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否真的存在过

时间:2023-09-3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提起屋顶花园,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被作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第二顺位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而这个传说中的奇迹花园在哪里?是否真的存在过?它是什么样子?古希腊罗马人为何称它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究竟是哪一位伟大帝王建造了它?花园运用了哪些惊人的技术成就?又对后世的花园设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牛津大学东方学院荣休教授斯蒂芬妮·达利深入研究了神话传说与古典文献,对这座传奇花园的位置与形象给出全新的解释,生动描绘出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古代文明。

这就是译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空中花园:追踪一座扑朔迷离的世界奇迹》。

源自土耳其东部山间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相距咫尺,一同东去,经叙利亚北部和伊拉克注入波斯湾。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人对两河流域的称呼,意为“河流之间的地方”。

它们构成的“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水系下游地区就是美索不达米亚。

这两条河流创造了肥沃的平原,孕育出人类历早的文明之一——两河文明。

早在六千年前,两河之间就已经诞生了较发达的古代文化,我们所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巴比伦就诞生于此。

无论是金戈铁马的帝国、人类历史上位改革家和立法者乌尔纳木,还是人类最早的学校教育和图书馆、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以及史诗文学和神秘的宗教,还有人类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这一切成就均使巴比伦文明成为不朽的文明瑰宝。

“空中花园”曾作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存在于历史之中,引人入胜却又扑朔迷离。

在《空中花园:追踪一座扑朔迷离的世界奇迹》一书中,享誉世界的古代史专家斯蒂芬妮·达利基于丰富的考古调查和扎实的文献研究,为我们揭去神秘面纱,勾勒出这座世界奇迹的真实样貌。

斯蒂芬妮·达利,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沃弗森学院成员、伦敦文物学会会员,拥有剑桥大学与伦敦大学的亚述学学位,致力于古代楔形文字的研究。

她曾在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和约旦等地进行考古发掘,著有多种关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著作。

在引言中,斯蒂芬妮·达利谈到了研究“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原因:“作为一名亚述学家,我研究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泥板,无论它们是由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工作的考古学家新近挖掘出来的,还是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和收藏中尘封已久的。

这些泥板中的大多数只是被晒干,而非经过烘烤,而且它们通常受损,往往是严重的断裂。

要把这些物质遗存和它们的文字内容拼缀起来,是一项缓慢的工作,其中既有挫折也有喜悦。

1962年至1966年我在剑桥大学学习亚述学的时候,我的课业中没有提及空中花园。

许多年后,作为一项关于古代花园的周末课程的一部分,我在牛津大学继续教育系做了一个讲座。

在准备讲座时,我惊讶地发现关于巴比伦空中花园几乎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见解;但关于亚述花园的其他大量有趣的材料使我能够集中精力于积极的方面,我略过了对这个著名世界奇迹的提及。

讲座结束时,一位女性听众以责备口吻愤愤说道,她本以为会听到关于世界奇观花园的内容,于是我怯生生地为自己开脱,说从巴比伦文献或考古学的角度来看缺乏可讲的东西。

我想这没有令她信服。

她很失望,我很难堪。

这一令人不安的经历使我至少尝试分析这个问题,但当时并没有试图去解决它。

本书的第1章《在巴比伦划一块空地》,讲述的是考古学家和亚述学家如何竭力在巴比伦寻找花园,他们有时歪曲或忽略了可靠的信息。

一些希腊和拉丁史料描述了花园,但它们是在这座花园据信落成之时的许多世纪之后写就的。

大多数试图利用巴比伦的考古发掘结果来定位花园的人,都不得不把这些古典文献扔在一边,因为没有任何信息可以建立联系。

这是第2章《古典作家及他们的证言》的主题。

此外,书中还包括《三幅图像与阿基米德》《辛纳赫里布的伟大发明》《水务管理的工程学》《名称之惑》《无双宫、王后与花园》《象征与模仿》《衰败与复兴:公元前612年之后的尼尼微》等几个章节的内容,都围绕考古的各个方面带领读者去寻找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作为人类最古老文字之一的楔形文字,在巴比伦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

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直是研究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

楔形文字,因形状如楔子,故名。

除巴比伦使用楔形文字外,周边地区如伊朗、叙利亚、小亚细亚的人们也借用楔形文字来记录各自语言,使楔形文字成为上古西亚最主要的文字系统。

对楔形文字的起源,本书中对此也有介绍:“作为一座王都,巴比伦的首要地位可以通过与亚述数座王都的对比来凸显。

在公元前第1千纪的最初四百年中,亚述人从底格里斯河中游的西岸向北迁徙,他们的故都阿舒尔城与国族之神同名,至今仍保存在我们的‘亚述’一词中。

他们把王室驻地迁移到底格里斯河东岸,先是迁到尼姆鲁德,即古代的卡拉赫,然后转移到霍尔萨巴德,即古代的杜尔—沙鲁金,最后迁到它们中最大和最古老的城市:尼尼微,它的古代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这三座城市彼此相距不远。

相反,巴比伦人自始至终都忠实于他们传统的首都巴比伦城。

有时,亚述国王将巴比伦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但巴比伦从未征服过亚述。

这两个政权有很多共同点,尤其是语言和楔形文字书写系统、大量文学作品和大部分男女神祇。

他们用泥砖建房,在潮湿的黏土上书写,记录文学、历史和行政细节。

但它们周遭的环境迥然有别:亚述的土地上有发源于波斯山区、汇入底格里斯河的若干支流,底格里斯河流经受惠于稳定降水的肥沃山谷和平原;另一方面,巴比伦地形平坦,运河纵横交错,依靠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丰沛的水源哺育,却缺乏足够的降水。

在亚述,楔形文字的使用在公元前6世纪就已经终结,比巴比伦要早得多,后者继续使用楔形文字达数个世纪之久。

楔形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诸种语言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开始得到破译。

释读、校订和对文本进行可靠转译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

现在有如此多的信息可供我们使用,却仍未能找到巴比伦空中花园,令人非常沮丧。

”不过,楔形文字本身并不是一种语言,而是一种书写符号系统,好比英语中用的字母,同样也用于法文和德文中一样。

如今,在使用了3000年之后,这些书写符号与语言,以及描述了历代王国兴衰的记录,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大约在公元前225年,希腊工程师菲洛列出了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吉萨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神像、阿尔忒弥斯神庙、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亚历山大灯塔和最神秘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当然,对于这七大奇迹,史学界一直以来备受争议。

不过,巴比伦空中花园却一直名列其中。

传统学认为,这座花园是由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至公元前561年)建造的。

但是,在废墟中或者巴比伦文献中找不到这样一座花园的线索。

寻找这座花园是美索不达米亚学者最诱人的探索之一。

考古学家仍在苦苦思索这样一座花园在巴比伦的可能位置和它的特别之处。

斯蒂芬妮·达利教授通过爬梳史料后发现了线索:“公元前2世纪以降,希腊和罗马文献中就有关于已知世界中七大奇妙之地——值得参观的独特景点——的观念。

此时这座著名的花园已落成数个世纪。

最早的文本是一张纸莎草残页,它是在埃及古墓的一具木乃伊被解开时发现的,因为当时普遍使用废弃的旧卷宗来包裹尸体。

其内容除几处残缺外大致完整,上面写着:‘七处景点,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残缺)……金字塔……(残缺)……哈利卡纳苏斯的摩索拉斯王陵……(残缺)……’大约在同一时期,一位人称昔兰尼的卡利马库斯(公元前305—前240)的学者在他供职的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大图书馆写下了《世界各地景点大全》。

我们不清楚他是否持有一份七大景点的名录,因为我们对他这部作品的了解仅限于标题和零星的断简残篇,但在下个世纪写作的西西里的迪奥多鲁斯提到,塞米拉米斯在巴比伦竖立了一座方尖碑,‘紧邻最有名的街道’,他说,人们把它列入‘世界七大景点之中’,而马库斯·泰伦提乌斯·瓦罗(公元前116—前27年)写过一篇题为《世界令人惊叹的七座建筑》的文章。

这表明,数字七在当时已经众所周知地与值得一看的奇妙景点联系起来。

后世作家再没有人将塞米拉米斯的方尖碑列入七大景点,这一删改暗示名录是灵活的,想必受制于潮流和建筑存废的变动不居。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奇观被替换;新的奇观被加入名录,扩大了‘一生必看’的著名地点的总数,但仍冠以‘七大’之名。

我们掌握了多份不同的名录。

罗马人和拜占庭人添加了他们自己的奇观,如罗马的大斗兽场和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空中花园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它的真实面目却始终隐藏在历史迷雾之中。

《空中花园:追踪一座扑朔迷离的世界奇迹》是一部学识渊博而又扣人心弦的研究著作,面对空中花园这样迷雾重重的传统研究对象,有像斯蒂芬妮·达利这样的学者提出令人信服的新成果是一件幸事。

(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生肖羊:温顺外表下的坚韧传奇

在生肖的神秘序列里,羊,总是以一种温顺、柔弱的形象示人。

然而,其背后所蕴藏的故事与力量,却远超人们的想象。

传说在远古时代,人间尚未有五谷丰登之盛景,人们过着茹毛饮血、饥寒交迫的生活。

有一只神羊,心怀慈悲,不忍见人类受苦。

它不顾天庭禁令,偷偷下凡,来到人间。

神羊周身洁白如雪,双角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善良。

它将天庭的五谷种子衔于口中,带到了人间,并教会人们如何耕种、收获。

从此,人间有了粮食,人们得以饱腹,逐渐走向繁荣。

然而,神羊却因触犯天条,被天帝惩罚,永远留在了人间。

人们为了纪念神羊的功绩,便将羊纳入生肖之中,尊其为善良与奉献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羊在人类的生活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广袤的草原上,牧羊人驱赶着羊群,羊儿们如同天空中飘落的云朵,在绿草地上缓缓移动。

它们吃着青草,产出羊毛,人们用羊毛编织衣物,抵御寒冬。

羊的温顺使它成为了人类最易驯养的家畜之一,但这温顺并不代表懦弱。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以羊为图腾的部落。

这些部落的人们,敬仰羊的温顺、善良与团结,他们以羊的品质为准则,构建自己的部落文化。

在战争年代,羊图腾部落虽不崇尚武力侵略,但当家园受到威胁时,族人们也会像羊儿守护羊群一样,团结起来,奋起抵抗。

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巧妙的战术,守护着自己的土地与信仰。

有一个古老的羊族部落,曾遭遇强大外敌的入侵。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部落的勇士们并没有退缩。

他们像羊儿在悬崖峭壁间行走般,小心翼翼却又坚定地布置防御。

部落中的老弱妇孺,也都力所能及地贡献力量,就如同羊群在迁徙时,相互照顾,不离不弃。

战斗持续了数月之久,羊族部落虽损失惨重,但他们始终坚守。

最终,敌人被他们的顽强所打动,选择了和解。

这场战争,让人们看到了羊背后隐藏的力量——在温顺之下的坚韧、团结与牺牲精神。

在文化的世界里,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从古老的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羊的形象,那简单而生动的线条,勾勒出羊在古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在诗词歌赋里,羊也常常被提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出一幅草原上羊儿成群的壮美画卷,羊成为了田园生活与宁静美好的象征。

生肖羊,它不仅仅是一种生肖,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温顺与坚韧并非矛盾,善良与力量可以并存。

它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默默地演绎着自己的传奇,留下了一串串深刻而动人的脚印,让后人在岁月的尘埃中,依然能够清晰地追寻它的故事,感受它那独特而持久的魅力。

为什么说 伊朗大批导弹越境秘密部署,为以色列设置陷阱?美B-52轰紧急增援

伊朗越战越勇,为以色列设置了一个“陷阱”,大批导弹进入伊拉克!美B52轰炸机神盾舰增援,中东大战一触即发? 在10月下旬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中,约百架以色列战机对伊朗本土实施了猛烈空袭,这一事件导致4名伊朗军人丧生。

以色列方面声称此举是对伊朗此前导弹袭击的报复,宣布双方已“清算旧账”,同时警告德黑兰不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然而,伊朗方面却似乎不打算就此揭过。

伊朗的战略布局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明确表示,将对以色列进行“难以想象的回应”。

紧随其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宣称,美以迟早会面临“毁灭性回应”。

据《纽约时报》报道显示,伊朗可能会在11月5日美国大选结束后,发动预期中的报复性打击。

而且,有消息显示,此次打击的准备工作已在暗中进行,大批伊朗导弹和无人机正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伊拉克,交由当地什叶派武装掌控,也就是说,这次伊朗的突袭报复可能是由伊拉克什叶派武装发起。

可以说,伊朗把导弹阵地放在伊拉克,就是一个“陷阱”。

首先,伊拉克地理位置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攻击距离,提高打击精准度。

其次,通过借用伊拉克领土进行袭击,将战火引至伊拉克,无形中给以色列增加了压力。

虽然伊拉克什叶派民兵不属于伊拉克政府管辖,但以色列如果反击不精准,就相当于向伊拉克宣战,其在中东地区又多一个强力敌人,即伊拉克。

总之,种种迹象都表明,伊朗对以色列的打击好像即将发生,那到时候若是伊朗再次向以色列发射“流星雨”,那被波及的恐怕不只有以军,还有以色列境内操纵“萨德”等系统的美军人员。

这让美国头很大,因为美国是尽可能避免卷入战争的,他是要保护以色列,但并不是自己亲自下场。

而如果有美军在袭击中伤亡,美国想不被拉下水都难了。

因此,美国在尽力阻止伊朗发起报复性打击。

美国国防部已经决定向中东地区增派军事力量,主要是保护驻守于此的美军,警告伊朗不要打击当地美国人。

美国防部长奥斯汀下令,将向中东派遣导弹驱逐舰、战机、B-52战略轰炸机等装备,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到位。

随后,美国中央司令部就宣布,美国增派的B-52战略轰炸机已抵达中东。

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里克·赖德指出,美国增援中东的目的不仅是保护美国公民和确保以色列防御安全,也在于通过威慑和外交手段促进局势缓和。

美国此举就是在警告伊朗,别趁着美国大选乱搞,如果伊朗趁机搞事,美方必定反制。

显而易见,在中东地区局势紧张背景下,美国仍在“火上浇油”。

那现在,美国积极备战中东,伊朗和其盟友难道真的会选择退缩吗? 现在,除了伊朗频频释放出随时会报复的信号之外,也门胡塞武装领导人宣布,为应对美方干预局势,约有50多万人完成军事训练。

胡塞武装表示,要扩大海上打击范围至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东部的航道。

这显然传递出一个信号:不管美国来多少舰船,胡塞都会进行打击报复。

现在,以色列、伊朗矛盾激化,胡塞自然会配合伊朗的打击行动。

什么时候报复,怎么报复,目前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美以看到伊朗“咬牙切齿”的样子,已经是当真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伊朗的“表演已经成功”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空中花园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