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9月,德国登山爱好者西蒙夫妇二人来到意大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旅游探险,一路走来风光遍历,可谓是赏心悦目。
然而在19号这天,他们有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发现:在一个海拔3000米高的山谷内,一具赤裸的、扭曲的尸体,面部朝下躺在冰雪中。
起初这两位探险者以为这冰人是一位发生意外的现代登山者,然后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这并不是意外死亡的现代登山者,而是一件也许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无价之宝。
根据被发现的地点,这个冰人被称为“奥兹”,他也许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最古老的木乃伊。
在他死后,冰雪把他掩埋了,阿尔卑斯山的酷寒迅速的把他的尸体冻结,因此得以保存。
他的皮肤上的汗孔仍然清晰可见,身旁还放置着一把铜制的斧头和一个装有14支箭的箭袋。
人们试图利用这些线索发现他以何为生?从何处来?受到什么样的袭击?最后一餐吃了些什么?死因究竟是什么?在奥兹被发现的最初9年里,每个月,意大利博尔扎诺的科学家都要把这具冰冻的尸体拉出冷柜。
为了防止尸体腐烂,他们只研究20分钟,然后就把它放回冷柜。
而在公元2000年,在奥兹被发现9年后,科学家彻底解冻了奥兹,以便弄清他的情况。
奥兹死亡时年约45岁,身上有很多纹身,身高大约159厘米,身上穿着由羊皮、鹿皮和树皮及草制成的三层服装,戴着帽子和羊皮护腿。
对于当时恶劣的环境来说,他的服装显得较完整。
他身体上皮肤的孔仍清晰可见,甚至连眼球都保存完好。
瑞士和意大利科学家利用最新医学成像技术发现,奥兹死于后背中箭引起的失血过多。
高清晰的三维扫描图像显示,一个箭头在他的左锁骨下面的一根动脉上撕开一个口子,从而造成大量失血,还诱发了心脏病。
奥兹死亡后尸体被冰雪掩盖,在漫长的岁月中变成了一具干尸。
经过测定,奥兹死亡距今已有5300年的时间,而通过对其DNA分析,惊讶的发现他不属于任何已知的现代人种。
目前对奥兹之死最接近事实的推测是:奥兹和其他人发生了冲突,对方从背后向冰人放了一支冷箭。
生命垂危的奥兹逃进了阿尔卑斯山,然后死在那里。
或许是因为被人伏击致死,在奥兹被发现后的时间里,先后有七个人由于和他经历触碰后死于非命!也正因为这种真实事件的产生,有关奥兹冰人诅咒的传闻开始愈传愈烈。
甚至有人说奥兹身上的刺青具备魔法,会给这些打扰亡魂清净的人产生无限的灾难。
据当地人说,奥茨具有无边魔力,自从十几年前他的沉睡梦境被打破后,就开始一步一步地向那些打扰他的人采取报复行动,并以一些神秘的方式让他们死亡。
一具几千年前保存下来的干尸,真的会有如此魔力?还是说,这具木乃伊真的有咒语?如果有,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如果没有,奥兹诅咒又是如何产生的?制造奥兹诅咒的人,动机何在?
2018年9月27日,意大利米兰,马西莫·莫拉蒂参加国际米兰座谈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意大利媒体2月10日报道,诈骗分子用AI伪装意大利防长圭多·克罗塞托及其工作人员的声音,给多名富商打电话,要求商人们为解救遭绑架的意大利公民垫款。
接到电话的富商包括意大利奢侈品集团普拉达(Prada)联合首席执行官帕特里齐奥·贝尔泰利、时装设计师乔治·阿玛尼、倍耐力执行副主席马可·特隆凯蒂·普罗维拉以及莫拉蒂。
上月,意大利记者塞西莉亚·萨拉在伊朗监狱服刑3周后获释。
诈骗分子伪装成意大利防长克罗塞托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克隆电话号码给各富商打电话,要求大家为解救在伊朗和叙利亚被关押和绑架的意大利公民垫付赎金,之后意大利央行将报销相关款项。
莫拉蒂向媒体证实他已经支付了赎金,但没有公布具体金额。
意大利司法部门消息人士透露,莫拉蒂转账了1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54万元)。
意大利防长克罗塞托已在X平台发文宣布要求警方和司法部门调查此案。
据克罗塞托所述,他在上周二接到了一名企业家朋友的电话,企业家问为什么克罗塞托的秘书要给他打电话,克罗塞托否认让秘书致电。
随后,克罗塞托又接到另一位企业家的电话,企业家称克罗塞托和一名将军给他致电要求他转账。
莫拉蒂就被骗一事接受采访时表示诈骗分子的技巧非常娴熟,“听上去完全像真的”。
他警告,类似事情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随着AI技术发展,诈骗分子也开始将新技术用于作案。
除了骗取钱财之外,诈骗分子还曾在美国大选中用AI模仿美国前总统约瑟夫·拜登的声音,让选民不要参与投票。
如何引导AI发展、减少犯罪等风险也是法国AI峰会的讨论议题之一。
据此前报道,泰国总理也经过AI诈骗。
1月15日上午,泰国总理佩通坦主持了一场研讨会的开幕式。
会上,她首次公开分享了自己近期遭遇的一次电诈经历,以此警示公众提高防骗意识。
泰国总理佩通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佩通坦表示,她最近接到了一通来自电诈团伙的电话。
对方利用AI技术冒充外国领导人,并使用了与该领导人极为相似的声音与其进行通话,同时还通过剪辑和交谈来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
并且,这个诈骗电话所使用的号码,看起来也是正常的号码。
佩通坦回忆,她接到这通电诈电话时,首先听到的是“早上好,泰国总理”的问候。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对方的声音确实就是那位外国领导人的声音。
在聊了一会儿之后,对方说到佩通坦尚未就某个项目进行捐款并发来链接,试图让佩通坦通过该链接进行捐款。
但这个链接并非指向泰国的捐款页面,而是来自另一个国家的捐赠链接。
佩通坦称,因为声音的相似度极高,自己几乎快要相信对方的身份和说辞了。
佩通坦说,当晚11点,对方再次打来电话,当自己早上醒来看到信息时,感到很震惊,于是便回消息表达了歉意,并预约了再次通话的时间。
随后,对方又发来了一段募捐视频,这次她发现,对方发来的转账账户并不是对方所声称国家的账户,而是来自另一个国家,于是怀疑这是一通诈骗电话。
之后,她联系了副总理兼数字经济与社会部长,请对方帮忙查看核对,最终确认这是诈骗电话。
佩通坦强调,电诈手段变得越来越先进、顺畅和微妙,以至于人们很容易上当受骗。
随着AI技术发展,诈骗分子也开始将新技术用于作案。
除了骗取钱财之外,诈骗分子还曾在美国大选中用AI模仿美国前总统约瑟夫·拜登的声音,让选民不要参与投票。
如何引导AI发展、减少犯罪等风险也是法国AI峰会的讨论议题之一。
编辑|陈柯名 杜恒峰 校对|王月龙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界面新闻、广州日报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无论是7月会见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时,还是11月在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会谈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特别提及这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中国和意大利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应该弘扬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传统,推动国际社会以对话化解分歧、以合作超越冲突,携手构建和合共生的美好世界。
”习近平在同马塔雷拉会谈时说。
700多年前,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为一代代友好使者所追随。
半个世纪前,马可·波罗的故事点燃了意大利著名汉学家马西尼(Federico Masini)对中国的向往。
循着马可·波罗东行的足迹,马西尼先后来华求学、工作,回国后投身意大利中文教育事业。
近日,马西尼接受中新社视频电话专访时说,马可·波罗属于历史,也映照当代中意文明。
在马西尼看来,“马可·波罗是一名具有现代化思想的游客”。
谈及马可·波罗及其精神对当今中意两国交流交往的启示,马西尼表示,“抱着相互欣赏和开放包容的态度,两个国家、两种文明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平共处、交流互鉴”。
跨越万里之遥的故事,也正由历史书写至现代。
现年64岁的马西尼仍在一线教学。
为罗马大学东方学院本科生、博士生开设的中文课,他已经上了29年,并培养出数十名优秀的博士生。
20世纪80年代,马西尼在华留学,师从朱德熙、陆俭明、马真等著名语言学家,专攻词汇研究。
1994年起,他供职于罗马大学东方学院。
2006年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揭牌成立,马西尼任外方院长至今。
“意大利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已经跟30年前不一样了。
”马西尼说,随着中意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两国人民对研习对方语言和文化的兴趣日趋浓厚。
与此同时,数字媒介迭代升级为中文学习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获取和学习渠道,对拼音文字母语者来说,表意文字不再陌生。
“现代教师的任务已经发生变化,从传播知识转向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即从‘研究什么’转向‘如何研究’。
”在马西尼眼中,同样的变化也正在孔子学院发生。
“过去,意大利民众对中国是陌生的,这正是孔子学院建设的意义,即旨在传播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
”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是意大利第一所孔子学院,十余年来见证了“中国热”在当地不断升温。
马西尼认为,如今,孔子学院的作用已不止于语言和文化教学,更重要的是传递文明观。
“我们希望培养感情、传播文化,帮助学生树立世界不同文明共存的观念。
” 为实现这一理想,马西尼多年来埋首写作。
一方面,他深入思考因“材”施教之道,参与研制意大利教育部颁布的高中汉语文化教学大纲,主编大纲配套教材以及《意大利人学汉语》《我会说中文》等本土系列教材;另一方面,他系统钻研中文与其他语言系统的互动情况,《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等著述由此问世。
马西尼强调,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碰撞与融合如同呼吸之于生物,不可或缺,“语言需要相互交流才有生机”。
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亦是如此。
在历史长河中,中意两国的文明交汇事例不胜枚举。
除了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时间卷轴上还镌刻着许多岁月绵长的交往印记。
“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两国当下读懂彼此的脉络。
”20多年前,意大利汉学家白佐良与马西尼合力写就《意大利与中国》,梳理出自古罗马帝国与汉朝开始接触以来,中意在贸易、外交和民间交往等诸多方面清晰可辨的历史线索。
2019年3月,在对意大利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在意大利《晚邮报》发表题为《东西交往传佳话 中意友谊续新篇》的署名文章。
文中写道:“中意友谊传承于密切的文化交流之中。
中意两国人民对研习对方文化抱有浓厚兴趣。
中国一位教授在古稀之年开始翻译但丁的《神曲》,几易其稿,历时18载,在临终病榻上最终完成。
意大利汉学家层出不穷,为中欧交往架起桥梁。
从编写西方第一部中文语法书的卫匡国,到撰写《意大利与中国》的白佐良和马西尼,助力亚平宁半岛上的‘汉学热’长盛不衰。
” 去年,《意大利与中国》中译本再版,马西尼为之再作新序,介绍该书收录中意两国文化交流的经历,以及文明相遇的插曲。
人们能看到,中意两国正如马西尼序文中所说的,“这两个在空间距离上如此遥远,但在感情、追求及渴望上有时又似乎如此接近的国家,彼此间所建构的完美的纽带并将千古流芳”。
(完)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