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6月7日,美国航空试验站站长查理斯·德·钱德勒上尉将路易斯机枪搬上一架莱特B型推进式飞机,把枪身固定在一根横杆上。
飞机起飞后,在76米的高度三次通过目标。
每次通过目标时,钱德勒上尉进行8~10发点射,平均5发中靶。
飞机每次飞过目标的时间为0.1秒。
钱德勒从天上连发射击成功的消息很快传遍各地。
不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飞机和路易斯机枪都成为新成员。
英国陆军 对“刘易斯” 机枪可谓是情有独钟,在一战结束后的很多年里仍旧在使用。
除了英国,还有许多国家在一战期间装备了“刘易斯” 轻机枪,比如 澳大利亚 ,法国, 挪威 , 俄国 , 加拿大 ,甚至还有敌对方的德国军队。
西线德军非常欣赏缴获的“刘易斯” 轻机枪,觉得它要胜过德国自己的MG08/15轻机枪。
MG08/15实际上是 马克沁 MG08 重机枪 的改进型,改装步枪枪托、手枪式握柄,去掉三角架,换成 两脚架 。
德国人还为“刘易斯” 轻机枪编印了详细的使用手册。
在1918年至1921年 苏联 建国初期的国 内战 争中,英国人提供给 白军 大量的“刘易斯” 轻机枪,结果相当一部分被红军缴获使用。
红白双方的士兵都十分喜爱这种份量轻,携带方便的机枪。
刘易斯机枪有两个特征,一个是采用粗大的散热筒包著枪管,作用是当开火时令空气被吸入筒中成为风把枪管吹冻,但后来证实此筒对冷却枪管效果有限但却白白增加枪重,另一个是在枪身上方的 弹鼓 ,刘易斯机枪原本采用47发弹鼓,弹鼓采用中心固定式,开火时弹鼓轴承转动把子弹推入枪内。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