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妇女节这天,马来西亚航空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马来西亚航空失去联系事件至今没有任何线索,这架失联的波音7770客机8日凌晨0点41分从马来西亚吉隆坡起飞,原计划6点30分左右抵达北京,却于2点40分在越南胡志明市管制区和空管部门失去联系,同时飞机雷达信号消失。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失踪飞机没有发出求救信号。
据最新的来自马来西亚方面的消息,机上共有239人中有227名乘客(包括2名婴儿)和12名机组成员,包括153名中国大陆,这次所乘航班为波音777,它是目前全球运营的最大双引擎宽体客机,于1994年首飞,次年投入商业运营,三级舱布置的载客量为283人至368人,航程最大为17500公里。
其实,运营这么长时间以来,波音777鲜少发生事故,最近的一次是去年7月在旧金山国际机场失事的韩亚航空客机也为波音777客机,这起事故造成3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9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希山慕丁正在吉隆坡举行记者会,不排除失踪的马来西亚航空MH370班机遭劫持,以及与恐怖活动有关的可能,目前正在调查失联航班遭遇恐怖袭击的可能。
已经确定持假护照的有4人,不排除有更多人。
据路透社,马来西亚安全部门官员称,自曝出失联客机中两名乘客使用被盗护照登机后,马来西亚当局正在与驻马使馆人员调查至少另外两名乘客身份。
这名官员称,被调查的乘客全部是通过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购票的。
不过,在网友们看来,飞机在航空过程中无故消失,像极了是多年前华航空难录音事件,因此更多的人把此事归咎为灵异事件或者穿越事件。
飞机失联灵异事件,到底真相如何,等待事件来验证吧!
“如果老鼠在空中啃食飞机线路,是否对飞机飞行安全造成严重后果?一百多人的人身安全问题是否能够有保障呢?” 当天上午,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联系了视频拍摄者刘先生了解情况。
刘先生称,自己是乘坐新疆喀什飞往西安咸阳机场的9H8356航班,当时飞机已经在西安咸阳机场降落,有几名女乘客突然尖叫,称发现了老鼠。
据刘先生回忆,他现场就询问了该航班乘务人员情况,并且表示需要航空公司针对这个问题给他一个回复。
“但是一直到现在并未接到航空公司的回电,也没有一个解释。
” 长安航空飞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此,记者联系了长安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公司非常重视此事,在飞机落地后就安排了地面工作人员进行了捕鼠作业,同步对飞机进行了深度消毒。
“目前发现这是一个小家鼠,维修工程师也对飞机各项系统进行了严密排查,目前为止一切均正常,没有发现飞机系统或零件有异常情况。
”该客服表示,目前还未查到老鼠进入机舱的原因。
记者在爱企查查询显示,长安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系海南航空旗下公司,其占有71%的股权。
此外,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国内外航班上已多次出现老鼠“入侵”机舱事件。
2024年9月5日,由上海浦东飞往新疆喀什的东航航班MU6219,因“飞行途中出现老鼠原因”曾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备降。
2024年5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在一架入境客运航空器内捕获活鼠1只。
此前有航司申报称,驾驶舱内线缆有鼠咬痕迹,并发现鼠粪1粒。
工作人员采取放置鼠笼、鼠夹、粘鼠板等方法,在客舱里将活鼠捕获。
2020年11月,由江苏徐州飞往云南丽江的祥鹏航空8L9838次航班,途径贵阳时因机上有老鼠紧急停飞。
乘客张女士说,“我觉得比中五百万的几率还要低。
空姐打开行李架,一个包后面蹿出一只小老鼠。
”事后,所有乘客被请下飞机安置至酒店,随后航班取消。
编辑:杨晏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然而,随着2017年C919的大型客机从中国的工厂起飞,全球航空界的版图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位来自东方的新秀正大步迈入这个领域,试图打破旧有的垄断。
1、国产大飞机装上“中国心” 先来看看C919的“硬件配置”:全长38.9米,翼展35.8米,高达11.95米。
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的是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勃勃雄心和不懈努力。
截至目前,C919已经成功交付9架,并开通了5条航线,与世界五座城市紧密相连,累计安全载送近50万名乘客。
这对于一个依赖自主研制的航空项目来说,不仅仅是里程碑,而是一场航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标记,它宣告着中国终于打破世界垄断,有能力与波音、空客在空中掰一掰手腕了。
当然,比起这些,C919的内核更为重要。
发动机,向来是飞机心脏中最为复杂和关键的部分。
毕竟没有强劲的“心脏”,一切华丽的外表都只是浮云。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中国国产航空发动机CJ-1000AX横空出世,并于2023年在上海成功完成整机点火,核心机转速达到了惊人的6600转每分钟。
这标志着中国在民用航空领域,首次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验证平台,无疑为未来航发国产化提供了深厚的技术动力,让国产大飞机装上“中国心”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2、美国不敢对中国大飞机“卡脖子” 没想到的是,中国在航发领域的突破,迅速引起轩然大波,就连美国都感到些许担忧。
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和欧洲发动机制造巨头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他们的技术封锁和壁垒并非虚言。
然而,中国工程师用他们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毅力,逐渐在技术封闭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背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中国航空,需要更多的“自己造”。
对此,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召开听证会,美国企业和政界对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展开激烈探讨,而焦点,则被锁定在如日中天的中国航空工业上。
美国航空动力咨询公司的总经理理查德·阿布拉菲亚在听证会上表示,美国应摒弃保护主义,继续保持与中国的航空合作。
此番看似友好的建议背后,其实蕴含着一层更为深刻的战略意图——以合作之名,行掌控之实。
3、美国忧虑并非空穴来风 我们知道,目前,美国通用电气、普惠公司,以及英国罗尔斯-罗伊斯,正垄断着航空领域,他们拒绝向中国转让关键技术。
然而,中国明白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即便面对技术封锁,中国依旧相信:一步一个脚印,终究能到达彼岸。
所以,在理查德·阿布拉菲亚看来,一旦切断与中国的联系,那就相当于倒逼中国在喷气发动机领域自力更生,这反而会削弱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上述忧虑并非空穴来风。
在未来十几年里,如果中国能如计划般推出完全国产化的大型喷气客机,那将意味着一个新的竞争时代开始了。
所以,美国一方面希望通过技术合作维持对华优势;另一方面,他们也深知,随着中国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任何阻挡都会促使中国更快地建立自己的全产业链。
这种两难困境,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航空工业近年来的突破,以及美国对中国战略决策的重新审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