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南极

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了什么,南极冰层下的异星

时间:2024-01-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南极大陆是地球的两极点之一,它的存在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如果我们拿起一个地球仪查看南极洲,我们将会发现一个长得很像眼镜蛇的大陆,而南极点不偏不倚正巧在南极大陆的中心。

作为极地,南极地最大的特点就是冷,其实每天的气温与阳光的照射角度也很有关系,比如我们往往会觉得早上与傍晚的阳光都会比较柔和,在中午的时候却是那么毒辣。

早中晚太阳与地球的绝对距离其实没有任何差别,只不过太阳与大气层的角度越加垂直,热量就越容易穿越大气层辐射到地表之上。

作为极点,南极注定是距离太阳最远的一个位置,南极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时间太长了,即便是时间长达一百八十多天的极昼,太阳也不过是只在南极大陆的地平线处远远地照射着。

因为位置的原因,南极永远都不会得到阳光的直射。

甚至两极大气与其他地区的大气也鲜有交流,其他地区的热量无法通过空气流动传送到极地。

于是南极大陆每年的平均气温能达到零下25℃,常年覆盖着结一层厚厚的冰盖。

由于其恶劣的环境,所以本土上没有任何常住居民,因此南极洲是最晚被人类发现的大陆,无数的科学家对其充满了好奇,对其进行了各种研究。

探秘南极冰盖由于常年极寒,南极大陆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任何人在南极大陆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撑,都会很快被无尽的寒冷所吞噬。

直到今天,南极洲上也不过建立了一些专门用于科研的站点而已。

除了对南极充满好奇的科学家,相信也不会有很多人愿意前往冰天雪地的南极洲。

对于南极洲的研究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南极的环境和历史,另一种则是利用南极的极端环境进行相应的实验。

南极科考站比如由十多个国家三百多个科学家合作打造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就是利用南极洲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几乎没有人类活动干扰的特点,在南极冰盖下方布置了86条观测链,上千个探测器,在冰盖之下更几乎没有电磁波之类的因素能够干扰到观测器,更容易观测到可以轻松穿透物质的中微子。

比起利用南极环境进行试验的科研活动,相信更多人会对研究南极这件事更感兴趣。

毕竟世界上凡是人烟稀少的地方都会有无数的传说,像南极大陆这样拥有广袤未探索空间的地方,更是故事的最佳发源地。

诸如南极洲是外星人基地,南极洲冰盖之下有一个文明,南极洲地球内部的入口等等传言,虽然听起来都很夸张荒谬,但是正是这些夸张的故事在不停地撩动人们的好奇心,吸引着科学家们前往南极洲进行探索。

对南极大陆的探索方向之一就是研究冰盖之下有什么。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随着时间的积累,南极大陆凡是在南极大陆经过的水分都会被凝结成冰晶然后留在南极大陆上,千万年来,南极大陆的冰盖平均厚度已经达到4千米了。

所以想要研究南极洲,按理说得先在冰面上挖一个四千米深的冰洞,当然聪明的科学家们并不会在这种问题上被限制,4千米只是平均厚底,既然是平均值,实际冰层厚度当然是有厚有薄的。

科学家们通过超声波探测和雷达等技术探测冰川的厚度,可以直接探测到冰层以下物质的大概组成情况。

神奇的是,探测结果竟然显示在冰层下面存在液态湖。

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他们在南极洲发现了一百四十多个冰下湖,这些冰下湖中最大的湖被命名为沃斯托克湖。

沃斯托克在俄语中其实是东方的意思,因为这个湖所在位置距离俄罗斯科考站东方站并不远而得名。

由于湖水与冰面的距离与冰盖平均深度十分接近,有足足三千七百多米的深度。

由于它与科考站的距离还很近,所以俄罗斯科学家们直接从沃斯托克湖上开挖,数千米的冰层深度,不是随便就能挖穿的,挖了好几年,科学家们才挖到了液态水的位置。

南极冰盖下存在孕育生命的液态水?对于沃斯托克湖的研究,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由于南极的极端气候,挖开冰层时湖水会在冰层的压力下涌上几十米,然后在极端低温中迅速结冰把冰洞重新封上,最终导致功亏一篑。

科学家们对沃斯托克湖的研究,最开始只是想研究一下南极洲湖水的成分,了解一下远古时代南极大陆的气候情况。

但是随着对冰下湖的研究深入,科学家们发现,这个湖水并不完全是一潭死水,藏在几千米冰层深处的水竟然会流动,而且不是单纯的在湖内小幅度流动,而是湖中的水会以冰下河的方式往其他水体中流动。

从整体看南极洲的冰面下,有一个完整的水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甚至有可能与海洋连接在一起。

这时科学家们终于意识到沃斯托克湖的重要性了,这个冰下湖中——很可能拥有生命。

我们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不流动的水永远都不可能出现生命,但现在发现冰层之下的水是流动的,甚至科学家们还发现冰下水竟然还会受到潮汐力的形象,每当月球路过时,沃斯托克湖的湖水就会有1到2厘米的升降起伏。

综合这种种现象,科学家们认为南极大陆的冰下水循环环境与一些类地行星或者卫星十分相似。

比如木星的卫星木卫二,这颗星球表面同样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但科学家们认为木卫二的低温不足以让星球上面的水全部结冰,所以木卫二很可能与南极大陆一样,拥有在冰面之下的液态水。

所以现在对于沃斯托克湖的研究方向就从研究南极大陆曾经的湖水成分,变成了要研究一下沃斯托克湖中是否拥有生命,如果能在几千米冰层下找到生命,那么像木卫二这样的星球拥有生命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

既然研究方向改变了,那么原本的探测方法就不能使用了,因为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钻开冰层的钻头,很可能会污染到沃斯托克湖的湖水,因为钻头一旦进入到湖水中,钻头上的微生物就会顺着进入,最终原本的湖水生态将会遭到破坏,到时候如果在湖水中找到生命的痕迹,也将很难判断是不是从钻头上来的微生物。

原本科学家们是在钻头上使用防冻液和煤油这两种液态润滑钻头,主要的作用就是避免钻头被冻结。

但是这两者都没法完全消毒杀菌,当冰层被钻开的时候,就一定会有大量的细菌等生物污染湖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俄罗斯的科学家们想了一个办法,钻到接近湖面的位置时,换一个经过消毒的干净钻头,然后钻到湖面的一瞬间就把钻头撤出。

湖中的水就会在冰层压力下朝钻孔涌去,这些水会慢慢解冻,然后科学家将这个在钻洞中新凝结的冰柱带走进行研究,这样就能简单地知道湖水中是否存在微生物了。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湖水中的确拥有低浓度状态的细菌,而且这些细菌的构成很复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菌种都有发现,这意味着,在南极冰层下方并不是只有低温和些许液态水,而是在冰面下水循环的过程中这些水会经过不同的环境。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这些细菌的基因序列显示,它们分别于湖泊、海洋、海底泥、深海热泉、还有冰冻环境,这些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基本一致,这也直接证明了南极冰盖下面的水循环是真实存在的,微生物正是随着水循环的运转才能保有多样性。

冰盖之下的“异星世界”其实目前能够证实的仅仅是在冰盖之下拥有微生物,因为害怕污染到冰下湖中的环境,所以目前科学家们都没有真正地探测湖底的情况,直到现在也无法知道当前四千米冰盖下的湖水中是否有多细胞生物生存。

但是从上文所说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知,南极冰盖下的水体环境很可能与海洋环境是互相联通的,不然在冰盖下也不会找到拥有海洋环境基因序列的细菌。

所以唯一不清楚的就只有海洋与冰下湖的联通方式是怎样的,如果直接有冰下河接通到海洋,几乎就能确定千米冰盖之下一定会拥有多细胞生命,甚至会有鱼。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科学家们在距离南极大陆边缘只有两百多公里的冰盖上寻找到一个冰盖厚度只有九百米的位置,钻开一个直径几十厘米的冰洞。

此时,距离科学家们对冰盖展开钻探活动,已经过去20年了。

我们需要知道南极洲的极低温度,让它地理环境十分特殊,有些位置,即便已经远离大陆,但是因为温度太低,所以还是会凝结成冰盖,简单来说,从这个冰盖上钻洞下去,下面其实是海洋。

通过这个九百多米的钻洞,科学家们得以直接观测到南极边缘冰盖之下的生态系统。

经过研究,这其中的生物为了适应冰冷和黑暗的环境,形态已经与我们认知中的普通海洋生物大不相同。

冰盖之下只有海绵、海鞘等软体生物,而且它们统统长得十分放飞自我,可能是因为冰盖遮住阳光后互相都无法看见,所以就不用在意外表了吧,仅看外表的话说它们是外星生物都有人信,这冰盖之下简直就是一个“异星世界”。

经过科学家们的取样研究,发现南极大陆边缘冰盖之下的海洋生物基本都有一个特点——新陈代谢速度特别缓慢。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生物主要依靠浮游生物补充营养,生存能力极强,由于冰盖之下的寒冷环境,所以这些生物的生存策略基本都是能不动就不动,一个个都修炼起“龟息术”。

根据它们的新陈代谢速度,这些生命的寿命基本都能达到千年以上。

结语生命的顽强令人惊叹,因此,我们也不免联想到,木卫二这样的冰球世界是否也会在冰盖之下孕育出生命呢?答案就交给未来更加发达航天科技吧!

海南极致的旅行(自游自在随心行)

旅游何必远行?海岛处处是风景。

国庆中秋长假过后,人们出游兴致却没有消减:寻一家民宿住下品味慢生活,找一条老街挖掘背街小巷里的美食,去一处田园村镇偷得浮生半日闲,觅一间最美书店让时光在纸张间停留……一种以距离近、时间短、随心性、慢体验为特点的“微旅行”悄然兴起。

“微旅行”利用时间空间上的“微”,让市民游客在个性化、主题化的深度体验里,像手持放大镜般发现和欣赏生活之美。

游客打卡石梅湾凤凰九里书屋。

杨师忠 摄 “微旅行”受市民青睐 “一想到长途旅行要规划路线、收拾行李、舟车劳顿,我就犯懒了,所以选择在周末等空闲时间和朋友一起在周边找些好玩有趣的地方待一待,享受生活。

”在海口市民刘安珠看来,不用花太多时间,不用带太多行装,不用全盘规划和刻意安排,利用闲暇时光即可实现“说走就走”,率性而为,尽兴而返,是人们缓解压力的方式。

据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的调查显示,56.2%的被访者选择旅游时间控制在2—3天最为合适。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也显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城市公园、休闲街区、夜间美食、城郊乡村游高位运行。

有35.8%的游客认为“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国内中长线旅游变为省内游或近程游”,不少人在假期中段返程后二次短途出游和多次本地休闲游。

这在我省旅游市场中也有所体现。

海口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里唯美梦幻的粉黛乱子草爱心广场迎来众多打卡的市民游客;文昌市铺前镇迎来许多为寻味糟粕醋而来的吃货;琼海市留客村被热衷于乡村休闲的人们发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微旅行”具有旅行目的生活化、出行方式多样化、产品需求品质化、消费支出大众化等典型特质,这既是旅游消费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旅游生活方式的变革。

“‘微旅行’不要大而全,它是小而精的,在目的地选择上没有固化的边界,更能满足城市人群去体验、感受和收获生活之美、生活之趣的需求。

”天恒旅业营销中心总监张惟惟表示。

市民游客在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粉黛乱子草爱心广场拍照。

袁琛 摄 休闲生活里的深度主题游 心之所向即为景,行之所到即是游。

相比千里迢迢去遥远之地看风景,发现身边的美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微旅行”显得更方便、更轻松。

与此同时,“微旅行”也让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把一处景点、一个街区、一个主题去慢慢游、细细品、深度游出不同的味道。

作为一个新海南人,刘畅对海南本土文化十分感兴趣,周末常常去往海口骑楼老街。

“在骑楼戏院可以边喝咖啡边听戏,在一碗辣汤饭里体味海口老味道,再走到东门市场,目不暇接的海鲜干货里都是这座海岛的人间烟火气。

”刘畅说。

而热爱摄影的“老海南”高煜一有空闲便走进万宁山钦湾等小众景点待上一晚,去拍摄海岛夜空上的斗转星移,喜欢文艺范的女朋友则待在石梅湾的“海南最美书店”凤凰九里书屋,在海风吹拂中享受阅读时光。

在个性化、主题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微旅行”中,美食、娱乐、建筑、技艺、购物等日常生活中的元素,皆可成为“微旅行”的吸引物,“微旅行”所对应的是“微目的地”。

“许多人是冲着我家民宿来到这里的,在入住的一两天时间里,或是去清澜买海鲜自己回来做,或者去石头公园观沧海,或是在夜里跟着村民在海滩抓螃蟹。

‘微旅行’其实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休闲生活。

”文昌海暇民宿负责人张帆说。

游客在福山镇的咖啡馆悠闲品咖啡。

苏晓杰 王家专 摄 打造旅游新消费品牌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休闲旅游的本地化趋势明显,人们更加热衷于本地游、周边游,来自本地旅游休闲的需求正在孕育新的市场空间。

我省旅游从业者们也看到了“微旅行”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依托周边资源,根据旅游地域性和差异化因素,南湾猴岛生态旅游区推出拥有超值体验的“疍家港湾游”,游客可以乘坐游船参观疍家渔排水上人家,一睹当地“海上110”(新村港边防派出所海上警务室)的与众不同,还可喂食深海石斑鱼感受渔家渔趣。

当人们不再执着于空间距离上的“远方”,而是愿意在城市及周边发现新潮的玩法和体验,本地旅行社也纷纷推出面向本地游客为主的一日游、两日游等“微旅行”产品,帮助游客寻找藏在城市街头巷尾的新体验,体会在近处旅行的乐趣。

“‘微旅行’的需求更为纯粹,目的地更为精准,主题性也愈发突出,我们也在不断挖掘新的旅游资源,更新旅游产品,围绕核心目的地推出更多游玩体验,为人们打造不同的生活方式。

”张惟惟表示,今年以来推出的“东寨港红树林 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 铺前老街”打造出江东“微旅游圈”,“白沙罗帅村 五里路茶园 仙女溪瀑布”为市民游客营造户外生活体验,颇受消费者青睐。

而如何让“微旅行”的体验更丰富,如何在“微旅行”中更好地融入本地的历史风貌、时尚潮流、文娱生活、特色美食等元素,也值得旅游业者深入研究。

“微旅行”小名片 顾名思义,“微旅行”即短小的旅行,随时可以出发,说走就走,不需要太多的行装,也不需要长时间精心策划和刻意安排,以距离近、时间短、随心性、慢体验为特点。

“微旅行”在目的地选择上没有固化的边界,具有明显的“去景区化”特质,是一种休闲生活方式的选择。

不同于以往传统视角,“微旅行”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微”,换取更加有深度和细致的体验感。

在身边寻找更容易抵达的风景和生活,让每一次出发都心生雀跃。

突然萌发想外出走走的念头时,以游客的视角挣脱出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平庸,不论是寻一处美食、觅一座建筑,还是观一门技艺、找一些乐趣,海南本地“微旅行”可谓选择多多。

生活的新鲜感,就从一场“微旅行”中开始吧! 建筑 对于喜爱旅游和摄影的人们来说,极富特色的街道建筑,不仅是当地的历史文化风情的体现,更是拍照打卡的热门之地。

在本土文化、南洋文化、海洋文化交融里的海南,各类建筑特色不一,这里有红墙清幽的祠堂庙宇,有穿越历史岁月的南洋骑楼,有青砖黛瓦的乡村民居,也有世纪大桥等地标性建筑,有造型大气的博物馆,有伫立海边的灯塔……行走之间,去发现沉默不语的建筑之美吧。

打卡推荐: 世纪大桥、五公祠、骑楼老街、宋氏祖居、溪北书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神州半岛灯塔 美食 都说逛吃逛吃才是旅行的意义,因为美食中蕴藏着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认真。

对于许多游客来说,在海南休闲度假游玩,除了欣赏风景之外,更乐意享受美食、体验文化。

如果觉得太累了,可以放松一下,走出家门,开启逛吃逛吃模式,在沿途美景和大街小巷里感受久违的烟火味。

海南美食众多,除了远近闻名的“四大名菜”和让人大快朵颐的海鲜大餐,还有许多特色小吃散落在全岛各地,绝对不枉你为它而来。

打卡推荐: 去海口水巷口吃辣汤饭,去文昌铺前吃糟粕醋,去琼海嘉积寻味杂粮小吃,去兴隆品咖啡吃糕点,去陵水吃最正宗的酸粉,到三亚尝一碗港门粉,去临高吃香喷喷的乳猪,到儋州那大吃正宗米烂 休闲 身处海岛,慢调悠闲的生活方式最具休闲度假气息。

喜欢小酌的人们,海边的餐酒吧气氛氤氲,可以度过悠然自在的夜晚时光;热爱咖啡的人们,小镇上乡村里都有本地咖啡馆,你可以体验不同于都市精致生活的别样滋味;寻求方寸间静谧的人们,也可去到风格各异的书屋里感受阅读带给人的满足;热衷户外运动的人们,则有日月湾、后海等地可供冲浪、滑板,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找到自我。

打卡推荐: 海口外滩餐吧、琼海海的故事餐酒吧、兴隆瓦西里咖啡店、石梅湾凤凰九里书屋、三亚西岛海上书屋、万宁日月湾、三亚后海 (记者:赵优)

夫妻花19万去南极想睡一间房被拒,飞猪回应

11月19日下午,“夫妻花19万去南极想睡一间房被拒”话题冲上热搜。

据黑猫投诉,上海小朱(化名)和丈夫计划今年12月去南极玩,临行前被通知:夫妻只能分房入住。

小朱说,去年双十一自己在飞猪平台上下单购买了19万的南极邮轮游,因为支付限额,夫妻分开下单一人各付了一半。

今年4月,小朱称自己加了客服微信,明确自己和丈夫是同行的关系,并提交了结婚证。

10月,小朱被客服告知,虽然当时定的是双人间,但自己和丈夫的床位被分开在两间房间,并且需要和陌生人拼床睡。

客服称,当时他们只说两人“一起”,没说“一起住”,小朱和丈夫的床位被分开了。

小朱和客服的聊天记录显示,确实少打了一个“住”字。

小朱表示,“国内的邮轮你只要是报一间,不可能同行人是分舱的。

” 小朱向飞猪客服提出要换房,但被拒绝,理由是现在邮轮已经满员了,无法调整。

小朱非常愤怒,认为这是文字游戏,南极游气候恶劣且长达两周,如果夫妻要和陌生人拼房,他们就不想去了。

然而,订单早就已经不能退了。

飞猪:未告知为夫妻 19日下午,据蓝鲸新闻报道,飞猪方面回复称,两笔订单为分开下单,两位用户下单前、下单后、预约船期等环节均没有向平台提出同住需求,其房间已于去年11月份确定,且船方已于7月完成所有房间的分配。

报道中引用的4月21日截图,系飞猪客服联系消费者上传签证材料时,发现两笔订单电话相同,主动询问两人是否同行,平台于8月份被告知双方系夫妻,11月份收到结婚证材料。

图源:黑猫投诉 来源:九派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南极
>推荐阅读
暗物质在宇宙中的质量决定它对宇宙的影响 穿越南极:秦大河的220天︱读+ 如果南极太远,那就来大陆最南端南极村吧!北纬20°13'14浪漫坐标 中国压力来了,月球北斗或开建:发射35颗卫星美欧日都宣布竞争 中子星,科学家的暗物质秘密武器 南极疑似巨大飞船坠毁痕迹,长11公里,宽2公里,是什么东西? 在南极从事气象工作,是种什么体验?40年,跨越时空的探问! 中国压力来了,月球北斗将开建:发35颗卫星,美欧日都宣布来竞争 你了解土卫六吗?科学家发现了什么?为何认为上面存在生命? 中国南极科考35年 武大师生从未缺席 距太阳最近!水星表面温度最高达430℃,为何仍有不化的水冰? 不是地球上的铁?地球南极,一种让科学家不知来源的铁元素 南极冰层下890米,发现一个新生命世界,或许是外星生命的缩影 南极和北极究竟有何不同?两者有什么区别? 地球进入12.8万年来最热时期!研究警告:五年后或许不适人类生存 更大的灾难还没来临?高温100年或变20年一遇,但地球将变冷一下 “南极墙”被发现,离地球很近但一直被遮挡,这到底是什么神物? 南极冰盖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2米!我国哪些城市可能被淹没? 南极疑似巨大飞船坠毁痕迹,长11公里,宽2公里,到底是什么?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40度可能成高温界限,地球8大临界点或崩塌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