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时空限制,以我们现代人的思维看历史,有的记载其实更像神话传说。
但是,对于当年编写史书的人来说,他们可是觉得传说就是历史的。
今天,我来介绍一下正史的《史记》《夏本纪》中的一个神话传说,是如何导致了几百年后的西周灭亡的。
一、《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趣闻
司马迁大师在《夏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当夏朝帝王传到帝孔甲的时候,出事了。
这个孔甲非常相信鬼神之事,即好方鬼神,事淫乱”。
导致了夏王室的声望日益衰败,很多诸侯不听夏王室的命令了,即诸侯叛之”。
就在这期间,天上掉下来两条龙,天降龙二”,这两条龙是一雄一雌。
孔甲想养这两条龙,可是不会养,也找不到会养龙的人。
有个叫刘累的人曾经学过养龙,就去为孔甲养龙,孔甲还赐刘累为御龙氏,还给了刘累封地。
后来,雌龙死了,刘累就把雌龙的肉献给孔甲吃,孔甲吃完后感觉味道不错,就派人去跟刘累要龙肉吃。
这个时候,刘累害怕了,直接逃跑了。
后来孔甲的孙子桀继位后,被商部落的汤灭掉,夏朝灭亡。
虽然这两条龙没有直接导致夏朝灭亡,但多多少少有点关系。
这两条龙的故事还没完,到了几百年后,西周也受到这两条龙的影响灭亡了,怎么回事呢?下面介绍。
二、趣闻如何导致西周灭亡——即烽火戏诸侯的前因后果
时间搜搜的过,转眼就到了西周周幽王在位期间,周幽王很宠爱女子褒姒,褒姒为周幽王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周幽王把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都废了,改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
这个申王后是诸侯申候的女儿,为后来西周灭亡埋下了隐患。
接着说这个褒姒,司马迁大师是这样记载的,他说,很久以前,夏朝孔甲时有两条龙从天而降,两条龙还说他们是褒国的先王,当时夏朝帝王占卜后发现,只有向两条龙索要唾液并收藏起来最吉利,于是就像两条龙祷告求唾液,两条龙留下唾液后就不见了。
虽然这个记载和《夏本纪》中的记载不太一样,但是夏本纪中除了孔甲养两条龙的记载,没有任何其他记载,因此本文觉得这两个传说是同一个传说,都是在孔甲时天上掉下两条龙,只不过经过几百年的传说后,说法不一样了。
言归正传,夏朝帝王把龙唾液用木匣装起来保存了。
夏朝灭亡后,商朝的帝王没有动过这个木匣,周武王灭商后,这个木匣传给了周朝,到了周历王末年时,居然打开木匣观看,好家伙,这个了不得了,木匣里的龙唾液流出来了,流到宫殿上,怎么也擦不掉。
周厉王命令一群宫女赤luo着对着唾液大喊,结果龙唾液变成一条黑色蜥蜴,爬到了周厉王的后宫。
后宫有个刚换完牙的宫女碰见了蜥蜴,等这个宫女成年后,就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孩子,因为害怕就把孩子扔掉了。
有对夫妻被周王派人追杀逃到一条大路上,发现了这个被宫女扔掉的孩子,就把孩子收养了,还带着这个孩子逃亡到了褒国。
后来褒国冒犯了周王室,就把这个孩子献给周王求免罪。
这个孩子因为来自褒国,因此被叫作褒姒。
后来,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有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之前提到的申王后的爹申候,联合夷戎等蛮族攻破周首都,把周幽王杀死在骊山下。
西周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申候和联合其他诸侯一起拥立之前被废的太子宜臼,也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就是申候的外孙。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好了,这就是史记中记载的趣闻。
我是午夜墨水,也叫灼热双刃,感谢阅读。
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
“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
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 、 鬼谷一派;申、 韩一派; 杨朱一派;庄、 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鬼谷子的师尊是世界辩证法创始人、世界哲学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老子。
②鬼谷子的学生有哪些鬼谷子的学生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等。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鬼谷子的师尊就是誉为世界辩证法创始人、世界哲学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的老子。
孙膑,其本名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
庞涓,战国初期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
苏秦,字季子,雒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魏国安邑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③水镜先生和鬼谷子谁比较厉害因为鬼谷子和水镜先生都没有实际功业,从教授的徒弟可以看出,鬼谷子更胜一筹。
鬼谷子常年隐居云梦山并在此教徒授艺。
他的徒弟有:乐毅、范雎、财泽、邹忌、丽食其、蒯通、黄石、李牧、魏僚、李斯、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等,商鞅在李悝死后也曾师从鬼谷子。
司马徽的学生比较有名的有:诸葛亮、徐庶、石韬、孟建、崔州平、庞统、向朗、刘廙、李仁、尹默等。
鬼谷子: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④梦见鬼谷子1、做生意的人梦见鬼谷子,代表慎防朋友背信、官司、诉讼。
2、恋爱中的人梦见鬼谷子,说明起伏不定、冷热难测,好好把握。
3、本命年的人梦见鬼谷子,意味着勿操劳过度,多保重身体,慎防火灾,官讼之厄。
4、怀孕的人梦见鬼谷子,预示生女,忌动土。
秦始皇陵的城垣拥有内外两层夯土,象征着咸阳城的皇城和宫城。
秦始皇的墓室位于陵冢的内城南部位置,其外形呈现出覆斗形,高度有五十一米,底部的周长有一千七百多米。
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在这座陵墓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建筑,且藏有种类繁多的珍宝。
此外,秦始皇陵的四周,还有非常多的陪葬坑以及墓葬。
这些陪葬坑和墓葬的形制不一,内涵也各不相同,现在已知的大概有四百多个。
因此,秦始皇陵可以说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奇异,内涵最为丰富的陵寝之一。
并且,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完全可以和古埃及金字塔,以及古希腊那些雕塑相媲美的文化瑰宝。
因为,它们的出现,充分体现了两千多年前,华夏民族巧夺天工的艺术成就。
这些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的智慧,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都知道,骊山是秦岭北麓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约25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
传说,因为此山山体像一匹骊色(黑色)的骏马,从而得名。
然而,骊山除了是秦始皇陵墓的所在地之外,还以其特有的风景和温泉闻名于世。
在西周末年的时候,周幽王和他的爱妃褒姒,曾在这里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间接导致了西周灭亡。
传说,秦始皇生前,曾在骊山上见到了一个神女。
秦始皇见神女美貌,便欲戏神女,神女恼怒之极,向秦始皇的脸上吐了一口吐沫。
之后不久,秦始皇的身上便长了一身烂疮。
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中的故事,但是,却向我们透露了这样的一个信息,那就是:秦始皇和骊山之间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把他的墓地选在骊山旁边呢?骊山这块风水宝地究竟有什么地方让秦始皇如此着迷呢?古人把墓地的选择和后代子孙的福运联系到了一起,而秦始皇的梦想,便是将这个自己一手建立的大秦帝国千秋万世的传承下去。
因此,秦始皇对于墓地的选择更是非常重视。
然而,他之所以把墓地选在骊山脚下,根据北魏时期郦道元的理解,是这样的:“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虽然,郦道元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这部分学者认为:秦始皇陵墓之所以选在骊山这个地方,是因为当时的礼制,并且,也受到了当时依山造陵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从风水这一角度来看,骊山确实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风水宝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依山造陵这一观念。
演变到了后来,人们选择墓地的时候,便特别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
由此,依山傍水便被人们视为最佳的风水宝地。
然而,这个观念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定型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且历史资料上也很难找到相关的记载。
因此,秦始皇选择皇陵的方式,可以说是依山傍水建造陵墓的典范。
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接渭水,这些是摆在人们眼前的事实,但是,在秦始皇陵墓的东侧方向,却有一个人工改造的池子。
按照《水经注》里的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由此可见,这个鱼池里的水,则来源于骊山的东北方向,且水流的方向是由南向北。
后来,在修建秦始皇陵的时候,还在皇陵的西南方向修建了一条从东到西的堤坝。
这条堤坝长一千多米,宽四十多米,最宽的地方七十多米,残高两到八米。
而这个地方,就是人们常说的五陵遗址,也是这条堤坝把骊山东北方向的水引到了西北方向。
此外,这条水流正好从秦始皇陵的东北方向流过,而且,在秦始皇陵的东方,也有源源不断的温泉水流经而过。
根据《水经注》里的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
”《三秦记》曰:“郦山西北有温泉。
”所以,当时的温泉和西北角的鱼池水是相对应的。
由此可见,秦始皇陵风水的基本格局,南面是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了三面环水的格局。
这种依山环水的典型格局,不正好是秦始皇所钟意的风水宝地吗?但即便是这样,秦始皇的大业还是没能维持多久,所以,就有人要说了:大家公认秦始皇陵是风水宝地,但却保不住王朝江山,这确实很矛盾。
对此,笔者觉得有句话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累阴德五读书”,讲的是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的那些东西,以至于,风水并不是唯一可以改变未来的东西。
我觉得,一个人,乃至世间万物,冥冥之中都有着其应有的归宿,可以称之为“定数”,风水虽好,也需阴德相随,所以,风水只能算是一个推进罢了。
到了后来,秦朝时期的这种依山造陵的思想观念,对后世陵墓的建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西汉时期的帝陵,例如:高祖长陵、武帝茂陵、景帝阳陵、文帝霸陵、武帝茂陵等等,这些都是仿效秦始皇陵这种依山环水的建造思想来建造的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