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三角地区指的是美国东南沿海的大洋上的一个三角地区,据说它是一个神秘的漩涡,可以随意夺走人的性命,吞没飞机和船只。
所以又被称为魔鬼三角地区。
各种奇怪事件的发生让这个地区名声大噪。
虽然你在任何官方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名字,航海家跨过它的边界线时多半也浑然不知,但百慕大三角是真实存在的,有许多船只、飞机和人员在这里无端失踪,事后不要说查明原因,就是连一点船舶和飞机的残骸碎片也找不到,至今得不到合理解释。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涉险经历百慕大三角的人物,是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
公元1502年,哥伦布率领的远洋船队第四次远航美洲。
船队在靠近百慕大时,海面上突然刮起狂风,船只好像航行在峡谷之间,不见天日。
海经验丰富的哥伦布急令船队掉转航向,向佛罗里达海岸靠去,以避开这股凶猛的暴风。
令哥伦布感到惊奇的是,此时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舵手和水手们晕头转向,无法辨清方向。
还算他们运气好,最终船队从波峰浪谷间摆脱了危险。
事后检查,船上的磁罗盘的指针方向已从正北方向西北偏离了36°。
哥伦布
心有余悸的哥伦布在写给国王的信中记述了这次危险的经历。
信中,哥伦布描述这次惊心动魄的航海历险:当时,浪涛翻卷,一连八九天,我的两只眼睛看不见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看见过各种风暴,但是却从来没有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由于哥伦布的经历至少还属于那些尚可解释的遭遇,因此在当时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
关于船只和海员在百慕大三角连人带船神秘失踪的事件,最早的记载是在1840年。
当时,一艘由法国起航的船只罗莎里”号,运载大批香水和葡萄酒,行驶到古巴附近失去联络。
数星期后,海军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内发现了罗莎里”号,船只没有任何的损坏痕迹,船上空无一人,所有船员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
但是货舱里的货物均完整无缺,而且水果仍很新鲜。
可是,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失踪了,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幸存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雀。
到底船上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从此之后,类似的失踪事件在百慕大三角频频发生。
而在这之后,百慕大三角失踪事件频繁发生,这才引起了广大科学家的注意,就跟1975年莫斯科地铁失踪案一样诡异至极。
1945年飞行员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踪
百慕大三角
1945年12月5日,美国空军上尉泰勒作为第19飞行队的队长,他领飞行队从佛罗里达洲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
他和其余14位飞行员驾驶着5架复仇式鱼雷轰炸机,去执行一项飞行训练任务。
开始一切正常,天气良好,任务是飞一个三角形航程,向正东方向飞过巴哈马群岛,接着向北飞行,然后沿三角形最后一个边线返航。
当飞行队越过巴哈马群岛上空时,泰勒中尉和飞行员鲍尔斯向基地报告称罗盘失灵,高度未知。
紧接着,基地指挥部接连收到糟糕的信号。
下午4点钟泰勒报告自己偏离了航向,而且位置无法判断,连方向仪也出了问题。
当时基地指挥部以为只是信号干扰,而且飞机上燃料充足,于是命令另一架仪表正常的飞机替代泰勒。
可是十几分钟后,泰勒再次报告迷失航向。
下午6时,这5架飞机不知位于何处,还盲目地在飞行,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的对话,让基地大大震惊,所有的仪表都失灵了。
读数都不相同,连西斜的夕阳都役看见(飞行员看见太阳会校正航向)。
最后,终于传来令基地心碎的声音:我们完了……开始往水里沉了……”信号随即变弱,直到归于静寂。
6架飞机、27位飞行员全部消失。
次日,美国当局对这次事件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搜寻救援活动。
美国海军出动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1艘舰艇,数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00多架飞机,。
搜索海域从百慕大到墨西哥湾每一寸海面,结果一无所获。
按常理分析,假如飞机坠入海中,那么起码也应当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迹。
然而,什么都没有。
之后在这个魔鬼区域又发生了很多离奇诡异的事件:
百慕大三角
1935年8月,美国籍纵帆船拉达荷马”号被海浪吞没,水手被意大利籍的货轮莱克斯”号的船员救起,5天之后,拉达荷马”被发现漂浮在海上。
1944年,古巴籍的货船鲁比康”号在同一海域同样出现人去船空的奇案。
当人们登上这艘漂浮不定的船时,只有一只狗孤独地躺在甲板上。
百慕大三角
1945年12月5日,美国海军航空兵第19中队的5架飞 机,在这个海区上空进行编队飞行时突然失踪。
1948年1月30日,英国南美航空公司的Avro图多尔IV型客机在百慕大魔鬼三角地带消失得无影无踪。
1949年1月17日,绰号星精灵”的客机从百慕大起飞。
一小时之后,飞行员与地面进行例行通话,报告飞机所在方位。
在此之后,星精灵”便神秘失踪,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当时的飞行高度为1.8万英尺(约合5486米)。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军舰在亚洛尔群岛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后来船和水兵一起失踪了。
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飞机和舰船搜寻,一架水上飞机在海面上搜寻时发现,海面下有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在飞速前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
在这天夜里和次日凌晨,有人在这一海域看见了一种奇异的极其明亮的光。
1963年,美国籍油轮玛林·凯思”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报务员向岸上通报航行正常,之后就杳无音讯。
油轮失踪,失踪附近海面上一点油的痕迹都没有。
1972年9月,美国籍货轮恶梦”号经百慕大三角海域时,突然船上所有的灯都暗了下来,罗盘也失灵。
水手们根据陆地的灯光定向,把船朝西驶去。
航行片刻,他们发现船原本是向北行驶,航向无法纠正。
这时候,天空出现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遮住了星星。
不久,它又不见了,船也恢复了正常航行。
第二次出现黑色庞然大物,与之前的有什么关系?没人知道。
从这片魔鬼三角海域侥幸逃脱出来的人,他们的回忆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点线索。
美国海难救助公司一船长说,他有一次从波多黎各返回佛罗里达,途中船上罗盘的指针突然猛烈摆动,虽然柴油机仍在运转,但毫无功率。
海浪从四面八方朝船扑来,看不到水平线,船的四面都是浓浓的大雾。
他急忙命令轮机手全速前进,终于冲出大雾。
冲出后发现大雾以外的海面浪并不大,也没有雾。
水手们都说,这辈子从未见过这种怪事。
菲律宾释放危险信号,海军或展开行动 近日,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塔里拉表示,中国派遣军舰伴随海警船,菲律宾也可以部署军舰。
换句话说,菲律宾侵闯中国岛礁除了民船和海警船,现在还有了海军舰艇这个第三方势力? 不得不说,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最近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12月3日,黄岩岛海域便因中菲之间的直接对峙而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当时,菲律宾多艘海警船企图侵闯我国黄岩岛,中国海警船在警告无效后,对菲方海警船持续发射水炮,最终迫使其离开。
(菲律宾海警船与渔船侵闯中国岛礁) 值得一提的是,周围还出现了054A护卫舰咸宁号的身影。
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任何挑衅势力都妄想在南海搅弄风云,侵犯中国利益。
菲律宾海军会不会派出舰艇尚未可知,但即便他们这么做了,也未必能改变南海的形势。
此前,菲律宾曾进行了大规模的海上军事演习,出动了何塞·黎刹号和安东尼奥·卢纳号导弹护卫舰。
菲律宾海军将其视作“底牌”,可这两艘“现代化”战舰的实力非常有限。
前者排水量2600吨,舰载武器是4枚韩国进口的“海星”反舰导弹,别说055了,就连054A护卫舰也打不过。
(菲律宾安东尼奥·卢纳号导弹护卫舰开火) 菲律宾舰艇与中国庞大的海上力量相比,恐怕只能算作“小打小闹”。
菲律宾海军在演习中高调宣扬其所谓的“先进电子战能力”,包括战斗舰艇联队夜间航行演习、无线电控制演习等。
但这一切非但达不到菲律宾向中国“秀肌肉”的目的,反而让外界清楚见识到了两国的差距。
真要打起来,结果可想而知。
美军撑腰?中国可不是吓大的 菲律宾之所以疯狂挑衅中国,不就是仗着背后有美国撑腰,但美军真会为了菲律宾与解放军交火吗?尽管美军在南海有航母战斗群的支持,可纵观整个亚太地区,美军实际更多扮演着威慑的角色,而非直接介入。
航母战斗群虽不可小觑,但放在南海这片海域,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作用。
(054A南通舰) 中国在南海的战略既稳健又坚定,以维护国家主权为首要目标。
中国海警在仁爱礁、仙宾礁等重要海域的常态化巡航,彰显了国家实力。
这一切,都不是菲律宾所能撼动的。
对于马科斯政府以及任何企图挑战中国在南海主权的力量而言,必须意识到以武力威胁只会将他们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中国《海警法》明确赋予海警在面对外国船只袭击或潜在威胁时使用武力的权力。
一旦菲律宾触碰了这一红线,势必将遭到严厉反击。
未来菲律宾若真敢派出军舰挑衅,解放军也不是吃素的,一旦我方进行强力反制,只怕菲律宾这些年侵占的所有中国岛礁,都将被一个不少的全部收回。
(中国海警船拦截侵闯船只) 菲律宾选择与美国为伍,借助外援企图在南海博得优势,无异于在悬崖边缘玩火。
中国愿意以和平姿态解决争端,但决不会退让于任何挑衅。
不论未来局势如何演变,中国都会在捍卫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歼-16出击,摧毁轨道卫星 在现代战争领域,卫星已成为军队中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然而,这种技术双刃剑的另一面,也引发了反卫星武器的竞争。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以一段令人瞩目的宣传画面揭示了其航空技术的最新成就:歼-16重型战斗机首次展示了摧毁轨道卫星的能力。
这一公开展示不仅验证了西方媒体多年来对中国具备反卫星技能力量的揣测,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早在冷战时期,美国便已经成功试验了ASM-135“阿萨特”反卫星导弹,其所代表的技术成就至今仍然让人印象深刻。
尽管随着冷战的结束这一项目被搁置,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从未停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较之下,中国此次高调展示其机载反卫星导弹,无疑是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不仅具备迎头赶上的技术实力,更有信心在全球军事博弈中获取更多话语权。
2、美国的双标“嘴脸”再一次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方面对其他国家的太空军事化口诛笔伐,指责它们“破坏世界和平”,另一方面却拒绝签署任何禁止太空军事化的条约。
这种“双重标准”行为的背后,是美国在太空领域欲称霸的野心昭然若揭。
成立太空军、加强反卫星技术的研究,正是美国未雨绸缪,为未来可能的太空战争做好准备的实证。
面对美国的不实指责,中俄其实也习以为常,我们实际上更专注于提升自己的防御能力。
俄方也通过米格-31战斗机成功测试了“伊希姆”导弹,这进一步表明,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各国强化自身安全能力已成为共识,求稳求胜才是长远之计。
美媒总喜欢对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大做文章,称其为美军构成巨大威胁。
该体系涵盖从高超音速导弹、反卫星武器到无人机等多个领域,旨在形成一道强大的“防御泡沫”,遏制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
如果美国不能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将不得不重新评估在第一至第三岛链的部署策略,这对其地缘战略利益无疑是重创。
3、“软肋”曝光,美军空中支援将陷入瘫痪 相较于传统力量竞争,如今的太空作战能力已然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新兴技术。
此次航展上,除了机载反卫星导弹,中国还展示了红旗-19反导系统及激光武器系统,均具备强大的反卫星作战能力。
这些技术的曝光不仅仅是为了震慑对手,也是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方面绝不会妥协。
在此背景下,美国海军对卫星的依赖成为其软肋。
从通讯、导航到侦察,卫星几乎包揽了所有关键任务,一旦失去卫星,美国将在战争中极其被动。
这使得他们对中国的反卫星技术倍感压力,担忧其有朝一日可能令美国海军的空中支援陷入瘫痪。
当美国频频在太空军事化问题上挑衅时,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鲜明的,我们将奉陪到底,以实际行动宣示立场。
我们要走出属于自己的战略道路,让美军在全球军事对抗中无路可走,真正实现地缘政治的平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