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有哪些国家?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面积达到了29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两个台湾省的面积。
这里的冰川总面积达到了1.2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0.5%左右。
南极洲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等等。
在南极洲,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企鹅,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
除此之外,南极洲还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那就是冰川。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
你到南极旅游的机会来了——
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赴南极长城站开展旅游活动申请指南(试行)》,拟赴长城站开展旅游的企业,从今天开始(每年9月15日至9月30日期间的工作日),可向自然资源部递交申请。
这意味着,普通游客去南极旅游更容易了。
到南极玩什么?怎么玩?要注意哪些事项?小编身边的同事——人民日报资深
去南极主要看什么?
——你在南极待了那么长时间,最吸引你的风景是什么?
——南极风景堪称独特,白色的冰雪、蓝色的冰山、变幻莫测的天气、瑰丽的极昼夜,可爱的企鹅、海豹、雪海燕、贼鸥等,都会让人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暗藏杀机的冰雪大陆
南极大陆的98%被冰雪覆盖,是世界上发现最晚、地球最南端的冰雪大陆。
靠近南极普里兹湾时,海冰厚度从1米至5米不等,上面覆盖的积雪厚的也将近一米。
走在海冰上,很容易一脚就陷入过膝积雪。
有些海冰区乱冰层叠,冰坝、冰脊纵横交错,踩在巨大又光滑的凸起海冰上要格外小心,否则很容易滑倒,甚至可能陷入冰裂隙、掉入海中。
千奇百怪的蓝色冰山
冰山是南极最美的景观之一。
越接近南极大陆,被海冰冻结而静静矗立的冰山越来越多,形态各异、多姿多彩。
圆锥体的山峰、长方体的平台冰山……在阳光的折射下摆出千奇百怪的蓝色奇观,让人为之目眩神迷。
从直升机上俯瞰,一座座巨大的冰山格外壮观。
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就有几十米到几百米高不等,绵延数百米的冰山让人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当然,冰山虽然在海上,但它们都来自南极大陆。
南极大陆冰盖向海洋延伸部分形成了冰架,冰架断裂掉入大洋,就形成巨大的冰山。
冰山为什么经常看上去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冰山的冰是经过万年冰雪层层积累而成,冰与冰之间压得十分紧密,气泡很少,在阳光的折射下便形成美丽的蓝色。
变幻莫测的南极天气
南极大陆只有冬、夏两季,春秋季时间非常短,而且非常不明显。
游客去南极的时间,一般会选择夏季。
中国科学家将南极的夏季定为头年12月到来年2月中旬,只有两个半月左右,远比冬季短。
我在南极的时候正是夏天,相对南极的冬天来说,气温并不太低。
12月上半月,中山站的平均气温在零下1、2摄氏度,最冷时候大概是零下7摄氏度左右。
而据在此越冬的科考人员说,在南极隆冬,即使算是沿海地区的中山站,气温也是常在零下30多摄氏度,其寒冷可见一斑。
不过,当我坐雪地车进入距中山站70公里的内陆冰盖时,那里的气温就已经接近零下20摄氏度。
人在车外干冷的空气中待几分钟,脸部就变得冰冷,并有明显的疼痛感。
而且,南极大陆的紫外线极其强烈,如果没有做好脸部保护,一天在外暴晒下来,摘掉墨镜后除了眼睛一圈是白的,其余都被晒黑,严重的还会蜕皮。
在南极,最变幻莫测的就是天气。
在南极考察队员中还流传着一句话: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能杀人”。
通常说的12级台风,风速有32.6米/秒,可在南极大陆,风速有时能达到80米/秒!
瑰丽绝美的极昼极夜
极昼和极夜是极圈内独有现象。
每年6月21日是南极最黑的一个极夜,完全被黑暗笼罩,这个日子也是南极最重要的节日——仲冬节。
从6月21日前后各推一个月,基本上就是极夜的时间。
极夜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伸手不见五指,除了中午前后的几个小时天有点蒙蒙的光亮。
当中山站进入南极极昼期间,会给人入眠带来烦恼,因为天一直不黑下来,让人感觉还不到入睡的时间”。
太阳一直待在地平线上,即使下去只是打个滚又上来,一天24小时天都是亮着,只是在半夜时分阳光的强度要弱一些,有点像阴天。
南极的土著
由于环境极端恶劣,南极没有人类居住,现在的居民主要是各国考察站来度夏或者越冬的考察队员,他们一般待一年或者几个月。
企鹅、海豹、雪海燕、贼鸥等南极动物,才是这片大陆的天然主人,或者说真正的南极土著”。
企鹅是当之无愧的南极精灵。
在接近中山站附近海冰上,我看到过多群企鹅,或者在四脚滑行前进,或者是静静休息,站、卧姿势各异,在雪地上格外显眼。
中山站附近,在海冰上活动的企鹅,大多是帝企鹅和阿德利企鹅。
帝企鹅体态较高,脖颈处的羽毛有一圈灿烂的金黄色,站立的姿势非常优雅。
阿德利企鹅体态较小,全身黑白分明,尾部有一条小尾巴,憨态可掬,极其可爱。
人站在近处,它们并不害怕,还上下打量着你。
有一回,3只阿德利企鹅朝我所站的地方一路溜冰”过来。
大约离我两、三米的时候,它们突然站起来,张开翅膀、拢作一团,仿佛在商量什么;接着,它们又背靠背四处张望,凝视一阵眼前的庞然大物”后,又脸部朝下、四足着地,躺下来继续向前溜去。
在长达数公里的冰缝周围,经常趴着很多海豹——冰缝是它们出入海面的通道。
从直升机上看下去,雪白的冰面上,沿着一条黑色细线分布着许多小黑点,都是海豹。
在南极看到最多的,是贼鸥。
尽管它们身体肥硕,但翅膀巨大,展开时有身体长度的好几倍,飞起来一点也不费力。
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等候在雪龙船周围或者是中山站餐厅的铁门外。
不过一定要记住:为了保护南极环境,绝对禁止喂食鸟类和其他动物。
——你去过南极的长城站吗?
——我没有去过长城站,但相关的资料有很多,现在各方面的条件应该不错。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部,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0米,距北京17501.949千米。
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0多座,除先进的通信设备、舒适的生活设施外,还有较为完善的实验室,配备供科研用的各种仪器设备。
根据规定,长城站1号栋作为南极历史遗址和纪念物对外开放,长城站其他建筑不对外开放。
站区内开放区域西至1号栋,东至码头和登陆点,南至拒马河,北至站区贼鸥湖,开放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
当然,不要因为长城站是自己国家的就可以随便逛。
长城站是重要的科研观测站,旅游者应按照要求在规定区域和指定路线内活动。
在南极穿什么、吃什么?
南极不同于世界其他地方,衣食住行有什么特殊要求?
的确,南极的独特环境和气候,决定了去旅游时衣食住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
衣:由内到外种类多
紫外线、严寒和冰雪环境等特点,使得在南极户外作业和野外考察的人员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装备是否带全。
墨镜是人手一副,绝对不可缺少。
这既为防止南极强烈的紫外线伤害眼睛,也是为了防止人在冰雪环境中得雪盲症”。
实际上,考察队员在南极野外作业时根据环境条件,服装从外到里可分为防风套装、分体工作服、连体工作服、棉内胆、保暖内衣等,头部防护装备有帽子、围巾、墨镜、面罩,手、脚防护则包括雪地靴、登山靴、滑雪手套、有防滑效果的薄层手套和袜子。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的外套有企鹅服”、巨人服”和极酷”等系列,保暖性能都非常好。
游客去南极之前,旅行社会告知穿什么衣服。
大家一定要在出发前准备齐全,切不可有不够到南极再买”的想法,因为那里没有一家商店。
食:喝几万年前的纯净水
在中山站吃的食物种类和国内相差并不大,肉、禽、鱼、蛋、蔬菜都有,但以冷冻、罐头食品为主。
南极向来被人们称为世界寒极”。
那里拥有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但这和能喝能用的水还真不是一回事。
以南极中山站为例,夏天主要喝湖水,但这种水没经过严格处理,据说含有太多矿物质,因此不敢多喝。
到了冬天,小湖冻住,只好去凿冰山,把冰块运回来化开喝。
喝过冰山水的人都说:这几万年前的纯净水确实很纯。
行:遇到危险靠自救
在南极野外考察遇到危险时只能自救,因此中山站对考察队野外作业的要求更严格:任何时候都必须3人以上,带好通讯设备,并告知出发时间和目的地,同时必须和站上始终保持通信联系。
作为游客,在南极旅行更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因为一时激动就忘乎所以、随心所欲。
去南极旅游,坐船还是乘飞机?
作为游客,去南极旅游什么时间最佳?怎么去比较方便?哪条旅游线路更好?
这些问题的确非常关键。
旅游时间
南极最佳旅游时间为11月至次年的3月,其中12月至次年1月是旅游旺季。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南极旅游业已经成熟。
南极旅游的形式也日益多样,除了传统的乘船或乘飞机到达南极固定地点游览外,近年来野营、登山、潜水、冰海游泳、滑雪、直升机历险等形式新颖的游览和探险活动也层出不穷。
来自全球各国的南极游人数自2013年起至2018年持续增长,201718旅游季共有51707人。
目前,美国仍然是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游客总人数则跃居第二。
旅游方式
南极旅游方式以乘船旅游为主,虽然空中鸟瞰游览及搭乘飞机直接到南极陆地游览的人也不少,但由于前者更为安全、舒适、经济、游览区域较广、所见景观较丰富等,97%以上的游客还是选择乘船游览。
旅游路线
南极旅游线路相对集中,主要有东西两线:西线经南美赴南极半岛,占总旅游人数的90%以上;东线主要经澳大利亚、新西兰或南非赴南极附近海域和大陆。
其中,西线比较热门,原因一是南美到南极距离最近,航程也短,易于救援;二是这条线具有丰富多彩的岛链景观、独具特色的动植物景观;三是夏季气候相对温和,浮冰密度较低,易于登陆;四是考察站众多,游客可领略独特的南极社区”。
去南极旅游需要注意什么?
去南极旅游,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位的是环保。
这是南极旅游的第一要事,如果做不到,既破坏环境又丢人。
南极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甚至一粒外来种子都可能给南极带来颠覆性破坏,威胁物种格局。
因此,在南极讲环保,真的是不可恶小而为之”。
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依据南极条约体系的环保要求,制定和推行了南极旅游行业的环保标准,并定期向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提供南极旅游情况报告。
登陆南极时,下船前船方会对游客不断重申环保要求。
例如,游客必须穿船方提供的高筒靴,并要将靴子浸泡在消毒水池后才能上岛;船方会认真检查游客衣服,用吸尘器将可能携带的种子或者碎屑物品吸干净,确保其不会遗落在南极;游客观赏企鹅时,必须与企鹅保持5米距离……等。
此外,旅行组织还配备了中方领队和外方领队,进行中文、英文和西班牙文等语言的反复播报。
中国游客在南极旅行往往代表着国家形象和国民素养,所以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要求。
第二位的就是安全了。
这一点虽然前面提到过,这里还想再强调一下:保障旅游安全,旅游公司有责任,游客也要全力配合。
目前,IAATO根据极地经验和实时气象条件进行游览路线规划,但南极大陆气候严酷、气象变化莫测,旅途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风险和变数。
因此,游客一定要守规则、听船长指挥。
船上一般会组织紧急撤离逃生演习,游客最好认真参加、用心练习逃生技巧。
抵达南极后,游客须严格遵守规则,跟着领队走提前规划的安全路线。
如遇到极端天气被迫放弃行程,游客也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给予理解和配合。
怎么选择去南极的旅游公司?
现在宣传去南极旅游的公司很多,选择哪些公司比较靠谱?
这个问题问得好。
游客要选择有正式资质、规范经营的旅游企业。
不同于常规旅行,极地旅行对运营者要求较高。
据了解,有些国内旅游公司为了压缩成本,直接砍掉”对游客的南极知识培训。
这会使用户体验大打折扣,很容易变成走马观花、收获甚少。
按照国际惯例,组织南极旅游的公司应该加入IAATO、并接受它的规范。
目前中国只有少数旅行社加入了IAATO、接受过环保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多数旅行社把南极旅游作为出境游的一种类型,对南极旅游的环保重要性不一定有深刻认知。
为此,一方面国家会鼓励国内的南极旅游公司加入IAATO,学习其成熟的旅游管理组织和南极安全环保理念,切实保障好游客的安全和需求;同时,游客也要认真辨别,选择靠谱的旅行社。
但身边有个天蝎座的朋友,让我开始有所改观。
俗话说,“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这话放在天蝎座身上,他们可不就是那种天生带着点“我就是不一样的烟火”的气质吗?他们神秘兮兮又深不可测,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接近,想要窥探。
“高冷调侃”的特质 天蝎座那种让人又爱又恨的“高冷调侃”的特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卡拉OK,天蝎座的他非要唱一首高难度的情歌,结果自然是破了个音,把我们都逗得哈哈大笑。
他呢,不仅没生气,反而自嘲说:“看我多贴心,给大家来了个现场版的‘走音大赛’,比人家抖音上的还专业呢!”这种自我调侃的勇气,让人不得不佩服。
痴情到变态的浪漫 说到浪漫,天蝎座绝对是一等一的选手。
他们一旦爱上一个人,那就是“兔子跳河——没得底”。
全情投入,毫无保留。
但这种全情投入,有时候又让人觉得“骡子赛跑——牛得不得了”,过度的情感投入让另一半喘不过气来。
我见过天蝎座的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偷偷跟踪人家一个星期,布置了一个超级浪漫的生日派对。
结果,女友感动得一塌糊涂,但也被这股“秘密行动”吓得不轻。
谜一样的记仇 如果你以为天蝎座的“神秘高冷调侃”只是幽默和浪漫,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他们还有个让人头疼的特性——记仇。
俗话说,“蝎子的尾巴,有毒的针”,这话一点不假。
天蝎座的记忆力,特别是对于得罪过他们的人,那可是“老马识途——牢不可破”。
不过,他们虽然记仇,但通常不会轻易出手,因为他们相信“雪中送炭——尤指难时最需要”,会在你最难的时候,给你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
隐瞒病情般的保密能力 天蝎座的保密能力,简直可以和“保密局”相媲美。
他们就像“闷葫芦”,肚子里装着事儿,你就别想掏出半个字来。
我曾经好奇地问一个天蝎座的朋友,他是如何做到保密自己的小秘密的。
他神秘一笑,说:“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你越是追问,他越是像打了“死结”似的不肯说。
看似冷漠的关怀 不要被天蝎座的冷漠外表所迷惑,他们其实有着一颗温暖的心。
他们就像“冰山一角”,你看到的只是表面,而他们内心深处的热情和关怀,是需要你去慢慢发掘的。
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天蝎座的朋友表面上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没事吧?”可第二天,他就拎着一堆药和姜汤出现在我家门口,那关心的劲儿,就像“老母鸡护小鸡”,让你心里暖暖的。
难以捉摸的情感深度 说到情感,天蝎座的情感深度,真可谓“深不可测”。
他们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但一旦决定信任某个人,那就像是“螃蟹走路——横着走”,坚不可摧。
这种情感的深度,让人既羡慕又害怕,因为一旦被背叛,他们的反击力度也是“高山流水——源远流长”,让人不敢轻易触碰。
爱恨交织的天蝎座 写完这些,你是不是也觉得天蝎座实在高冷调侃?他们的幽默、浪漫、记仇、保密、冷漠的关怀和情感深度,都让人爱恨交织。
但这就是天蝎座的魅力所在,他们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总是让人又爱又恨,却又欲罢不能。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和天蝎座深入交往,又怎能领会他们那独特的“贱兮兮”的美呢? [免责声明] 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
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将予以删除。
谢谢!
国庆中秋长假过后,人们出游兴致却没有消减:寻一家民宿住下品味慢生活,找一条老街挖掘背街小巷里的美食,去一处田园村镇偷得浮生半日闲,觅一间最美书店让时光在纸张间停留……一种以距离近、时间短、随心性、慢体验为特点的“微旅行”悄然兴起。
“微旅行”利用时间空间上的“微”,让市民游客在个性化、主题化的深度体验里,像手持放大镜般发现和欣赏生活之美。
游客打卡石梅湾凤凰九里书屋。
杨师忠 摄 “微旅行”受市民青睐 “一想到长途旅行要规划路线、收拾行李、舟车劳顿,我就犯懒了,所以选择在周末等空闲时间和朋友一起在周边找些好玩有趣的地方待一待,享受生活。
”在海口市民刘安珠看来,不用花太多时间,不用带太多行装,不用全盘规划和刻意安排,利用闲暇时光即可实现“说走就走”,率性而为,尽兴而返,是人们缓解压力的方式。
据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的调查显示,56.2%的被访者选择旅游时间控制在2—3天最为合适。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也显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城市公园、休闲街区、夜间美食、城郊乡村游高位运行。
有35.8%的游客认为“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国内中长线旅游变为省内游或近程游”,不少人在假期中段返程后二次短途出游和多次本地休闲游。
这在我省旅游市场中也有所体现。
海口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里唯美梦幻的粉黛乱子草爱心广场迎来众多打卡的市民游客;文昌市铺前镇迎来许多为寻味糟粕醋而来的吃货;琼海市留客村被热衷于乡村休闲的人们发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微旅行”具有旅行目的生活化、出行方式多样化、产品需求品质化、消费支出大众化等典型特质,这既是旅游消费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旅游生活方式的变革。
“‘微旅行’不要大而全,它是小而精的,在目的地选择上没有固化的边界,更能满足城市人群去体验、感受和收获生活之美、生活之趣的需求。
”天恒旅业营销中心总监张惟惟表示。
市民游客在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粉黛乱子草爱心广场拍照。
袁琛 摄 休闲生活里的深度主题游 心之所向即为景,行之所到即是游。
相比千里迢迢去遥远之地看风景,发现身边的美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微旅行”显得更方便、更轻松。
与此同时,“微旅行”也让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把一处景点、一个街区、一个主题去慢慢游、细细品、深度游出不同的味道。
作为一个新海南人,刘畅对海南本土文化十分感兴趣,周末常常去往海口骑楼老街。
“在骑楼戏院可以边喝咖啡边听戏,在一碗辣汤饭里体味海口老味道,再走到东门市场,目不暇接的海鲜干货里都是这座海岛的人间烟火气。
”刘畅说。
而热爱摄影的“老海南”高煜一有空闲便走进万宁山钦湾等小众景点待上一晚,去拍摄海岛夜空上的斗转星移,喜欢文艺范的女朋友则待在石梅湾的“海南最美书店”凤凰九里书屋,在海风吹拂中享受阅读时光。
在个性化、主题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微旅行”中,美食、娱乐、建筑、技艺、购物等日常生活中的元素,皆可成为“微旅行”的吸引物,“微旅行”所对应的是“微目的地”。
“许多人是冲着我家民宿来到这里的,在入住的一两天时间里,或是去清澜买海鲜自己回来做,或者去石头公园观沧海,或是在夜里跟着村民在海滩抓螃蟹。
‘微旅行’其实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休闲生活。
”文昌海暇民宿负责人张帆说。
游客在福山镇的咖啡馆悠闲品咖啡。
苏晓杰 王家专 摄 打造旅游新消费品牌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休闲旅游的本地化趋势明显,人们更加热衷于本地游、周边游,来自本地旅游休闲的需求正在孕育新的市场空间。
我省旅游从业者们也看到了“微旅行”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依托周边资源,根据旅游地域性和差异化因素,南湾猴岛生态旅游区推出拥有超值体验的“疍家港湾游”,游客可以乘坐游船参观疍家渔排水上人家,一睹当地“海上110”(新村港边防派出所海上警务室)的与众不同,还可喂食深海石斑鱼感受渔家渔趣。
当人们不再执着于空间距离上的“远方”,而是愿意在城市及周边发现新潮的玩法和体验,本地旅行社也纷纷推出面向本地游客为主的一日游、两日游等“微旅行”产品,帮助游客寻找藏在城市街头巷尾的新体验,体会在近处旅行的乐趣。
“‘微旅行’的需求更为纯粹,目的地更为精准,主题性也愈发突出,我们也在不断挖掘新的旅游资源,更新旅游产品,围绕核心目的地推出更多游玩体验,为人们打造不同的生活方式。
”张惟惟表示,今年以来推出的“东寨港红树林 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 铺前老街”打造出江东“微旅游圈”,“白沙罗帅村 五里路茶园 仙女溪瀑布”为市民游客营造户外生活体验,颇受消费者青睐。
而如何让“微旅行”的体验更丰富,如何在“微旅行”中更好地融入本地的历史风貌、时尚潮流、文娱生活、特色美食等元素,也值得旅游业者深入研究。
“微旅行”小名片 顾名思义,“微旅行”即短小的旅行,随时可以出发,说走就走,不需要太多的行装,也不需要长时间精心策划和刻意安排,以距离近、时间短、随心性、慢体验为特点。
“微旅行”在目的地选择上没有固化的边界,具有明显的“去景区化”特质,是一种休闲生活方式的选择。
不同于以往传统视角,“微旅行”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微”,换取更加有深度和细致的体验感。
在身边寻找更容易抵达的风景和生活,让每一次出发都心生雀跃。
突然萌发想外出走走的念头时,以游客的视角挣脱出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平庸,不论是寻一处美食、觅一座建筑,还是观一门技艺、找一些乐趣,海南本地“微旅行”可谓选择多多。
生活的新鲜感,就从一场“微旅行”中开始吧! 建筑 对于喜爱旅游和摄影的人们来说,极富特色的街道建筑,不仅是当地的历史文化风情的体现,更是拍照打卡的热门之地。
在本土文化、南洋文化、海洋文化交融里的海南,各类建筑特色不一,这里有红墙清幽的祠堂庙宇,有穿越历史岁月的南洋骑楼,有青砖黛瓦的乡村民居,也有世纪大桥等地标性建筑,有造型大气的博物馆,有伫立海边的灯塔……行走之间,去发现沉默不语的建筑之美吧。
打卡推荐: 世纪大桥、五公祠、骑楼老街、宋氏祖居、溪北书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神州半岛灯塔 美食 都说逛吃逛吃才是旅行的意义,因为美食中蕴藏着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认真。
对于许多游客来说,在海南休闲度假游玩,除了欣赏风景之外,更乐意享受美食、体验文化。
如果觉得太累了,可以放松一下,走出家门,开启逛吃逛吃模式,在沿途美景和大街小巷里感受久违的烟火味。
海南美食众多,除了远近闻名的“四大名菜”和让人大快朵颐的海鲜大餐,还有许多特色小吃散落在全岛各地,绝对不枉你为它而来。
打卡推荐: 去海口水巷口吃辣汤饭,去文昌铺前吃糟粕醋,去琼海嘉积寻味杂粮小吃,去兴隆品咖啡吃糕点,去陵水吃最正宗的酸粉,到三亚尝一碗港门粉,去临高吃香喷喷的乳猪,到儋州那大吃正宗米烂 休闲 身处海岛,慢调悠闲的生活方式最具休闲度假气息。
喜欢小酌的人们,海边的餐酒吧气氛氤氲,可以度过悠然自在的夜晚时光;热爱咖啡的人们,小镇上乡村里都有本地咖啡馆,你可以体验不同于都市精致生活的别样滋味;寻求方寸间静谧的人们,也可去到风格各异的书屋里感受阅读带给人的满足;热衷户外运动的人们,则有日月湾、后海等地可供冲浪、滑板,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找到自我。
打卡推荐: 海口外滩餐吧、琼海海的故事餐酒吧、兴隆瓦西里咖啡店、石梅湾凤凰九里书屋、三亚西岛海上书屋、万宁日月湾、三亚后海 (记者:赵优)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