梦见原子弹爆炸,暗示你害怕有人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巨大破坏,给你的事业,家庭带来颠覆性的打击。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