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奇闻百怪

语文四下《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自主学习任务单

时间:2024-05-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下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 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学会运用批注进行阅读。

2. 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3. 了解科学世界里的奥秘,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学习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阅读主题1. 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读:同学们还记得书中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读吗?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2)生齐读。

2. 引导提出问题。

(1)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2、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为什么水能带走脏东西?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2)生尝试提出问题。

要求:每位学生尝试提出两到三个问题。

3. 推荐科普作品。

师引导: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

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读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

“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

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要求:大声朗读“科普简介”,了解科普作品3、。

二、激发兴趣,感知全书梗概1. 出示读物师引导:今天我们要读一本科普书籍,它与一句名言有关,“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你们猜猜是哪本书?(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是的,就是统编语文教材推荐的书目十万个为什么2. 导读封面。

(1)师引导:当我们捧起这本书,最先做什么事?(课件出示书籍封面)(2)师指导阅读:请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书名、主编、出版社等)3. 导读封底。

(1)师指导阅读: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封底,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生交流)(课件出示封底图片)(2)师梳理小结:封底也有书名,还有书的价格和条形码。

条形码用来存储书的相关信息,比如价格、出版社4、、出版日期等。

4. 介绍扉页。

(1)课件出示扉页。

翻开书的第一页,你会发现:(2)师引导: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这已经是第几次印刷?5. 阅读导读和目录。

(1)师设置悬念:十万个为什么如此吸引读者,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导读。

(课件出示导读的内容)这本书的导读向我们介绍了阅读的意义、章节介绍、阅读方法、阅读指导等,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

同学们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走近这本书,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看这本书的目录。

(2)生自读。

师引导: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这本书根据不同的知识领域,介绍了动物、植物、军事、科学、社会、人体、生活、地理八个方面,其中每个部分又设计了几十个问5、题,涵盖面非常广。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十万个为什么的封面、封底、扉页及导读等,看看每页上都有哪些信息?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家长听一听。

三、品读文段,指导阅读策略1. 指导阅读策略。

(1)师指导:我们该怎么阅读科普读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五章: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小片段:元宵节有什么来历?(有书的学生可以把书翻到122页。

)课件出示:元宵节有什么来历?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它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的。

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最终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6、,汉文帝都要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等,宋代开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还增加了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等传统民俗表演。

这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在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都年年欢庆不衰。

请同学们点一下暂停键,自己先读一读这一段。

2.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阅读中你有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吗?比如“高跷”这个词,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一些科学术语是,这时候要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

你们见过“高跷”吗?瞧,这就是“高跷”。

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

文中还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的名称,这时我们就可以当然网络去查询一下,弄7、清他们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

在这本书每页的两侧,有“词海拾贝”或者“阅读延伸”栏目,它们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解释,降低了阅读的难度,扩充专业知识。

3. 寻找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师引导:根据你的读书经验,你认为阅读这类书籍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预设: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好阅读记录卡,也可以再文中进行批注。

一边阅读一边写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读文章的时候,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写批注。

可以圈画相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空白处写写批语。

(课件出示:写批注)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同学的阅读分享,这位同学在阅读这本书时,一边阅读一边在书上批注,我们8、看看他都记录了什么?鸡和鸭像鸟儿一样也有翅膀,可是为什么它们也不能飞呢?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鸡和鸭也是能飞的。

”这里作者发现把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吸引我们的注意,激发我们的阅读。

再来看另一处批注,发现作者还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高射炮”的特点,用我们熟悉的形象封号的帮助人理解,是不是特别形象?再看这一处,一系列的数字是不是更让我们感受到导弹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呢?这是多么形象的表达呀,元宵节有什么来历?请同学们点一下暂停键,从这段话中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边读边进行批注。

你知道答案了吗?你找的和老师的答案一样吗?这一个片段中既介绍了元宵节的来历,还写了元宵节的哪些内容?是的,还有习俗,你知道9、有哪些习俗吗?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除此之外,也还有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等。

是不是很有趣?十万个为什么写于1927年,90多年过去了,由于科学的发展,我们今天读这本书,可能会找到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再读完本段文字后所设计的一张思维导图,关于书中提出的问题,他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5.总结对于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这位同学课后进行了查阅和补充,增加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这样一梳理,是不是所有内容一目了然,这些内容组合在一起,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获取了关于元宵节的知识。

在今天的课上,我们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批注,画导图,填读书卡等阅读科普读物。

要求:学生运用批注的学习方法阅读元宵节10、有什么来历?,从文中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科学术语。

四、制订计划,指导课外阅读1. 指导制订阅读计划。

师引导:针对这本书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大概分几周看完全书,每天看多长时间,课后制定一个阅读计划表。

(出示表格)十万个为什么阅读计划表班级姓名时间阅读章节阅读时间小组交流时间第1周第2周2. 指导写读书笔记。

(出示表格)师引导:计划制动之后一定要开始阅读,边阅读边填写阅读记录卡,在“我的思考”栏目,主要围绕两方面填写:作者的解释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阅读计划表,边阅读边填写阅读记录卡。

五、对比阅读,感受文本魅力1. 课件11、出示作品内容及作者简介。

今天我们阅读了统编版语文教材推荐的书面十万个为什么,那你知道,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米伊林也写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出示作者简介)米伊林(18961953),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观察天空和星象。

对于普希金等名家的作品,他也爱不释手。

他可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鼻祖,他的科普作品深受我国读者喜爱。

与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米伊林的讲述娓娓动听,让我们读起来津津有味。

他给内容施了什么“魔法”呢?我一起来看看2. 出示作品目录。

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边走边写的书",伊林在他们家里走了20多步12、,就写了一本有趣的小书。

作品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选取了六个“旅行站点”: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针对每站点中常见的事物,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3. 品读段落读了目录,你对哪个“旅行站点”感兴趣?猜猜伊林在这个站点可能会写些什么?书中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你们家里每天总有人生炉子,煮马铃薯。

也许你自己就很会生炉子或者煮马铃薯。

可是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毕剥作响?为什么烟会走烟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煤油燃烧的时候,从哪里来的烟?为什么烘烤的马铃薯有一层硬皮,煮的却没有?恐怕你不能解释明白吧。

或者问你:水为什么能灭火?我的一位熟人回答说13、:“水能灭火,因为它又湿又冷。

”可是煤油也又湿又冷,你倒是试试用煤油来灭火吧!不,你还是不试为好,一试就得报火警了。

你看,问题挺简单,可是要回答它却不那么容易。

我再给你猜十二个关于最简单事物的谜,你愿意不愿意?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感受?内容有趣、语言生动4. 师引导对比阅读:同样是十万个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出示课件)同学们可以课后对比一下内容,六、推荐阅读,感受科普魅力。

师推荐:本课的最后,作者还给我们推荐了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

(出示课件)像穿过地平线、细菌世界历险记等,想知道更多的故事吗,赶紧去读这些书去吧!要求:学生对比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在内容和表达上的不同,完成表格。

阅读其他优秀科普作品,边阅读边填写阅读记录卡。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