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消失的无价之宝-传国玉玺

时间:2024-06-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时间就像是一条看不见的河流,裹挟着世间的一切,向前奔去。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出现过大量的珍奇异宝,传说之物,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封建王权的代表之物-传国玉玺。

来历

秦始皇,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自己宣布使用皇帝称呼的人,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命令李斯用和氏璧雕一块印玺出来。

而和氏璧,无论是本身材质还是意义,都可以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于是李斯就用这块玉,雕刻出龙形图案,并且在上面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个字。

于是,这枚玉玺成为了秦始皇的专用玉玺,也成为了皇帝权利的象征,故而,其他人的印玺其实只能叫“印”,只有皇帝的才能叫“玺”;

传国玉玺的颠沛流离

不知是野史还是民间传说,据说秦始皇为了宣传自己,编造出了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有一年,秦始皇巡游天下,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的湘山,湘山住有神氏湘神,为尧帝之女,舜帝的妻子,她对秦始皇的暴政很不满,就用风雨雷电来阻止秦始皇的巡游。

秦始皇勃然大怒,命人上山伐树,结果树木砍的差不多了,湘山整体都显示红色,整个看起来像是血流成河。

秦始皇于是又将自己的玉玺扔入湖中,欲借全国龙运镇压湘神,结果果然风平浪静,但是玉玺确实打捞不到了。

到了第二年,秦始皇再次来到洞庭湖,这次遇见了一个仙人,将秦始皇的玉玺还给了他,并且还说这是天命所归,秦始皇大喜,觉得自己真的就是真命天子。

归功于秦始皇的成就与名气,传国玉玺几乎成为了后世皇帝必不可少之物。

刘邦攻破咸阳时,夺得了传国玉玺,建立汉朝,后来王莽篡权,与太后发生争执,太后一气之下,将传国玉玺摔在了地上,导致传国玉玺少了一角,王莽用金子补上了这个角,并且在上面刻上了“大汉永业”几个字,后来新朝灭亡,玉玺又回到了刘氏手中,同时,东汉成立。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正如歌词所唱一般,东汉末年,天下诸雄并起,玉玺流落到了袁术手中,袁术欲借机称帝,然而其实诸侯,如曹操、孙权、刘备并不买账,联合抵抗,袁术死后,曹操得到了这枚玉玺,曹操何许人也,他并未借此称帝,而是继续扶持傀儡皇帝汉献帝。

曹操死后,玉玺传给了儿子曹丕,为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他在玉玺一面刻上了“大魏受汉传玉玺”几个字。

从魏朝开始,传国玉玺的命运可以说是很坎坷了,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很多人都想得到这枚彰显正统身份的玉玺。

传国玉玺也在各方之间流转,被争抢、被赠送。

到了前赵后赵时期,玉玺传到了前赵皇帝刘渊手中,刘渊死后,儿子刘聪继位。

后赵皇帝石勒命人刺杀刘聪并带回了玉玺,得到玉玺后,石勒又在上面刻上了“天命石氏”四个字。

传国玉玺颠沛流离的日子还远远没有结束,在这之后,又经过了东晋、前秦、后秦、北魏等政权。

到了隋朝的时候,任职将军的李渊推翻隋朝统治后,建立唐朝,此时的玉玺并没有在李渊手中,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据说打造了几枚印玺代替传国玉玺,李渊传位于李世民,后来真正的传国玉玺被李世民得到,不得不说李世民确实是位伟大的君王,历史罕见的贞观之治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继承父业,后来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则是一个妥妥的野心家,一直想要篡夺皇位,建立女帝时代。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废除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自己登基为帝,建立周朝。

刻字又来了,武则天登基后,在传国玉玺上刻上了“圣神皇帝”几个字。

武则天死后,儿子李旦继位,恢复了唐朝,唐中宗李旦十分宠爱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并且任命安乐公主为宰相并处理政务,可能安乐公主的偶像是武则天吧,她也是个野心勃勃之人,唐中宗死后,安乐公主废除自己的弟弟,有一个女皇登基了,建立了后周。

野心家都是喜欢搞事情的,安乐公主成了皇帝,就在玉玺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号“永昌皇帝”,安乐公主死后,其弟弟李重茂复辟,又恢复了唐朝,在位期间,任儿子李隆基为太子,并支持其参与政务处理政事。

李重茂死后,李隆基继位,即唐玄宗,开创了唐朝另一个盛世-开元盛世。

这个时候,又一个女人出现了,她就是杨玉环杨贵妃。

杨贵妃美艳压天下群芳,深得李隆基宠爱,而杨贵妃又借口说自己很喜欢玉玺,想要得到,并且赠送给自己亲戚。

在此之前,玉玺几乎都有证可考,但是之后就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有人说玉玺在史思明儿子史朝义手中消失了,也有人说消失于后唐末帝李从珂的自焚之时。

再后来的宋、金、明、清时期,不时有玉玺的消息传出,某某地发现玉玺、某某人挖出玉玺,但基本都被证实为赝品,传国玉玺,真正的消失了。

扑朔迷离的去向

历代封建王权的代表之物,传国玉玺,再经过一位位真命天子之手后,终于还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正史、野史几乎都无法证实它最后的去向,也不知道是被埋没于某地、被某人藏于某地、还是战火中被毁坏等等。

如此珍贵且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无价之宝,希望有一天,能重见天日吧。

起名学之“三才五格取名法”

起名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涉及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语言文字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三才五格取名法”是常用的取名方法,下面给各位看官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三才五格的基本概念 三才五格取名法是一种结合中国传统易学和数理学的起名方法,通过分析名字的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和外格的数理关系,来判断名字的吉凶。

三才:天格、人格、地格 天格:代表天命,由姓氏笔画数决定,象征先天条件和家族背景。

人格:代表人和,由姓氏和名字第一个字的笔画数相加得出,象征个人的性格和能力。

地格:代表地运,由名字的笔画数相加得出,象征个人的运势和后天发展。

五格:在三才的基础上增加了外格和总格。

外格: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和姓氏的笔画数相加得出,象征个人的社交关系和外部环境。

总格:由整个名字的笔画数相加得出,象征个人一生的总体运势。

二、三才五格的计算方法 1.天格: 单姓:姓氏笔画数加1。

复姓:复姓两个字的笔画数相加。

2.人格: 单姓单名:姓氏笔画数加名字第一个字的笔画数。

单姓双名:姓氏笔画数加名字第一个字的笔画数。

复姓单名:复姓第二个字的笔画数加名字的笔画数。

复姓双名:复姓第二个字的笔画数加名字第一个字的笔画数。

3.地格: 单名:名字笔画数加1。

双名:名字两个字的笔画数相加。

4.总格: 姓名全部笔画数相加。

5.外格: 单姓单名:外格为2。

单姓双名:总格减去人格之差再加1。

复姓单名:总格减去人格之差再加1。

复姓双名:总格减去人格之差。

三、三才五格的吉凶判断 1.吉数:如1、3、5、13、63、81等,象征吉祥如意。

2.次吉数:如6、17、29等,象征相对吉祥但不如吉数。

3.凶数:除吉数和次吉数外的其他数,象征不吉利。

四、三才五格取名的操作步骤 1.确定笔画数:根据姓氏和名字的字义、音韵及五行属性,确定每个字的笔画数。

2.计算三才五格: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天格、人格、地格、外格和总格。

3.分析吉凶:根据三才五格的数理关系,判断名字的吉凶。

4.调整优化:如果名字的吉凶不符合预期,可以通过调整名字中的字来优化。

五、案例分析 以“李世民”为例: 天格:7(李)+ 1 = 8(金) 人格:7(李)+ 5(世)= 12(木) 地格:5(世)+ 5(民)= 10(水) 总格:7(李)+ 5(世)+ 5(民)= 17(金) 外格:17(总格)- 12(人格)+ 1 = 6(土)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李世民”的姓名在五行上较为平衡,天格和地格的数值均为吉祥数,人格数为大吉数,表明其性格温和、有内涵,有利于事业发展。

六、总结 三才五格取名法是一种科学且系统的起名方法,通过分析名字的数理关系和五行属性,可以为个人起一个吉祥的名字。

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能够为人们带来好运和吉祥。

给孩子起名最忌讳的一个字,历史上仅3位名人敢用,命运如何?

在中国古代,“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的观念根深蒂固。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承载着家族的期望、个人的身份,甚至被认为与冥冥之中的命运息息相关。

而“王”字,这个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字眼,在取名文化中却是一个禁忌。

历史上,敢于以“王”为名的人寥寥无几,他们的命运轨迹也各不相同,这不禁令人深思:名字,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吗? 冯野王 冯野王,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子,出身官宦世家,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十八岁时,他便大胆上书自荐,希望能够出任长安县令,虽然最终未能如愿,却也因此得到了汉宣帝的赏识。

在地方任职期间,冯野王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后来更是官至大鸿胪,位列九卿之一,他的才华与能力,在当时堪比三公九卿等国之重臣。

然而,冯野王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因为得罪了当朝权贵大司马王凤,而被罢免官职。

这次打击对冯野王来说是致命的,他从此一蹶不振,不久便郁郁而终。

随着冯野王的去世,他的家族也因此受到牵连,逐渐衰败。

冯野王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他拥有卓越的才华,却最终落得如此下场,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王”字的禁忌。

难道真的是因为名字中的“王”字,给他带来了厄运吗? 或许,这只是巧合,又或许,这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得罪权贵往往意味着身败名裂,冯野王的悲剧,更像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非“王”字带来的诅咒。

顾野王 与冯野王的坎坷命运不同,顾野王的人生则显得更为顺遂。

顾野王,南朝梁陈时期著名的学者,他并非一开始就叫顾野王,而是因为仰慕西汉时期的冯野王而改名。

他自幼聪慧,九岁能文,十二岁便完成了地方志的编撰,堪称神童,他的才华横溢,不仅在文学、历史方面造诣颇深,在书画艺术方面也颇有建树。

顾野王在世时官至太学博士、光禄大夫等职,死后更是被追赠为右卫将军,他的一生,可谓是功成名就,安享晚年。

与冯野王相比,顾野王的命运截然不同,他不仅没有因为“王”字而遭受厄运,反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顾野王的例子似乎打破了“王”字的禁忌,这是否意味着,“王”字本身并没有所谓的诅咒,而只是人们赋予它的意义? 或许,名字只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而真正决定命运的,是自身的才华、努力,以及所处的时代环境。

顾野王凭借其卓越的才学和智慧,在乱世中立足,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与“王”字本身并无直接关系。

骆宾王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他的名字同样带有“王”字。

与冯野王和顾野王不同,骆宾王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七岁能诗,被誉为“神童”,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脍炙人口,尤其是那首《咏鹅》,更是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然而,骆宾王的仕途却并不顺利,他多次被贬谪,政治抱负难以施展。

在武则天当政时期,骆宾王更是因为反对武则天而参与了徐敬业的起义,并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曌檄》。

这篇檄文气势磅礴,文采飞扬,历来被誉为檄文中的经典之作。

可起义最终失败,骆宾王也从此下落不明。

骆宾王的命运,似乎再次印证了“王”字的禁忌,他虽然才华横溢,却最终未能善终。

骆宾王的一生,是才华与气节的交织,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他敢于挑战权威,不畏强权,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王”字禁忌的成因与演变 “王”字的禁忌,并非凭空而来,它根植于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土壤,在古代,帝王被称为“王”,这个字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普通百姓使用“王”字,则被视为僭越,是对皇权的挑战,这种观念,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是根深蒂固的。

“王”字的禁忌,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在古代,人们普遍相信名字与命运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一个不吉利的名字,可能会给个人带来厄运。

因此,人们在取名时,往往会避讳一些带有负面含义的字,而“王”字,因为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自然也就成为了禁忌。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王”字的禁忌也逐渐淡化。

在现代社会,“王”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姓氏,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王”字取名,而不再担心会招致灾祸。

结语 名字,虽然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但它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个人的努力、时代的环境、偶然的机遇,都会对人生轨迹产生影响。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名字与命运的关系,不要过分迷信,也不要完全否定其潜在的影响。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你给孩子起名字,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参考资料 浙江在线——浙江宣传 | 骆宾王,在大唐用力活过 澎湃新闻——江南访古 | 不见野王居——谒顾野王墓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