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中国有两座至今不能挖的大墓,不论什么时候一旦开挖必将轰动世界

时间:2023-08-0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无可厚非,要不是秦始皇兵马俑在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中的众多宝贵文物将被长埋于地下。

都知道,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完成统一大业的皇帝,死于公元前210年,被安葬在秦始皇陵的中心。

他的陵墓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其周围被著名的陶俑环绕。

那些陶俑形态各异,战车、战马、武器装备等栩栩如生,是非常完美的艺术品,历史价值非常高。

而且,秦始皇的陵墓基本上是按照其生前的咸阳城“复制粘贴”而成。

秦始皇陵和乾陵是中国两个备受世界瞩目的皇帝陵墓,乾陵是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寝。

从古到今,有名的皇帝不少。

生前只手遮天,死后归于黄土。

哪怕生前做了很多事情,受人爱戴,也难保死后坟墓不被盗墓贼惦记。

但对于秦陵和乾陵,老百姓却一直格外关注,且很多疑惑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那就是:为什么不挖?这多数都是人类的好奇心在作祟。

可是,从专家学者的角度来看,挖和不挖主要在于哪个处理方式对文物的保护程度更好,更科学。

然而,秦始皇和武则天死后的墓葬如此受到关注,与其生前的“另类”、“出名”有很大关系。

因为,他们生前的所作所为实在与众不同,都是历史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代表性太强。

不然的话,与武则天同葬一个寝宫的李治,怎么很少有人关注和议论呢?

秦始皇和武则天:一位是第一个在中国称皇称帝的男皇帝,一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登基的女皇帝。

其实,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显而易见。

是他把先秦泛用的“朕”字据为己有,成了皇帝的专称,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等,这些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虽然,他的千秋伟业没能像他说的那样,“二十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但是,他作为帝王的功绩,却是可圈可点的。

此外,武则天好像比秦始皇还要另类,她干不成秦始皇统一文字那样的旷古大事,就干脆自己造了19个字,并给自己造了个名字——武曌,谁也不能用。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喜欢刻石纪功和树碑立传,但自己陵前却没留下只石片碣。

而武则天树起的无字碑却是人人都知道的,非常有名。

一个不留碑,一个留碑不留字,这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揣测和联想,也引起了众多专家的研究和争执,成了报刊传媒的头条稿源,也成了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

然而,还有一件事情也是绝无仅有,那就是武则天本是女皇,但在位15年却没有单独给自己建造一座陵墓,而是选择死后与自己的夫君李治合葬。

所以,乾陵虽然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家夫妇的合葬墓,但却是唯一一个同时葬了两个不同年号皇帝的夫妻墓葬。

一般的墓葬考古到国家文物局即可获得审批,但针对女皇陵墓的考古报审程序,却要到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讨论,不是哪位领导发话就可以的。

如果,哪天乾陵像秦始皇陵那样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那外国人和世界组织还得掺和进来。

所以,要不要挖,要不要开发这些古代陵墓,不是谁的一言堂,是要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讨论的。

而且,是否开发,都要结合文物自身的情况来定,到什么时候,都要以保护历史文物为前提。

即使哪天真有开发乾陵的提议,肯定会成为社会上热议的话题。

总之,一个皇帝,从生到死,其陵墓中一定埋藏了很多历史的秘密,珍奇的物件。

这足够引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带动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但对其是否开发,保护文物古迹永远是底线。

在上世纪60年代,陕西很多人想挖掘乾陵。

当时,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听后,特别兴奋,盼望能亲眼目睹保存在地宫内的《兰亭序》手迹。

可总理却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这是一种委婉的劝阻,也是对乾陵的一种保护。

其实,在社会上以及学术界,对于“该不该挖掘武则天陵墓”这个命题都产生过激烈的讨论。

有些人认为:应该打开,乾陵是历史留下来的伟大财富,合理开发之后,会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

放在那里不挖掘,不仅仅要花费人力物力去保护,还浪费了大好的历史资源。

而且,如果挖掘,可以发现很多历史的遗迹,对于历史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此外,还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从实物上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反方的命题是:不该挖。

对祖先留下的东西要慎重。

当前在科学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挖掘要比挖掘好。

考古工作者,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更好、更完整地保存历史。

如果,在技术水平不能达标的时候,贸然去挖掘,很容易造成古物的破坏,不能因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对文物造成损伤。

有些人羡慕西安等历史名城,因为它们多数都是文物大省,拥有非常深厚的历史资源,可以对当地的经济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实际上,想要对当地文物进行挖掘,不是一个地方,一个省,或者哪个部门的事。

因为,文物本身就不是地方性的,而是国家级别的。

但是,作为中国的文明古都西安,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至少占了一千多年。

特别是占尽了汉、唐两朝盛世,让其在文物古迹方面占尽了优势,在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水平更先进,责任更大。

都知道,在世界100项考古大发现中,秦始皇陵名列其中。

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对秦陵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整个遗址地区保护的并不是非常完善,要求进一步履行保护世界遗产的公约。

所以,国家早就开始对秦兵马俑及秦始皇陵的保护与整治,投资5.2亿元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和秦兵马俑周边环境改造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

此外,秦始皇陵属于陵墓、墓葬类大遗址,由于在城市附近,可视性较强,建设遗址公园的方式,可以把文物发掘、保护的科学研究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是对大遗址保护的一种探索。

而且,像秦始皇陵这样的大型遗址,要进行综合性保护,不是挖了哪儿管哪儿,要对整个遗址进行保护规划,进行全方位研究,并限制给文物带来破坏的工程建设。

那么,若秦始皇陵打开会有多少谜被破解?

秦始皇陵地处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依山傍水,郁郁葱葱,峰峦叠嶂,一看就是人杰地灵的地方。

在1974年春天,被临潼县西杨村一个准备打井的村民无意中发现,使这么一个庞大的地下军团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但实际上,直到现在,秦陵兵马俑这座千年皇陵依然深藏于地下,只是不断出土的陪葬墓文物,时时诱惑着人们去遐想:如果秦始皇陵打开,将会有多少谜迎刃而解?

其实,在中国的很多古籍史书中,都对秦陵地宫的规模进行了描述,有囊括天地之说,“旁行三百丈”。

如果真的如此,那秦陵地宫的规模之大可以说是非常惊人。

而且,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地宫的深度进行过推算,他们认为应该在500~1500米之间。

但这个数值,大多数中国学者认为难以置信。

因为,如果真的有1000米,那它就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侧渭河之间的落差,不仅会给地宫带来排水困难,还可能让渭河之水倒灌入皇陵。

此外,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在研究后推测,秦陵地宫最深应该有37米左右。

但是,无论地宫有多深,它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此外,地宫的结构复杂,构造巧妙,都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那么,秦始皇陵的地宫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有传说,秦始皇躺在纯金打造的棺木中,在水银打造的五湖四海之中荡漾,巡视自己的疆土。

当然,在真相不为人知之前,这些仍然只是传说。

那么,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地宫有没有被破坏呢?

从史书的记述来看,秦始皇陵的确遭受过几次大的破坏,通过对陵园部分陪葬坑的发掘也找到了被盗的痕迹。

而且,考古人员在陵园地区还发现了陵园设施被损坏,以及燃烧过的木炭等物品,证明这里的确被人光顾过。

此外,通过对地宫周围水银含量的勘测,考古人员断定地宫依然完好,地宫表面检测出的大片强汞区,成为了秦陵地宫尚未被盗的有力证据。

如果,秦始皇陵有通往地宫的盗洞,那水银肯定早已顺盗洞挥发了。

其实,这些水银的作用,不仅可以作为景观装饰,还可以用来防止入葬的尸体以及随葬品腐败。

这在《史记》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而且,汞的熔点很低,即使在常温下也极易挥发。

此外,因为汞本身是剧毒物质,一旦吸入一定浓度的汞,即可导致死亡。

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以毒死闯入的盗墓者。

但是,考古人员对秦陵周围的封土进行过检查,却没有发现有被人挖掘过的痕迹。

当然,这些只是猜测,要想知道其中的真正情况,相信只有等到皇陵被挖掘,秦始皇的棺椁被打开的那一刻才能揭晓答案。

以上这些谜团,只是秦陵地宫众多谜团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谜团还有待未来揭开。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乾陵。

都知道,一代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更是一段传奇。

她从14岁入宫,用了整整18年时间做了皇后,再用了长达35年的时间做了皇帝。

而且,在死后的1200年时间,她的陵墓坚不可摧。

由此可见,武则天不但在生前征服了天下,还在死后征服了历史。

要说历史上哪座皇陵最难挖,当属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

她的陵墓可以说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但却依然保存完好。

在过去的1000多年里,光有名有姓的盗陵者就有17人。

到现在为止,汉武帝的茂陵几乎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也被扫荡的所剩无几,康熙大帝甚至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不禁发问,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免遭破坏呢?难道是因为武则天墓里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陪葬品,吸引不到盗墓者吗?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经过专家多年的探测考察,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各有4间石洞,洞里装满了大唐盛世时期的奇珍异宝。

这样拥有无数金银财宝的乾陵,对各种盗墓者来说,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但即便是专业的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都没能撼动这座女皇的陵墓。

第一个来盗取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

这位臭名远扬的盐贩子率领几十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疯狂地烧杀抢掠一番,等过足了土匪瘾,他突然发现自己没什么事可干了。

就在这时,有人悄悄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

其实,这个消息是在暗示黄巢,寻宝的入口应该位于梁山的西侧。

黄巢非常高兴,立即派出近40万士兵,进军梁山西侧开始挖掘。

这些人大都是农民出身,对传统农业作业工具的运用熟练得很,没用多长时间便将半座梁山铲平。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

后来,唐朝的军队集结后对黄巢进行反攻,使其只能不情愿地落荒而逃。

但实际上,这个自称有点学问的黄巢是个蠢蛋,他连乾陵的方位都搞不明白。

而且,在距离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堆积大量的石块,是唐朝人故意做的,为的就是混淆视线。

所以,黄巢去那挖掘没什么毛病,只是方向错了。

并且,武则天陵墓还曾经出现过人进入墓中就瞬间毙命的事件。

话说,有一个人名叫温韬,是耀州节度使,专门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乱子。

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

不过,这次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

和黄巢一样,他也出动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挖掘乾陵。

但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阻挠,可这些挖墓人一撤下来,天气却立马转晴了。

之后,温韬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此,便没有再继续挖下去,就此断绝了念头,使乾陵因祸得福逃过第二劫。

乾陵第三次遭遇威胁是在民国时期,有一个国民党将军名叫孙连仲。

他率领部下在梁山安营扎寨,利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用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后准备进入墓室。

正在这时,陵墓中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竟成了龙卷风,顿时天昏地暗,尘起飞扬。

当时,勇敢的7个陕西籍士兵首当其冲,不料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大喊着跑了出来。

就这样,乾陵再次躲过一劫,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谜团。

其实,无论是神秘的自然因素,还是迷信的鬼神之说。

乾陵的种种神秘事件,都是为了保护武则天和乾陵的完好,但是,其他帝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参考资料: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陵园渊源试探》、《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新五代史·温韬传》】

什么是生肖,他和属相有什么关系

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代表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与属相之间实际上是同义关系,即每一个生肖都对应一个属相,反之亦然。

生肖的起源与意义 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考古发现,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已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生肖动物的选择可能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星宿信仰以及动物的特性有关。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出生年份上,还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中,如婚配、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此外,生肖还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生肖与属相的关系 生肖与属相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用来表示一个人出生年份的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生肖或属相来推算个人的命运、性格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等。

例如,根据生肖相生相克的理论,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生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地相处。

同时,生肖也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期望的一种方式。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以生肖为主题制作各种装饰品、贺卡等,以此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而在本命年,人们则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运势和健康状况,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不利因素,如穿红内衣、佩戴生肖饰品等。

综上所述,生肖与属相是同义关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出生年份的符号。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圆明园的文物去哪了

1)圆明园的文物去哪了自近代以来,承载中华厚重历史文化的文物却以惊人的速度流失海外。

据国家文物局教授、高级工程师罗哲文先生介绍,从国宝流失的数量上讲,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

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而该数目充其量也中人相当于在世界所有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国文物的十分之一。

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教授经过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考后认为,中国仅流失海外的名画就达30000件以上。

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或者在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图书馆,或者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英2)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是什么共计三点。

1、世界奇迹 ;2、幻想某种规模巨典范 ;3、亚洲文明剪影。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评价过圆明园,原文如下: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这便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

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如同帕台农神庙那样;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话,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

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