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女学生被其它女孩霸凌事件很火热,父亲为了找出对方是谁发布视频,称找到对方奖励一万元。
相比较于霸凌而言,在学校中还有一件事必须要慎重起来,那就是孩子们的感情问题。
俗话说的好“强扭的瓜不甜”,感情这种事情,永远都不可能有谁能说得清楚,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
有那么一句俗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事外的人能很轻易的看清楚这一点,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并非如此。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会在爱而不得时因爱生恨,甚至会因为对方的拒绝而做下一些对对方不利的事情。
2018年四川某高中校园就发生一起典型的情杀案件,一个高三复读生因表白被拒凌晨入室杀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校园中的凶杀案
2018年11月19日早上6点,四川巴中市某中学的学生开始崭新的一天,陆陆续续从床铺上爬起来准备洗漱。
然而,就在大部分学生们像往常一样洗漱的同时,女生宿舍里却传出来了一声尖叫。
尖叫声出现在寂静清晨,很多学生都听见了,而后其他女生宿舍的女生急忙前去案发现场,她们看到了一辈子难以忘怀的一幕,只见一名女生浑身是血的躺在床上。
事发地是在学校的女生宿舍,还是高中生的女生哪里见过这个场面,一时间被吓得有些手足无措,过了好一阵才有围观的女学生反应过来,将情况报告给宿管阿姨。
听闻此消息,宿管连忙将不相关的人赶走,而后上报学校,学校则在第一时间报了警。
巴中市公安局高度重视此案,组织警力前往事发的学校进行调查!
随着时间的推移,惊魂一幕逐渐被其他学生所得知,一时间整个校园被一阵恐惧气氛笼罩着。
现场警方向死者的舍友询问,据他们所说死者名叫小李,今年17岁、正好高三......
得知死者的一些,之后民警开始围绕着现场展开调查,通过对宿舍的窗台检查,民警们发现护栏被人破坏了一个口子,护栏上整齐的切缘,警方推断凶手很有可能使用断线钳和钢丝锯一类的小型工具。
锯开足以让一个人钻进来的洞口要消耗不少时间,根据这一点警方大胆推测,凶手很有可能早就潜伏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等待夜深人静时出来作案。
虽然明白了凶手究竟是怎样进入宿舍杀死小李的,然而凶手的动机是什么?
勘探现场时民警就发现小李全身上下有着十多处尖刀刺捅伤痕,不少的位置都是人体的要害,犯罪手法不可谓不残忍。
小李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到底与谁结了仇?怎么也想不通的民警只好再度找到她的室友。
室友们则一致表示不可能的,小李性格温和善良,平日里和人红脸的次数都少之又少,又怎么会和什么人结仇。
民警们不由陷入沉思,既然不是为了寻仇,凶手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
这个时候小李一位室友向民警们提供一个新的线索,案发前一段时间小李曾被同班同学袁某告白,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说了出来。
大约一星期之前,袁某曾约小李下午在校园小广场见面,室友则陪同一起去。
等到了现场才知道袁某是要向小李告白,发现自己成了电灯泡舍友便想要离场,但最后还是选择在一旁耐心等待。
最终,小李婉拒袁某的告白,袁某则站在原地一直不走,最后还是在室友的劝说下才离开,只是看其背影有些不甘心。
听到这里警方不由得开始怀疑袁某,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有作案动机的人,因爱生恨的剧本虽然老套,但也常常会发生。
警方兵分三路,一路去走访袁某的同学和家人,了解一下平时他的性格、在学校里表现以及人际关系。
一路则负责查找案发时女生宿舍周边的监控录像,另一路则负责去周边的店铺里了解情况,近期有没有人购买断线钳或是钢丝锯一类的工具。
通过询问得知,袁某平日里很少和其他人打交道,真正算的上朋友的也就只有小李,俩人之间的关系还很不错。
民警又问起了袁某的性格,然而学生却都不想说什么,直至最后才知晓袁某的性格很恶劣。
原来,袁某就是个性格内向敏感,自卑且容易走极端的人,虽然在平日里与人相处的时候看不出来,但只要将他激怒就很容易出事故。
比如,一次上课过程中班上一直吵吵闹闹静不下来,惹得袁某心静不下来,他直接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而后便是夹杂着怒火的厉声咆哮,以至于很多同学对他有所忌惮。
另外两路调查证据的警方也得到消息,一家文具店中有断线钳和切线锯的出售,通过对店老板的询问得知在11月18号那天购买过断线钳好切线锯,这个人正是袁某。
负责察查监控录像的路民警发现,在11月18号晚上深夜的监控录像中,他们发现了一个身影架起梯子,在宿舍外割开了小李她们宿舍的护栏。
监控中的这名男子带了口罩,将自己的面部蒙了个严严实实,但是从体型上来看应该就是袁某。
因爱生恨,痛下杀手
结合三路人马所调查到的证据,警方高度怀疑犯罪嫌疑人就是袁某,很快就将袁某逮捕并进行审讯。
审讯室中袁某表现十分冷静,还没等警方开口便抢先一步表示,小李就是被他给杀害的。
2018年袁某参加第一次高考,只不过成绩相对不理想。
经过反复商议之后,父母决定让孩子再参加一次高考,在父母的安排下转学来到巴中市某高中复读。
由于是转学生,再加上高三的学习生活节奏明显快了不少,袁某明显适应不了,这个时候小李的出现帮助他渡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刻。
袁某对小李十分感激,也许是真心换真心,一直以来性格都很内向的他,居然主动向小李敞开心扉成为关系要好的朋友。
俗话说的好“日久生情”,随着二人间交流的不断加深,袁某心中逐渐对小李有了好感。
这份感情随着时间的发酵变得越来越浓。
2018年11月11日下午,袁某通过QQ给小李发短信,将其约到了校园广场见面。
他鼓足勇气向小李说出心中的感情,可最后却被小李婉拒。
理由也很简单,当时是高三最关键的冲刺阶段,大家都应该把全力用在提高成绩努力冲刺方面,感情上的事可以等高考结束再说。
小李的拒绝袁某的理由也很恰当,可是深陷感情旋涡的袁某已经无法自拔,表白被拒绝之后心情极其低落,接下来的几天里脑海中频频浮现那段被拒绝的画面。
在这种折磨下,袁某本就不稳定的情绪变得更加不稳定,甚至还出现失眠、精神恍惚的症状,恍惚之间还曾做出自残的割腕行为,好在发现的及时才没有什么大碍。
班主任老师还特意给他批了两天的假期,回家好生调养一下精神状态,也就是在这几天里他做出了残忍的决定。
11月18日上午,袁某走进学校附近的那家文具店,并在文具店中购买断线钳、切线锯和水果刀等作案工具,之后便将它们带进学校。
为了避免被其他学生发现,袁某还特意在女生宿舍附近找了一处绿化浓密的地方,吧作案工具藏起来,晚上下了晚自习袁某开始实施罪恶计划。
该校因有实验课,所以宿舍锁门会有时间差,袁某趁机钻入其中逃避老师的检查,一直藏到了第二天的凌晨。
之后来到藏匿作案工具的地方,取出作案工具并蹑手蹑脚的搬来了梯子,爬到小李宿舍外面破坏防护栏。
经过大约三个小时的努力,凌晨5点时分防护栏被剪开一个足够让他钻进去的洞,成功的潜入小李的寝室。
找到小李之后袁某用东西堵住她的嘴,用之前准备的水果刀刺向小李,一阵疯狂的连刺小李没了呼吸,而袁某从护栏上的洞钻出去逃之夭夭。
听完袁某的讲述,警方的心情很沉重,为情所困的他最终害人害己,犯下永远都无可挽回的罪行。
最后的结局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对袁某的行为感到痛恨,对被杀的小李感到惋惜。
在感情上既然别人对你没感觉放手便是,袁某却为情所困做出故意杀人的恶劣行为,不可饶恕。
2019年10月,四川省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袁某死刑。
在一审判决之后,袁某当堂不服,只见他称自己患有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患者。
除此之外,他认为自己还有坦白情节且初犯,父母也承担了民事赔偿责任,赔偿小李的父母一笔数额不小的赔偿,并取得小李父母的谅解,因此自己不应当被判处死刑。
而后袁某提出上诉,四川省高院对其进行了受理,并就此案件进行了二审也就是最终宣判。
二审中,法院并没有判处袁某死刑,而是改判袁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至此,袁某因爱生恨杀害女同学小李的案件便到此为止,虽说此案就此完结,但是这起案件背后所带来的问题值得每一个人反省,莫要因为感情问题作出傻事。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郑苑平,男,汉族,1974年10月生,四川阆中人,1995年9月参加工作,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阆中市财政局综合科科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等职务。
7月,接受南部县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4年1月,郑苑平因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构成职务违法并涉嫌犯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24年5月,郑苑平因犯受贿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
南充阆中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原主任 郑苑平 资料堆叠,人来人往,彼时的阆中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一派忙碌景象,看似兢兢业业、履职尽责,实则从上至下有那么一些人在忙于“揽私活”“赚外快”,财评中心竟成了挂着国家单位牌子的盈利机构。
“以上率下”,不务正业“揽私活” 郑苑平出生于一个干部家庭,从小父亲对他颇为严厉,工作后也时常教导他要遵规守纪。
参加工作后,郑苑平从财政局打字员做起,一腔热血、勤恳踏实,获得领导和同事们一致认可,继而走上领导岗位。
2013年11月,郑苑平任阆中市财评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监管着成百上千的政府性投资项目。
眼看众多第三方协审机构通过预算编制业务获利颇丰,郑苑平开始暗自思忖如何“分一杯羹”。
“正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一次饭局上,某项目协审公司老板提出,最近业务较多,想托郑苑平找熟手帮忙做预算编制。
“既然都是从自己手中分出去的,当然可以把活儿都揽回到自己手里。
”郑苑平欣然答应,随即找到单位职工李某、李某某二人(均已另案处理),合谋私下揽办从财评中心分出去的协审业务。
为了“名正言顺”地承揽更多协审业务,他向交好的某协审公司提出,借用该公司名义承接业务,该公司负责人心领神会,并“大方”奉上公章供郑苑平使用。
就此,郑苑平摇身一变成为“幕后老板”,在单位内部形成由他招揽业务,李某某经办,李某收钱的敛财团队,从此走上了“生财之道”。
2014年至2021年,郑苑平利用职务便利,伙同李某、李某某违规在外承揽造价咨询、项目编制预算、财评资料初审等业务,共获利110余万元。
上梁不正下梁歪,郑苑平“在官行商”,忙于敛财,其他员工亦有样学样。
财评中心副主任李某违规在外承接业务获利20余万元,有职工通过“指导”协审公司赚取“外快”...... “回扣定律”,协审机构成“提款机” 2013年至,财评中心评审项目数量合计达9000多个,均由第三方协审机构完成初审。
协审机构承接业务资格和项目结算拨付全靠郑苑平一人决断,为此,各路商人老板争相向其抛去“橄榄枝”。
“郑主任,今天陪您去喝茶怎么样?”“郑主任,今天天气好,陪您去钓鱼吧?”酒桌牌局、茶室钓场……郑苑平的生活被老板们安排得有声有色。
在一声声奉承恭维、一场场应酬宴会中,郑苑平沉溺于奢靡享乐,又开始动起了“歪心思”。
在饭桌酒局上,郑苑平常常有意无意透露一些业务消息,为了能傍上“这棵摇钱树”,商人老板们纷纷奉上红包礼金,并将项目利润按比例给其回扣,郑苑平则全然接受。
渐渐地,“以回扣换项目”成了财评中心不成文的“规矩”,协审机构承诺的回扣越多,分配到的项目越大,获得的服务费也越高。
如此形成的利益输送模式,使协审机构彻底沦为郑苑平的“私人提款机”。
同时,郑苑平还会根据与协审机构的亲密程度,将本应由系统随机分配的项目按个人意愿分配,因承接项目不同,各协审机构获得的项目评审服务费差异悬殊,多的达1600万元,少则8万元,市场秩序遭受极大破坏。
经查,郑苑平利用职务之便,在项目评审进度调控、工程造价核定等方面为商人老板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190余万元。
公私不分,下属竟是“私人管家” 在一声声奉承恭维、一场场应酬宴会、一份份红包礼金中,郑苑平欲念膨胀,住的是两层豪华装修房,钓鱼用的是进口高级钓具,藏品则是茅台年份酒和名贵烟茶…… 每到一处,商人老板无不对其鞍前马后,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让郑苑平沉醉不已。
物品要“高档”,办事更要有“派头”。
渐渐地,郑苑平将公权力私化为个人权威,甚至将下属当成“私人管家”随意支使。
“小李,明天我家里有事,那个会议你帮我去开一下。
”一开始,郑苑平只是将分内工作丢给办公室主任李某。
虽然对郑苑平偷懒躲闲的行为心知肚明,但作为其“敛财团队”的一员,李某对不合理的工作安排欣然接受,甚至认为这是与其关系亲近、受重视的体现,因而更加卖力。
眼见李某老老实实把安排的事情办妥,郑苑平对他愈发满意和信任,渐渐地,一些生活琐事也由李某包揽。
好友聚餐订位,父亲寿宴操办,甚至家里纸巾没了,也让李某买些送去……“小李”不仅是其团队里的“得力干将”,更是为他处理家事的“私人管家”。
“从违纪到违法,从小金额到100万元,我从一个自信坦荡之人,逐渐退化为一个失望贪恋之人。
现在回想上班的第一天父亲的话,‘热爱工作,干净做人’,简单而深远,但路已走偏,回头太晚。
”2024年5月,郑苑平因犯受贿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八个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26日在蓉举行的“2024院士(专家)赋能产业发展大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卢秉恒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指出,增材制造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一环,具有变革性的意义。
卢秉恒是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奠基人,多年来一直从事3D打印研究。
在他看来,四川的科技力量和制造业基础都非常雄厚,特别是在航空制造业方面,拥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然而,传统的航空制造过程中只有5%的材料被有效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则可以在需要材料的地方进行精准添加,实现材料结构性制造。
“增材制造技术是驱动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利器。
”他提到,与传统的制造方式相比,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精度,可以制造出更加复杂和精细的零件和产品。
这对于研发任务繁重的航空制造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在深度考察四川、成都的产业园区后,他发现四川已经开始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成效。
然而,他也指出,目前四川在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为此,卢秉恒建议四川应充分利用增材制造技术的优势,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
以航空产业为例,四川应从个别的零件走向批量化生产,同时飞机的制造应从一般的结构件走向大型结构件,并最终实现大批量增材制造。
这样的增材制造柔性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为中国的飞机制造业开辟一个新的赛道,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他还鼓励四川的制造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他也建议政府加大对增材制造技术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投身到这一领域中来。
值得一提的是,卢秉恒正与新都航空产业园探讨增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合作的可能性,未来也或将在成都落地成果转化项目。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陈怡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